APP下载

数学游戏策略在幼小衔接中的运用

2021-07-28何丽卡

教育界·A 2021年2期
关键词:数学能力幼小衔接

何丽卡

【摘要】文章提出了在数学学科中充分运用游戏策略,以各种生活化、情景化的游戏为切入点,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爱数学,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能够有所转化、提升和发展,最终让幼儿的听、说、读、写、做能力得到提高,为进入小学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关键词】游戏策略;幼小衔接;数学能力

幼儿园与小学是幼儿学习成长过程中相邻的两个阶段,如何把幼儿园教育和小学教育的衔接做好,使幼儿在幼儿时期就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以便及早适应小学生活,幼小衔接的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明确提出,在学前阶段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理解数学和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掌握一些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技能,将为今后的小学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因此,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我们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尝试以各种生活化、情景化的游戏为切入点,让幼儿在生活中学数学、爱数学,使幼儿的数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有所转化、提升和发展,最终让幼儿的听、说、读、写、做能力得到明显的提高,为进入小学打下扎实的数学基础。

一、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的逻辑知识。蒙台梭利认为,人类的学习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有了兴趣,幼儿的思维将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面对“数学”这种纯抽象概念的知识学习时,以激发幼儿数学学习的兴趣为重点,使数学课程与幼儿的生活经验、社会情景、文化脉络自然结合,有助于幼儿爱上数学学习。

如“认识方位”活动采用“邮差送信”的游戏,“加减运算”活动引用“炸鸡店”的生活情景等,生动、形象的生活化情景,激发了幼儿“乐中学、学中乐”的学习积极性,使幼儿体验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从小萌发对数学的浓厚兴趣。

二、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

大班的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够集中,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容易受外界的干扰,从而导致学习效果受到严重的影响。数学是一门具有高度抽象性、概括性和严密逻辑性的科学,如何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成为幼小衔接研究的难题之一。我们抓住孩子们好胜的年龄特点,通过“我是小小提问家”“小博士问答比赛”等游戏环节,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会留心倾听问题,立即抢答,学会倾听别人的回答,及时补答。巧妙设计问题,一题多问是让幼儿始终保持倾听欲望的关键。教师根据不同水平的幼儿,“问”的方式方法应有不同。

如在“排序”教学中的“小博士问答比赛”游戏环节,幼儿的任务是根据手中“购物券”的箭头标记与数字购买相应的物品字卡,根据教师提示进行送货物游戏。为此,教师巧妙地设计了几种提问形式。

1.谁买了“汽车玩具”?请你把它送到从左往右数的第6格玩具柜里。

2.请你把布娃娃送到柜子的空位置上,然后说说你把布娃娃送到哪一格柜子上了。

3.请把小灰兔送给第一排的一位小伙伴,然后说说你送给了从哪往哪数的第几位小伙伴。

三、提高幼儿说的能力

引导幼儿敢说、会说是培养幼儿发散思维的途径。我们营造宽松、安全的氛围,为幼儿创设一种敢想、敢说、敢于打破常规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地提出独特、不同的想法。

幼兒语言发展水平不同,有的可能想到了,但不会描述,只能通过操作体现;有的可能描述不完整或完全操作不出来;有的能较连贯地描述;还有的可能根本没想法。所以教师要细心了解幼儿的情况,给予不同帮助和引导。同样在“排序”教学中,教师创设了一个在“超级商场”购物的游戏环境,鼓励幼儿在购物过程中描述自己要买的物品:“我要买从左往右数的第三个小动物。”“我要买从右往左数的第五个玩具。”“我要买黄色的小鸭,它在从上往下数的第三个货架。”等等。

又如在“5的分解组成”学习过程中,教师设计了“小动物住新房”的游戏,以游戏规则促进孩子在游戏中说的发展。场地布置:教师摆了3组地垫,每组摆设4块红地垫,4块黄地垫。玩法:幼儿5人一组,每组扮演一种小动物,边念儿歌,边围着红、黄房子走动:“五只动物住新房,红黄房子任我选,左看看,右瞧瞧,一二三,住新房!”当教师吹哨子时,每组小动物随意地住进红色或黄色的房子里。教师说出指导语:“五只小狗住新房,红色房子住几只?黄色房子住几只?”幼儿根据教师的提问及实际情况完整地回答:“五只小狗住新房,红色房子住×只,黄色房子住×只。”

通过以上游戏的反复进行,孩子们在宽松愉快的游戏中,在朗朗上口的对答中,不但感知了排序和数的分解组成,而且学会了用完整的语言来表述,从而养成了说数学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发展幼儿的数学阅读能力

