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
2021-07-28张翼
张翼
摘 要 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出发,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推进农村土地改革与乡村振兴的对策,包括调整产权安排管理方式、拓展农村产业增值渠道及完善用地制度管理问题,同时阐述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关键词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1.1 文献标志码: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2.069
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和核心是乡村振兴战略,当前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关系也出现变动。城市和农村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城乡分化、土地分置、人力分离等矛盾,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进程。对此,需加强对农村土地改革制度与乡村振兴的研究,以促使农村经济得到相对稳定的进步。
1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关系
现代化发展背景下,我国农村土地改革制度得到初步建设和明确,相关制度的建设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环境清除了障碍,以集体土地确定、产权明确等举措创造了产权交易制度和条件,将土地改革制度的功能效应充分发挥了出来。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流动要素主要体现在实现土地平等交易和资源流动等方面,全面落实土地资源合理应用和配置优化,将土地资源的价值和功能发挥出来,进而减少土地资源荒废和流失的可能,流转土地资源促使资本要素得到使用,创造了良好的农村经济环境[1]。
农村土地改革价值变化主要是通过集体经营建设和土地流转入市,将土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资本价值体现出来,依靠入市形式增加经济收益有效激发土地特性,促使其价值得到进一步优化,提升土地资源的使用效率和价值,避免出现土地所有权纠纷的情况。土地产权的确定提升了农户的投资力度,稳定了农户预期、改善了用地质量和使用环境。集体性经营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有偿退出的改革方式更好利用农村空地和废弃地,改善居住环境,缓解人口迁移的现状。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及优化使土地资源的使用更加灵活,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加快了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进程。
2 推进农村土地改革的应用對策
2.1 调整产权安排管理方式
城镇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致使农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了阻碍,而推动农村土地改革制度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实现农民集中居住、产业发展和资源利用。公共基础服务集中配置和乡村综合体的建成,为之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后续动力。农村土地改革期间应融合城郊振兴模式,同时进行建设与开发实现现代城市的转型拓展乡镇空间,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土地资源管理,禁止不合理的买卖行为,保障农村居民的合法权益。
2.2 拓展农村产业增值渠道
1)可以实时抵押融资权能,建立农房财产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组成的抵押贷款政策和体系。政府部门需加强对农村基金的监管,在相关产业经营过程中支持金融机构的合理经营,减少企业参与农村项目投资的风险,以吸引更多企业加入农村建设。2)不断对金融权能进行创新,以实现市场配置效率和产生价值的最大化。最后,明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获取并加强扶持力度,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2]。
2.3 完善用地制度管理问题
农村产业融合和创建过程中应建立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以解决其中存在的用地矛盾,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用地政策和概念,总体规划和编制合理的法规,并进行实施;统筹农村各项活动,合理进行建设,达到细致的土地管理,避免应用过程中造成环境破坏;鼓励集体用地,开展合适的项目建设,推动相关产业的结合,拓展土地的使用方式。
3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包括生活富裕、有效治理、乡村文明、生态宜居及产业兴旺,最终目标为实现城镇和农村的融合发展并加快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实现此目标不仅仅需要加大对农村的资金建设,还需要通过此环节深化改革优化资源配置。土地管理制度是农村体系的基础和核心,因此实现乡村振兴必须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处理好土地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3.1 产业兴旺
将农村土地的效益发挥出来需实现产业兴旺、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产业兴旺不仅仅指农业能力强、粮食供给正常,还需要在农业基础上建设其他产业,例如,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休闲农业建设及乡村旅游业。大规模推进农村土地整改、田产改造、高级农田建设,一定程度上可以夯实农村生产能力基础,根据农村田地治理调查研究可以得知大型持续改造是当前最有效的建设模式。当此形式造成承包地发生变化时应对其作出调整,建设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系并开发农业的多项功能,完善主产区农产品就地加工转化能力,使用集体力量建设场地。此外,要实现休闲农业和农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设置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区、特色小镇、现存民宿,优化现存用地布局合理规划宅基地使用[3]。
3.2 生态宜居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生态宜居,保护好各地的青山绿水。建设良好生态环境使农村坚持绿色发展形式,统筹山水林地系统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进行综合治理。将乡村的山水环境看为一个集体进行统一的保护和修护,重点生态区域应以生态为主、农产品区域应以农产品为主,根据各地的主要功能进行规划,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模式强化土地用途管制[4]。当前,还需根据农村土地改革制度解决耕地污染和草畜承包造成的绿植退化。
3.3 乡村文明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实现乡村文明,构成团结友善、文明繁荣的现代化村庄。相关的文明建设,一方面指村民之间诚信友善、互相帮助,使生活的村庄中的群众可以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另一方面指现存的乡村优秀文化可以得到有效的继承和发展,促使公共文明建设得到健康的发展。关键在于建造合理的生活和生产形式,保护社区记忆的同时使其得到传承,根据相应农地基础构建完善的乡村共同体。研究表明,家庭生产方式导致我国农户应有的社会关系逐渐瓦解,且新的稳定关系网络还未建立起来,因此此问题成为当前农民合作难的主要原因。集体收入逐渐减少的过程中,集体土地所有权收取收益可提供公共产品保护弱势的集体成员,进而实现二次分配促进村庄更加团结。经过长期生产生活实践而形成的农村优秀传统文化建立在农耕基础上,其中包括自然景观、生命景观、生计景观共同组成现实文化遗产和主观意识、社会经验共同形成的无形文化财产。规划乡村建设的历史管理制度做好相关文物古迹、民族村寨、传统建筑、民族建筑、生产遗址及农业遗迹的保护工作,是有形文化遗产的重要保护举措,也是传承无形文化知识的必要途径。
3.4 治理有效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有效治理,可为未来的乡村治理提供有利的经济基础。治理有效就是善治,换言之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的社会化管理过程。乡村的善治村民不仅可以参与到村庄的治理中,还可以向外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促使公共福利达到最大限度[5]。一方面需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另一方面还需完善农民集体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实施以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为核心的民主决策。
3.5 生活富裕
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实现生活富裕,全面提升农民的土地收益。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并提升村庄内部的服务能力,让基层群众不再因各项外部因素而导致贫穷。合理利用农村集体土地建设基础公共服务设施,可结合下述3种型式提升有劳动能力农民的就业率和收入水平。1)鼓励农村群众在农闲时进城务工增加经济收入;2)扶持小农户发展农业经济提升产品价值和层次,全面拓展收入空间[6];3)增加农户的种植面积,当部分群众不再耕种进城务工时,可将土地承包给其他村民,以减少荒地面积提升对农地的利用率,进而全面实现生活富裕。
4 结语
农村土地改革与乡村振兴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实施有效的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举措可以有效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建设。因此,需对农村土地改革相关优化路径及现实对策加强重视,以农村土地改革的方式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及振兴,促使乡村尽快完成现代化建设。
参考文献:
[1] 钱忠好,牟燕.乡村振兴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J].农业经济问题,2020(04):28-30.
[2] 张绪成.关于创新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助力乡村振兴的思考[J].国土资源情报,2020(02):33-37.
[3] 吴永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方式促进乡村振兴[J].农家参谋,2020(06):24.
[4] 赵舒,杨子生.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土地整治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20(07):257-259.
[5] 姚树荣,周诗雨.乡村振兴的共建共治共享路径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20(02):14-29.
[6] 劉翘楚,张星星.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研究[J].山西农经,2020(02):60.
(责任编辑:刘 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