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与干预策略研究

2021-07-28王晓会

天津教育·上 2021年6期
关键词:干预策略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王晓会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走进城市,为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此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身心健康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受家长、社会、学校以及个人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容易出现问题,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本文主要讲述了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现状,并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旨在有效解决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干预策略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93-2099(2021)16-0185-02

Research o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of Left-behind Children

(Daman Town Center School, Ganzhou District, Zhangye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WANG Xiaohui

【Abstract】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 large number of rural laborers have entered the city and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ity. In this context,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rural areas has received increasing attention from all walks of life. Affected by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parents, society, schools, and individuals, some left-behind children are prone to problems with their mental health, which seriously hinders the healthy growth of left-behind children. This article mainly describes the status quo of left-behind childrens mental health problems, and proposes targeted intervention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solve the left-behind childrens psychological problems and promote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left-behind children.

【Keywords】Left-behind children; Psychological problems; Status quo;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留守儿童主要是指父母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推进,进城务工的农村劳动力呈现上升趋势,造成更多的儿童被独自留在农村,跟着爷爷奶奶或者其他的亲戚生活在一起。由于上辈亲人的溺爱,管教方式不合理,学校责任缺失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部分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日益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就会严重妨碍儿童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采取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确保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

一、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现状分析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受到亲子教育缺失、隔代教育不科学、学校责任缺失、社会不良风气等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留守儿童出现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妨碍其正常成长。

(一)性格缺陷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亲子教育缺失,留守儿童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亲情的温暖,导致性格冷漠孤僻,不懂得如何表达内心情感。儿童越是渴望亲情,内心越会产生怨怼情绪,外在表现为叛逆和任性,期望用反常举动引起亲人的更多关注。

(二)心理障碍

在长期的亲情缺失情况下,部分留守儿童逐渐开始怀疑自我存在价值,并产生自卑情绪,对自己没有自信,久而久之便容易形成忧郁沉闷的性格。

(三)人际交往障碍

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家庭条件比较差,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爷爷奶奶文化知识、眼界见识等方面具有局限性,儿童没有正确的模仿学习对象,不懂得如何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性格敏感多疑,很少能真正交到真心朋友。

(四)怨怼情绪

部分留守儿童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以为父母根本不爱自己,导致其逐渐产生怨怼情绪,感受到社会的不公平,进而对社会不满。

(五)行为反常

由于父母不在身边,儿童严重缺乏安全感,导致儿童行为反常,出现不遵守纪律等叛逆行为,以期以这种行为引起他人的注意,找寻存在感。

(六)价值观偏移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打工,除了金钱和物质,不能给孩子更多的关爱,造成部分留守儿童在道德和法治方面的教育缺失,不能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儿童缺乏正确的人生理想,频频出现初中辍学打工的现象。

二、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

(一)家庭不完整

完整的家庭环境能够为儿童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有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增强其自我价值认同感,促进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長。但是,部分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对儿童的心理成长留下了严重的创伤,诱发其心理问题的出现。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合群、人性自私、缺乏同理心都是因为他们认为父母不关心甚至不爱自己,对自我价值产生怀疑,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性格叛逆反常,不被周围人群所容纳。

(二)学校责任缺失

由于亲子教育缺失与隔代教育不合理,学校教育成为留守儿童主要的教育场所。但是,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学校和教师往往缺乏同理心,忽略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对其反常行为的内在原因没有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只一味地对其歧视、排斥。这种现象更加导致留守儿童性格敏感、疑心重、对周围人群的言行充满敌意,也导致他们更加不合群,鲜有同学会愿意和他们交朋友。孤立的学校环境使其内心更加焦虑和不满。

(三)个人三观偏移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在学校受到歧视和排斥,内心没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导致内心产生不满和怨恨。此外,外出务工的父母,除了给孩子金钱和物质补偿外,对孩子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没有进行正确的示范和教导,导致儿童心理问题出现异化,对自己和世界的认知出现偏差,导致心理问题更加严重。

三、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干预措施

农村留守儿童日益严重的心理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加强对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干预措施,成为当今社会的重要课题,对于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社会方面

良好的社会环境和社会风气对留守儿童的心理成长具有重要的熏陶感染作用。因此,社会各界要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促进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发展。第一,要构建留守儿童专业教育平台;第二,对留守儿童实际生活困难提供帮助;第三,组织社会公益活动,让其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二)学校方面

学校是对儿童进行教育的关键场所。良好的学校教育有助于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第一。学校要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对儿童心理问题进行科学疏导;第二,开展多样化的课外活动,鼓励儿童参与,增强其人际交往能力;第三,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第四,保持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在学校和家长的联动作用下解决儿童的心理问题;第五,建立心理健康室,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第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增强关爱,让儿童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三)家庭方面

幸福完整的家庭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家长要加强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关心孩子日常生活,给予孩子精神上的关心和支持,促进良好亲子关系的发展;第二,外出务工的父母要尽量多的和子女团聚,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第三,寻找合适的监护人。

总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衍生出的留守儿童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家长、教师、学校、社会教育组织应该重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关心、爱护留守儿童。希望上文的对策可以为相关人员给予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孙小蒙,葛元骎.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現状与干预策略研究[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3(05).

(责任编辑  李  芳)

猜你喜欢

干预策略心理问题留守儿童
大学生学习困难成因分析及教育心理学干预策略研究
大学英语FCM学习适应性干预策略研究
个案工作方法介入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研究
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学生心理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当代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活动中的有效实施研究
失落的一角
盗窃罪发生机制及干预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