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本科院校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1-07-28胡莉萍

速读·上旬 2021年5期
关键词: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摘  要:职业本科的目的是培养理论基础雄厚、具有较高的实践动手能力、具备较高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通过深度产教融合可以培养符合企业当前需求的高层次、高技能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本文在职业本科教育理念下,分析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软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再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探索和研究职业本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模式、实践体系等内容。

◆关键词:职业本科;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软件行业迫切需要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具备其他行业的知识,能够快速胜任工作岗位的软件人才。普通本科院校培养的软件人才,理论基础深厚,擅长运用算法来研究、设计开发软件,毕业后需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实际训练才能胜任岗位。而高职院校培养的软件开发人才则更擅长实践操作,往往一入职便能胜任工作,但由于理论功底相对薄弱而发展后劲不足,职业上升空间较窄。因此,高校急需培养职业本科层次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软件人才。

一、本科职业教育内涵界定

2019年2月,我国提出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简称本科职业教育,是国家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开展的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它是将知识、技能、素质三个方面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本科职业教育,学生将学到行业通用技术,与应用本科教育偏向理论内容不同,职业本科教育内容偏向技术应用。通过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使我国职业教育体系紧跟世界步伐,使学生能在这个体系中累积性地学习。

二、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培养出更加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教育行业、高校往往会采取和企业合作办学的方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结合市场导向,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学校利用企业提供设备、实训基地、技术优势,实现优势互补,通过校企合作,企业可以得到符合需求的人才,学生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技能。

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我国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采用工学交替这种教学模式,它是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交替进行,通过让学生在真实环境下工作和学习,让学生与岗位零距离接触,参与生产劳动,与企业“零距离”无缝对接,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同时又能加强工作技能和动手能力。

三、我国当前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软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宽泛

当前大部分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在学校对行业进行调研,主要由学校的力量进行制定的,定位目标基本一致、比较宽泛,缺乏针对性,课程设置重理论轻实践与企业不接轨、不对接职业标准、缺乏弹性,不能滿足企业差异化、个性化和高素质人才的岗位实际需要。

(二)职业教育特色不明显

职业院校的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传统的教室里的上课方式,教师大部分是高校毕业后直接进校当老师,没有在企业的工作经历,他们的科研意识不强、申请项目的积极性也不高,上课方式以教师的“满堂灌”为主,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性不强,虽然各个院校都建有信息化的教学平台,但平台的作用主要是辅助课堂学习、代替教师板书,播放PPT课件。院校的课程设置缺乏弹性,课程上的实训项目比较陈旧,技术比较落后,与现实需求有些脱节,实训课时安排不多,实训教学环节大多流于形式,学生无法真正与企业的真实岗位对接,解决岗位问题、创新的能力不强、职业素质不高。

(三)产教融合深度不够

校企合作方在合作理念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院校方与企业合作,是想借用企业的设备、项目、资源等优势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场所;企业方与院校合作主要的目的是把实习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双方合作形式简单、内容比较单一,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技能水平依然不强,素质不高,达不到企业生产要求,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合作要向纵深发展存在着较大的难度。

四、构建“点-线-面”专业联合培养职业本科软件工程人才模式

(一)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浙江的建筑业在“一带一路”和建筑工业化背景下急需转型升级,需要大量既懂建筑又懂软件开发的复合型软件人才来支撑,其发达的动漫、建筑、旅游产业同样也急需懂虚拟现实技术的复合型软件人才。在这一契机下,我院软件工程专业侧重于培养能够服务浙江省建筑、动漫、旅游产业的复合型软件人才,突出软件技术为具体产业服务。根据OBE理念,经过反复论证,由校专业指导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相关职能部门确定软件工程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过硬的开发技能,较高的职业素养的高级蓝领软件工程师。

(二)深度产教融合的“点-线-面”专业联合人才培养模式

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与《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文件精神,学校根据自身特点和人才培养需要,采取和慧科集团合作成立慧科软件工程学院,利用慧科集团作为高等教育和新职业教育的领军企业、发挥其丰富的教育、产业资源和深度产教融合经验的优势。双方一起制定了校企合作“点-线-面”专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

“点”指的是“特色运营+教学实践与实训”,对于刚入学的新生,采取“破冰/素质拓展/职业素养”等活动让学生快速融入集体适应大学生活、提升团队协作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利用“校企合作共建工作室”,通过“项目实战”、“实习实训”、“竞赛活动”拓展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技能,提升学生综合能力,拓展学生的职业宽度。

“线”指的是“1+1+X联合培养”,即建立以本校为主导,企业为主体,融合“1+X”考证的多元联合培养体系,校企双方联合制定培养方案,研发课程体系,创新“1+X”证书制度。

“面”指的“政-产-学-研-创五位一体赋能”,把高校和政府、企业、科研、用人单位紧密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联结体,通过建立政府的激励机制、高校的衔接机制、生产企业的资源条件保障机制、科研的创新机制、学生的动力机制,以及合作的组织保障机制,以保障联合培养长期有效进行。

