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虫寄生螨研究进展

2021-07-28骆谦王利王颖娟

南方农业·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生物学特性昆虫防治

骆谦 王利 王颖娟

摘 要 昆虫是动物界最大的一个类群,且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昆虫寄生螨是寄生于昆虫体表或体内的螨类,吸取寄主的营养物质来维持生长发育和繁殖。昆虫寄生螨的存在,会对寄主产生一系列的生理影响,因此寄生螨可用于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但也会对昆虫养殖业造成很大经济损失。从昆虫寄生螨的生活史、寄生方式、应用与防治等方面综述昆虫寄生螨应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 昆虫;寄生螨;生物学特性;应用;防治

中圖分类号:S476;Q96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13.018

昆虫种类繁多,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昆虫与人类生活关系非常密切,既有对人类不利的种类,如农林害虫,也有对人类有利的种类,如食用昆虫、药用昆虫等。而螨类隶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具有分布广泛、繁殖快、数量大、种类多、食性杂、对环境适应能力强的特点,常被发现寄生于昆虫体表或体内。近年来人类对螨的研究取得了明显进展,逐渐将一些螨类应用到了害虫的防治方面;因螨类的生活特性,会造成寄主一系列的生理等方面的变化,给养殖业等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综述昆虫寄生螨研究进展,以期为昆虫的进一步保护利用及螨类研究提供一定资料。

1 昆虫寄生螨研究现状

我国昆虫寄生螨类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60年代才兴起[1-2],后陆续有学者发现并对其进行研究,研究多集中于瓦螨[3-5]、蒲螨[6-12]、绒螨类群[13-16]。1957年前后,狄斯瓦螨首先在江浙一带饲养的意大利蜂群里发生为害,1960年后迅速传播蔓延到全国各地,对我国的养蜂业造成极大的威胁[3]。后对狄斯瓦螨进行大量研究,期望获得对环境友好的瓦螨防治技术[4-5]。蒲螨作为一类很有潜能的害虫天敌资源[6],其应用方面的报道还较少,国外集中在麦蒲螨对仓储害虫和红火蚁的防治方面;我国有关蒲螨资源的研究始于1991年,集中研究了蒲螨生物学特性、生防效果、人工饲养等方面,并取得了较好成果[7-11]。我国报道了利用小蠹蒲螨防治小蠹虫[8-9]、椰子织蛾[10]、双条杉天牛[11],其用于防治钻蛀性害虫特别是蛀干害虫和地下害虫前景良好,蒲螨具有深入研究价值[6,12]。

近年又发现不少寄生螨,李长福报道了伯氏嗜木螨寄生中华真地鳖[17],陈健行发表了关于寄生在按蚊体上的水螨的研究报告[18],林存銮等人也在蟋蟀体上发现了一种绒螨科的寄生螨[19]。2010年张歆逢等人开展了自然条件下昆虫染螨情况的野外调查,发现染螨昆虫占13个目,分属50科,并对螨类的主要寄生部位和寄生率进行了详细报道[20]。

2 昆虫寄生螨生物学特性

2.1 形态特征

螨类身体微小,大多在2 mm以下,偶有不足毫米的。大多为椭圆形或圆形,头、胸、腹连成一体,形成躯体,多为囊状,背面和腹面均生刚毛。躯体前方突出的为颚体,颚体中央有一个口下板,其背面有螯肢1对,为取食器官。颚体上有螯肢和须肢,由口器和颚基组成,须肢1对位于螯肢两侧,为口器的部分。成螨与若螨有足4对,而幼螨有足3对,各足可分为基节、转节、股节、膝节、胫节、跗节、前跗节等7节[1]。躯体腹面有运动、呼吸、交配、感觉和分泌功能对应的器官。

2.2 寄生方式与寄生部位

近年来,寄生螨越来越走近了人们的生活,渐渐受到了研究者的重视。寄生螨的寄生方式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将螨的寄生方式研究透彻,会为寄生螨的防治作出巨大贡献。一种专门寄生在蜜蜂体外的一类螨——狄斯瓦螨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相关研究也较为深入。我国学者将狄斯瓦螨分类为:节肢动物门蛛形纲蜱螨亚纲寄螨总目中气门目皮刺螨总科瓦螨科瓦螨属。狄斯瓦螨主要寄生于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的体外,靠吸取寄主的血淋巴为食而完成生长和繁殖[2-3]。除此之外,人们在养殖家蚕的过程中也发现了一种螨,经鉴定为赫氏蒲螨,同样是寄生于家蚕体外,但其却是将螯肢特化为口针鞘和口针,从而以吸食寄主的血液为生[12]。