数学是一种语言,发展幼儿的数学阅读能力,有助于幼儿进入小学后更好地读懂题目,理解题意,提升数学自学能力。为此,我们在大班的数学教学中,让数学阅读进入课堂,合理使用数学故事本,开展了数学阅读游戏。我们总结出幼儿园数学阅读游戏开展的几个要点和步骤,下面以大班数学阅读游戏《漂亮的公主》为例加以说明。

大班数学阅读游戏《漂亮的公主》

步骤一:确定数学阅读的目标。

1.培养幼儿阅读的兴趣,让幼儿积极投入。

2.感知10以内的双向排序,初步体验序列之间的特点与关系。

3.能够正确判断序列位置,能够大胆正确地说出某一序位的前一位和后一位。

步骤二:抽取数学中的符号。

抽取数学符号:。

步骤三:设计符号的语言表述。

从左往右数第三个(条、只)。

步骤四:活动的准备(情境挂图、标记符号、翻页符号等)。

《漂亮的公主》挂图,箭头标志→、←各一个,1~8的数字卡,长方体、正方体、球体图片各1张。

步骤五:集体阅读(以评比鼓励、小老师提问题、两人一组一问一答、开火车轮流说等形式,鼓励幼儿积极投入到数学阅读中去),设计阅读重点。

1.提出阅读要求:一页一页轻轻地翻开书,手指着图轻轻地说。

2.情景主题引入集体阅读:仙女用魔杖把灰姑娘打扮成非常漂亮的公主,把南瓜变成漂亮的马车,然后一起去参加舞会了。

阅读重点1:在大街上有许多五颜六色的房子,(出示箭头、数字等标志)从×往×数第×是××颜色的房子。

阅读重点2:大街上各种各样形状的房子真漂亮(出示长方体标志及标记),长方体的房子是从×左往右数的第×栋。

阅读重点3:大街上的房子一栋挨着一栋,就像小朋友排队一样,(出示)从左往右数排第4个是×××,它的前一个是×,后一个又是×。

步骤六:自由阅读,采取两人一问一答的方式开展自由活动,提高阅读积极性。

步骤七:教师小结。

以上大班数学阅读游戏的开展,使孩子的数学阅读能力得到了大大提高,为进入小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五、促进幼儿前书写习惯的形成

关于阅读与书写准备的准备,《指南》中提出,具有书面表达的愿望和初步技能。我们领会《指南》的精神,尊重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前书写习惯的形成,初步培养幼儿认真整洁的书写习惯。结合教学进度,进行数字(0~10)书写→符号(﹤、﹥、=、∧、+、-等)书写→格式(分合式、加减式)书写的过渡。在书写水平层次上,从走迷宫的运笔练习,到形象图片的描红游戏,再到填空式的书写练习。我们还通过情景游戏激发幼儿书写的兴趣,通过儿歌引导幼儿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书写姿势,通过语言指导,及时纠正幼儿的书写毛病,通过趣味操作加强孩子的书写练习,通过展示激励鼓励幼儿整洁规范的书写格式,从而培养幼儿前书写的能力及与书写有关的态度、技能,为进入小学做好书写准备。

六、提升幼兒动手操作的能力

幼儿的思维发展遵循“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的规律。通过丰富的操作游戏,从小培养幼儿良好的动手探索习惯,有利于促进幼儿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为进入小学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举个例子,教师提供的箭头卡片和彩色的小纽,给幼儿的思维留下了非常广阔的空间。幼儿根据箭头旋转的不同方向,进行从左往右排、从上往下排、从左上往右下排等不同方向的纽扣排序。又如在路径拼图、图形拼图、数块组合等操作游戏的操作摆弄中,孩子建构了多方法、多想法的认知,发展了思维的灵活性和多向性。

实践证明,游戏策略在数学幼小衔接中的运用是有效的。我们将继续领会《指南》的精神,继续在数学教学中开展幼小衔接的研究,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总结,不断探索,在内容、途径和方法上让幼儿的数学知识得到丰富,数学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为幼儿今后的小学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使之减少入学后所面临的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成为一批全面发展的新力军。

【参考文献】

李季涓,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

王雅明.浅谈幼小衔接教育的现状与对策分析[J].学前教育,2013(47):259-260.

邵光华.数学阅读——现代数学教育不容忽视的课题[J].数学通报,1999(10):16-18.

猜你喜欢

数学能力幼小衔接
幼儿园如何做好数学教育的幼小衔接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
构建“卓越课堂”,提高数学能力
又看“幼小衔接”
简谈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
信息技术条件下的数学课堂教与学研究
创设初中数学实验课的意义
农村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五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