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时期高校德育中红色文化教育运用现状及有效机制的构建
2021-07-28刘胜徐财龙
刘胜 徐财龙
◆摘 要:中国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作用巨大,无疑可以成为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必然借助的一项天然教育载体。当前我国的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现状不尽人意,探讨创建一种如何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最大价值的高校德育模式实践途径,显得十分必要。
Abstract:As a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an advanced culture, Chinese red culture contains a huge role in moral education value, which can undoubtedly become a natural education carrier with the inevitable help of mor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At present, the application of red culture to the college or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is not satisfactory, so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explore how to create a practical way of college and university moral education model tha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ximum value of red culture.
◆关键词:红色文化;教育运用;创新模式
Key words: red culture; educational application; innovation model
当前高校德育内容的课程化、德育体系的知识化、德育方式的灌输化模式,让高校的德育越来越远离了大学生德育成长的现实诉求,德育成了一种理性的外在规约手段,渐渐失去了涵养德性的本真意义。[1]因此,高校德育需充分挖掘有效德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德育体系,高校德育育人功能作用才能达到最大化。中国红色文化凝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主义和现代经济改革发展过程中无数先辈和英雄模范不畏艰难、义无反顾、积极进取、勇于牺牲的大无畏革命斗争精神,更是他们爱国、忠诚、奉献、拼搏精神的崇高体现,其孕育着强大的德育功能。中国红色文化作为一种先进文化的典型代表,其所蕴含的德育价值作用巨大,无疑可以成为新时期高校道德教育必然借助的一项天然教育载体。而当前我国的红色文化在高校德育中的运用现状如何呢?探讨创建一种如何可以充分发挥红色文化最大价值的高校德育模式实践途径,显得十分必要。
一、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开展之现状
为充分掌握新时期高校利用红色文化开展德育教育活动的状况,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研究项目SZZX1811课题组进行了专门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被试对象被问及“学校对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重不重视”时,回答“非常重视”的只有1.3%、“比较重视”的为5.7%、“说不上重视”有8.9%,而回答“根本不重视”有84.1%;当被问“你认为在高校德育过程中开展红色文化教育重要不重要”时,回答“非常重要”有70.1%,认为“一般重要”为16.8%,觉得“无所谓重要”的占10.7%,回答“根本不重要”有2.3%;当问及“学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没有开设专门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时,选项回答“有开设”的有1.6%、“很少开展”的为4.5%、“有,但流于形式”为6.1%,而回答“根本没有开展”竟然占87.8%;当调查“学校有没有配备精通红色教育的专门师资力量”时,回答“配备了很强的师资人员”只有1.2%、“师资力量很弱”的为4.6%、“会借用校外红色教育基地人力资源”有2.1%,而回答“根本没有”的竟占92.1%;当调查“你的学校主要采取哪种方式进行红色文化教育活动”时,被试选择了“课堂讲授”有23.2%、“课外实践”有17.9%、“课堂+课外实践两者相结合”的为3.6% 、“没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占55.3%;当问及“你对你所在的高校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形式觉得怎样”时,选择“形式丰富,途径多样”只有0.9%,认为“形式一般,途径不广”为55.8%,觉得“形式单调,没有创新”的也有42.7%;当问及“你对高校开展红色教育有哪些建议(多选项)”时,回答“增加红色教育的方式”的有90.8%、觉得要“丰富红色教育的内容”的占88.6%、认为要“扩大影响范围和宣传力度”的为79.3%、而选择要“结合当下实际,创新红色文化教育模式”竟有99.8%。
纵观调查数据结果,可以明确看出,当前我国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开展现状不尽人意。
二、高校红色文化教育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归因
當前,有些高校虽已开始逐渐重视红色文化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红色文化教育的载体如“红色文化社团”、“红色文化教育基地”、“红色文化网站”已开始呈现星火之势,但德育工作者必须清楚的认识到,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在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它在高校中的教育运用仍有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有形式,但教育内容不丰、形式不广。红色文化教育在一些高校德育教育中的运用现状,更多的是这些高校谋求所谓“创新德育方式”的一种“试探”。也有些高校虽然会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开设红色文化教育相关课程,或是偶尔组织学生外出到红色教育基地或革命遗址去“游览”一番,但却没有真正从深层次上去全面认识、分析红色文化教育如何开展、怎么开展、应该达到怎样的成效、为什么要开展红色教育等问题,更没有思考如何去构建一个完整的红色文化教育体系问题。二是有组织,但方向偏离、认识单一。部分高校甚至成立了红色文化研究会或是研究中心,但他们对红色文化的重视,更多的层面是放在了对红色文化的历史意义、重要功能等问题的研究上,但真正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运用红色文化、开展红色文化教育的少,即使有,红色文化教育的体系也不完善,没有真正把红色文化作为一种有效的德育资源来充分运用、有效实施,没有真正考虑如何从红色文化的教育内容、德育目标、课程体系、德育模式、教育成效等方面去研究、发掘。三是有过程,但投入少、成效不明显。一些高校虽然每年都会投入一定的经费,组织部分大学生开展相应的红色文化教育活动,但投入远远不够。红色文化教育的德育成效不是仅凭一次“红色旅游”就能实现的,需要的是长期性、全方位、立体式的投入。但当前高校的红色文化教育更多的只是注重“一次德育任务”的完成,根本没有考虑如何让这样的教育活动达到更大、最久的成效问题,更没有及时去总结这样的教育活动经验或教学案例方法以及如何利用红色文化教育活动去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长久的德育成效等问题。四是有宣传,但力度不够、影响效果小。目前,高校红色文化教育的宣传力度小、范围还不广,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成长产生的影响力不够大。