体外寄生螨主要寄生在寄主的足基、背部、腹部、产卵器等部位,李长福在研究中华真地鳖寄生螨——伯氏嗜木螨的过程中就对该类螨的主要寄生部位得出明确结论,并阐述了该螨的来源主要是饲料携带和培养土中存在,这为养殖真地鳖的寄生螨防治提供了依据[17]。1960年陈健行发表了关于寄生在按蚊体上的水螨的研究报告,表明该螨寄生于按蚊腹部,以螯肢刺破寄主体表,以口刺管分泌溶解寄主组织液体再吸食寄主溶解液来获得自己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18]。林存銮等人也在蟋蟀体上发现了一种绒螨科的寄生螨,其寄生在寄主体表,寄主的蜕皮对其生活没有影响,可寄生在若虫和成虫体上,生活史后期可从寄主体上脱落在土壤中越冬,待环境适宜后又转到寄主上产卵繁殖[19]。

除体外寄生的螨类以外,我国学者也在寄主体内发现了寄生螨的存在。2007年廖思米在熊蜂的气管内发现了一类寄生螨,其寄生率达到了10.43%,对蜂类的成活与蜂王的产卵量造成了很大影响[21]。

2.3 生活史

不同的螨具有不同的生活史,但都属于不完全变态。张智强等人在1989年对小枕异绒螨(寄生蚜虫)的生活史探究报告中指出,该螨一生经历卵、前幼螨、幼螨、第一若螨、第二若螨、第三若螨、成螨7个阶段,该螨在蚜虫体表完成其生活史,以成螨钻入土下进行越冬[15]。在幼螨期取食量最大,腹部膨大,后寄主死亡,螨脱落下来,该期间可5~7 d不进食,从而寻找下一个寄主,随后进入若螨期,完成若螨期后破壳成为成螨,后进行交配产卵,也可行孤雌生殖。张慧杰等人在卵形异绒螨的形态与生活史研究报告中指出,该螨一年发生一代,以卵在土中越冬,同样经历上述小枕异绒螨的7个发育阶段[13]。张鲁豫等人在小蠹蒲螨生物学特性的研究报告中指出该螨完成一代仅需要7~14 d,但对其各发育阶段无明确报告[9]。对小蠹蒲螨的生活史介绍在2009年由马立芹等人提出,该螨主要为胎生,产出的第一个螨为雄螨,该螨在出生后并不离开母体,在母体末端的寄主上取食,待子雌螨产出时,雄螨帮助雌螨产出。产出后代就为性成熟的雌螨,在寻找到合适的寄主后就进行寄生完成生活史[6]。

李长福等人提出伯氏嗜木螨的生活史需经历卵、若螨、成螨阶段,完成一次生活史大致需要21 d左右[17]。狄斯瓦螨的一生经历有卵、幼虫、前期若虫、后期若虫、成虫五种虫态,该螨的第一个卵为雄螨,其后为雌螨,整个发育期为6~9 d[5]。除上述螨类以外,其余螨类的生活史研究还不够深入,有的仅知幼螨或成螨,对螨类的生活史研究还需加强。

3 昆虫寄生螨的应用与防治

螨的寄生,会给寄主带来一定的奂面影响,常表现在寄主的生长发育、繁殖等方面,已有人提出了利用寄生螨来防治一些害虫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收益和生态效益。

3.1 寄生螨的应用

张智强在1988年对群绒螨和赤螨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全面总结:其寄主包括同翅目、直翅目、鳞翅目、双翅目、鞘翅目等[14,16],例如同翅目蚜虫上寄生的异绒螨属、蚜绒螨属、足绒螨属;直翅目蝗虫体上寄生的蝗真绒螨等。这两种类群的螨都对寄主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甚至能将寄主杀死。利用寄生螨防治寄主害虫,这为害虫的生物防治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于丽辰将小蠹蒲螨作为我国的一种新天敌资源,因小蠹蒲螨可在寄生于小蠹虫的过程中释放毒素,导致小蠹虫进入麻痹状态,随着寄生数量的增多,可使小蠹虫死亡[7]。除此之外,熊唯嘉等对蒲螨寄生害虫椰子织蛾进行了室内研究,结果表明蒲螨仅仅两头寄生于椰子织蛾上就可使成虫死亡,并且可使该类害虫的幼虫和成虫100%被寄生[10]。张佐双等也在用小蠹蒲螨防治天牛方面进行了研究[11]。

