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小学体育教学有效策略的实践思考
2021-07-28温玺
温玺
近年来,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让体育、音乐、美术等薄弱学科得到了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发布,更是给我们一线教师指出了教学评价的方向和路径。在深入了解国家教育方针和体育学科课程标准的基础上,作为小学体育教师更要在课堂教学的实践中用心贯彻和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和育人目标。面对新时代的育人要求,如何使小学体育教学走向有效,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有获得感、成长感?笔者有以下实践和思考,愿与各位同仁分享,请大家批评指正。
1.用专业的学科素养引领体育教学走向规范和高效。“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这样的段子,其实从侧面说明社会大众对体育教师业务素养的质疑,这也是有历史原因的。因为很多地区没有专业的体育教师,需要数学、语文教师兼任,即使是体育专业出身的教师,被分配到学校后往往带的也是其他学科,体育课被边缘化。这种不被重视的现实情况也让教师们对体育教学“不上心”,“带着学生在操场跑跑跳跳、玩玩球、跳跳绳就行”的思想占了主导。
笔者认为要让体育教学在新时代发挥好培育接班人的作用,首先要从提高体育教师群体素养入手,只有优秀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带出体育素质过硬的学生。国家近几年出台的和体育教学相关的政策文件,对体育教师的培训学习、技能提升等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支持力度也很大,体育教师的学科素养也会随之整体提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体育教师就要自信大方地展现好学科素养和教学技能。比如,在疫情期间笔者及同事线上体育教学时,给学生放的示范动作视频,全是我们体育组教师自己录制的,没有用网络上的视频,还自创了一套全家适用的室内运动健康操,很受学生和家长欢迎。我们精心设计的教学环节和示范动作,让家长感受到了我们体育人的用心和专业,并对之后学校开展体育活动更为支持,进而促进了体育教学的规范高效开展。
2.在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形式丰富體育教学的内涵。课程标准突出强调“要尊重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性,注重教学评价的多样性,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养成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体育教师要以课程标准为行动准绳,发挥集体智慧,让校园体育活动和体育课堂教学灵活多样,使学生在多姿多彩的体育活动中爱上运动,强健体魄。为了提高学生跳操的积极性,一些学校的体育教师主动学习并创设具有“鬼马步”、街舞等流行元素的课间操,还有体育教师结合当地传统文化创设飞天舞、太极柔力球等校本课程,这些都丰富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参与到新鲜有趣的体育运动中,在多样灵动的体育项目中培养兴趣,在热爱体育课堂中开始走向运动健身的道路。
3.做好评价导向,让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树立正确的观念,实现全面发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指导学生“形成勇敢顽强和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发挥重要作用”。笔者认为,要有效地实现课程标准的指导要求,还需要我们一线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做好评价导向。
学校的体育运动往往是集体开展的,因此体育教师在课堂评价的学生用语中更要侧重团队协作、合作沟通的引导,还要体现攻坚克难、勇敢拼搏、不轻言放弃的体育精神。比如,遇到雨雪雾霾天,再加上后疫情时期的到来,室外活动受限,室内活动就需要体育教师精心设计。笔者就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先设计室内活动方案,然后小组讨论,再提交给体育教师商定。就这样“轨道乒乓球”“你笑起来真好看手语舞”“精忠报国集体舞”等诞生了,师生群策群力让室内体育焕发出不一样的活力。笔者及时总结鼓励学生:“我们没有因为天气原因而放弃体育锻炼,而是发挥集体智慧、团队协作,用多样的形式感受运动带来的快乐,这就是体育精神的体现。”
有时高年级的学生也会提议在室内课上放电影,调节一下紧张的学习状态,笔者会选择各类体育赛事的精彩集锦和能体现我国体育健儿为国争光、顽强拼搏精神的视频资源,让学生看到乒乓球队的艰苦训练、女排的不畏强敌等,这些内容都给学生源源不断的正能量。
众所周知,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作为新时代的体育教师,我们责任重大,要在有效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中努力前行,提高我们的专业素养,用心培育身心健康、热爱运动的新时代好少年。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