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之所以会出现不尽人意的现状,归根结底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德育工作者在思想政治教育层面上,形成了政治疲劳,思想政治教师对红色文化方面的政治热情和关注有所下降。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不尽如人意,德育方式创新意识不够,大多数高校的教师还存在照搬陈旧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和方法来从事德育工作。三是专职的红色文化教育工作者非常紧缺,红色文化教育的工作者队伍不健全、人数不足,这也是高校有效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四是投入少,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学习、研究、实践活动所需的校本资源以及进行校外红色文化教育所需的革命文化资源重要载体的保护和开发现状,远远跟不上红色文化教育的需求。
三、高校紅色文化教育有效机制的构建
如何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大力弘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培养他们具备好革命者的大无畏奋斗精神,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构建有效的红色文化教育机制非常关键。
1.建立红色文化教育高位推动机制。一方面,要在高校党政统一领导下,建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体系,形成党、政、工、团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红色文化教育大格局。同时,要不断健全高校红色文化教育师资人才引进和管理体制、红色文化课题研究和社会调研机制,努力打造高水平的红色文化教育新平台。另一方面,要制定相关的激励机制,激发、引导并吸引相关领域的文化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红色文化建设与创新发展。国家各级政府层面应加大对红色文化教育建设的资金投入,尤其要设立专项资助资金、广泛吸纳、充分利用社会资金,为红色文化教育资源的物态化载体保存和激励广大人民群众和各领域的文化工作者对“红色文化”教育各类载体形式积极进行创新提供有力的经济基础。
2.完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完善的、科学的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对推进红色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红色文化教育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三大类:一是以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的理论课程体系,课程可设置有《中国革命近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跨越时空的旗帜——井冈山精神》等;二是以感悟红色文化的第二课堂课程体系,课程可包括参加校内外红色文化类艺术竞赛、红色诗歌朗诵会、红色故事演讲会、红色歌曲歌咏比赛、红色文化演讲比赛、观看红色电影等文艺活动;三是以体验革命精神的实践课程体系,课程可包括到革命纪念馆、革命遗址、校园红色文化园等地的参观活动。
3.创新红色文化教育德育有效模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红色文化教育要想取得明显、长远的教育实效,必须构建创新其有效的德育模式。为充分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价值功能,可采用“红色文化德育三式”开展德育教学。一是以德育课堂为平台,构建红色文化课堂研练式教学模式。此教学过程由教师根据红色文化理论课程内容,在课堂内构建“研、练、导、学”多节N步的德育模式与学生展开道德情感对话与交流过程,让学生自主地参与红色文化教育的“研、练、学、悟”课堂德育过程,这样可以真正地促使学生获得道德认知,感悟道德行为,获得道德情感。二是以课外社会生活实践为途径,构建红色文化社会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高校都可以利用当地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江西省高校可以将省内红色资源“军旗升起的地方”南昌、“小平小道”、“革命摇篮”井冈山、“红色故都”瑞金、上饶集中营旧址等作为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开展“踏着先烈的足迹前行”、“寻访烈士的足迹”等野营拉练实践活动。通过这种实践活动,可以不断磨练学生的意志、熏陶其思想、升华他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三是以校园文化为载体,构建红色校园文化渗透式教学模式。高校可以建成红色文化墙、红色文化馆、红色文化雕塑等红色校园文化实体,把红色文化有机地融入到校园文化。同时,利用纪念“五四”精神、建党节、建军节、国庆节等活动平台,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唱红歌比赛、红色舞蹈竞赛、红色话剧表演比赛、每日红色歌曲展播等活动,对大学生进行红色文化德育的渗透式教育,通过这样渗透式教育,可以不断涵养大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陈世润,李根寿.论红色文化教育的社会价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08).
[2]周妹含.福建省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04).
[3]舒醒.以红色文化为核心的高职院校德育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2.36.
作者简介
刘胜(1973.08—),女,研究生学历,抚州职业技术学院院长,研究方向:德育研究。
徐财龙(1974.03—),男,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研究方向:职业教育研究、德育研究。
2018年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研究项目SZZX1811《红色文化在高校大学生德育中的价值及应用模式创新研究》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