3.2 寄生螨的防治

近年来,蜂类及其他资源昆虫的养殖成为了人们获得经济收益的一大来源,但在其养殖过程中人们不断发现,除了病虫害以外,寄生螨类也成为了资源昆虫养殖的一大难题。寄生螨的防治成为养殖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对此,不少学者对不同寄主上的寄生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寄生于中华真地鳖体外的伯氏嗜木螨,在研究清楚其生物学特性以后,提出了阳光暴晒饲养土和饲料、定时更换饲养土的方式来防治该螨为害[17]。同样,狄斯瓦螨入侵西方蜜蜂与中方蜜蜂,对蜜蜂养殖及其副产品的影响很大,因此在发现该类螨后的几十年间,合成杀螨剂、有机酸和植物精油等已被广泛应用于蜂群的瓦螨防治,但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已在大量的蜂蜜产品中发现了药物残留超标。因此,研发低成本、绿色且高效的化学或生物技术方法来控制蜜蜂群中的狄斯瓦螨种群增长成为一大研究热点。

4 展望

就目前来看,国内关于寄生于昆虫上的螨类研究还较少,各类寄生螨的生活史、体内成分、寄生机理等还不清楚,这都会影响寄生螨类的应用和防治。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应加强对昆虫寄生螨类的研究,希望能够让一些益螨在生物防治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告别传统的化学防治,实现绿色、生态、有机生产。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螨类的应用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陈军.蜱螨概论[J].生物学通报,2006,41(7):17-20.

[2] 吕昭智,张建萍.新疆螨类研究概况[J].石河子农学院学报,1995(3):33-36.

[3] 周婷,王强,姚军,等.中国狄斯瓦螨的研究进展[J].中国蜂业,2007,58(2):5-7.

[4] 王星.狄斯瓦螨在我国的自然种系构成、分布及寄生特性差异的研究[D].北京: 中国农业科学院,2017.

[5] 蔺哲广.东方蜜蜂和西方蜜蜂与狄斯瓦螨间寄主—寄生虫互作关系的对比研究[D]. 杭州:浙江大学,2017.

[6] 马立芹,温俊宝.寄生性天敌蒲螨研究进展[J].昆虫知识,2009,46(3):366-371.

[7] 于丽辰,梁来荣,敖贤斌,等.我国新天敌资源——小蠹蒲螨形态与生物学研究[J]. 蛛形学报,1997,6(1):46-52.

[8] 朱小峰,崔荣,毕海燕,等.新疆小蠹虫主要寄生性天敌蒲螨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J].新疆农业科学,2011,48(2):316-319.

[9] 张鲁豫,赵莉,范毅,等.轮台县杏树小蠹虫天敌种类及小蠹虫蒲螨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探[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1,34(6):507-511.

[10] 熊唯嘉,熊德平,王敏增,等.寄生性天敌蒲螨对入侵害虫椰子织蛾的室内试验[J].北京园林,2018,34(123):51- 55.

[11] 张左双,熊德平,程炜.利用天敌蒲螨防治柏树蛀干害虫双条杉天牛[J].中国园林,2004(2):75-77.

[12] 杨彪,胡永瑶. 危害家蚕的赫氏蒲螨(Pyemotes herfsi)研究——Ⅰ.赫氏蒲螨超微形态的电镜观察[J].四川蚕业,1990(2):1-3.

[13] 张慧杰,李建社,咸拴狮.卵形异绒螨的形态和生活史研究(真螨目:绒螨科)[J]. 昆虫学报,1997,40(3):288-295.

[14] 张智强.绒螨在害虫综合治理中的应用前景[J].植物保护,1987(1):40-41.

[15] 张智强,忻介六.小枕异绒螨的形态与生活史研究[J].昆虫学报,1989,32(2):192-199.

[16] 张智强. 以螨治虫的重要类群——绒螨和赤螨研究进展[J]. 生物防治通报. 1988, 4(2): 79-82.

[17] 李长福,段劲生,吴振廷,等.中华真地鳖寄生螨的初步研究[J].昆虫知识,2003,40(4):360-362.

[18] 陈建行,顾宏达.按蚊体外寄生螨Arrhenurus madaraszis Daday的研究——(蜱螨目Acarina:铠甲螨科 Arrhenuridae) [J].动物学报,1960,12(2):201-210.

[19] 林存銮,李素真,王延鹏,等.一种蟋蟀寄生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应用昆虫学报,1995,32(3):166-167.

[20] 張歆逢,金道超,郭建军.自然条件下昆虫染满类群的初步调查[J].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10,29(2):124-126.

[21] 廖思米,耿金虎,徐希莲,等.熊蜂气管内寄生螨布赫纳蝗螨的生物学特性观察[J].昆虫学报,2007,50(10):1083 -1086.

(责任编辑:易 婧)

猜你喜欢

生物学特性昆虫防治
有趣的无脊椎动物
昆虫产卵跟鸡生蛋一样吗?
公路桥梁常见病害原因分析及防治
Smallest Flying Robot 会飞的机器昆虫
昆虫们来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