五、“理实纵深”型的教师队伍建设

培养“理实纵深”型软件工程人才,需要建立一支既具备一定理论水平高度又具备丰富软件开发实战经验的素质优良、理实兼备的师资队伍。首先,应鼓励职业本科院校教师积极参加各层次科研项目的申报,既作为职称评定参考指标,也作为绩效考核参考指标,从而提高教师的综合理论水平,促进软件工程教师科研水平的提升;鼓励软件工程教师参加进修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与兄弟院校交流專业建设,抱团发展,共同进步。

其次,实战经验积累贯穿于教师的职业生涯,例如:将入校前职业经历纳入招聘条件,减少教师学校到学校的应聘比例;鼓励软件工程教师考取相关从业资格证书,延伸专业建设;鼓励软件工程教师承接企业项目,带领学生共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软件工程教师职业技能。通过打造“理实纵深”型教师队伍,落实职业技能型营销人才培养目标。

六、多元差异化的“三实”教学模式

(一)“三实”教学+训练营交付

“三实”教学法如图1所示,通过“实例分析”训练学生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境训练”让学生掌握产业实际的工具和工作方式;通过“实战检验”建立面对不确定性的信心、获得探索新知的成就感。

利用逻辑思维训练、记忆力训练等训练营手段,通过高强的集中学习、研讨、竞赛、多样化教学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或者行为习惯,能够让学员在短时间内提升各方面能力。

(二)慧科PBL教学法

打造高效课堂提升教学质量,推动高校专业建设升级,是慧科践行产教融合、产学合作的重要一环。为此,慧科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凝练人才培养特色,以产出为导向的OBE理念,从人才需求端的变化赋能高校人才培养新期待、新价值,并通过PBL教学法融入到课堂教学实践中。

在具体实施层面,慧科制定了完整的PBL教学指南如图2所示,慧科教师团队的老师将提前根据课程内容进行项目式教学设计,针对学生专业所要达成的能力模型,匹配学科针对的就业岗位,并以工作职责中典型工作任务为导向编排完成,学生将担任主角进行分组积极协作。同时,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项目为主线延伸脉络开展讲与练,并把学生的最终学习成果项目交付设为结束节点,在此期间,讲师将始终对学生学习进度进行持续性的评估并对最终呈现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七、工程实践四年不断线

每学年都设置工程(项目)实践环节,各环节根据课程的内在联系,按照知识递进和能力深化的原则,通过课内实践(上机)、课程设计、工程实训、进入企业专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环节,在四年学习期间,每位同学需要至少完成4个软件(程序)实际项目开发,并获得一项社会广泛认可的专业资质证书,或取得专利授权,或专业竞赛获奖,或参与完成科技项目,突出软件工程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课程设计,针对实践性突出的课程技能要求,以项目组形式开发完成一个实际软件项目。

2.工程实训,包括工程基础训练和工程创新训练(工程项目实践),其中工程项目实践类型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方向,以项目组形式进行。

3.专业实践,是在学习相应的专业方向课程基础上深入企业,学习并参与企业真实项目开发。使学生了解当前软件开发工具和技术、掌握实际应用软件需求,积累软件工程实际开发经验。

4.毕业实习,学生在毕业之前,完成全部课程之后,结合毕业设计要求到实习现场参与项目需求分析与开发,培养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实际应用问题的能力。

5.毕业设计。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就选定的课题进行工程设计和研究,包括分析、设计、开发和报告等,最后提交一份毕业论文,学生通过毕业设计答辩,成绩评定及格才能毕业。

八、结论

当今经济形势急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软件人才,学校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学校优势特色专业,吸引知名企业联合建设产业学院,企业全程参与课程体系建设,利用企业掌握的行业领先资源,由资深学院老师和企业技术专家联合授课,注重专业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利用在线教育平台,全时大数据记录学生学习行为,精准智能分析实现个性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吴祖峰,王陆一,魏娟,等.创新型工程人才进阶式培养路径探析——以电子科技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8(01):67-69+75.

[2]邵艳玲,刘黎明.新工科背景下软件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以南阳理工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为例[J].软件导刊,2020,19(12):108-112.

[3]陆敬科.CDIO工程教育理念下的“双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宿迁学院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0,37(03):12-13.

[4]郇正良,禹朴勇,朱向彩,等.新工科背景下软件工程专业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J].高教学刊,2020(25):158-160+164.

[5]李海鸽,秦飞,左浩.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框架探析——以西安汽车职业大学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20(01):60-61.

作者简介

胡莉萍(1976.09—),女,汉族,浙江永康人,软件工程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软件工程(项目管理)、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人文科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科研重点(招标)项目(项目编号:2020ZB002)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应用瀑布模型的MOOC制作方法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工程教育认证的《软件工程》课程教学质量建设研究 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如何创新和完善计算机软件工程管理的探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