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步走”构建幼儿园STEM活动的教师真实性评价策略

2021-07-28张贵鑫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6期
关键词:量规三步走阶梯

张贵鑫

教育活动的深化离不开评价,评价是人们了解教育适宜性、有效性,教师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真实性评价是指根据幼儿在真实的、有意义的任务或活动中的实际表现,评价他们对周围事物的认知与理解,非常符合学前儿童的发展特点。因为这个阶段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欠缺,他们比较擅长通过活动反映自己的认知。真实性评价是一种伴随幼儿学习过程,且关注儿童真实表现的评价方式,将其应用于幼儿园STEM活动中,能够帮助教师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推动课程的进一步发展。在日常保教工作中,笔者与课题组同事尝试从当下开展的STEM活动入手,对教师评价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期实现提升教师能力,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一、源于实践:聚焦STEM活动中教师真实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容易将STEM活动结果作为主要评价标准

在幼儿园STEM活动中,教师容易走入一种误区,将活动结果(幼儿作品)作为主要评价标准,以作品的完成情况作为幼儿参与活动的主要评价依据,而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过程性表现。

(二)STEM活动中教师真实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存在一些问题,很多教师虽然能够通过学习故事、观察记录等方式对幼儿进行评价,但这些评价往往比较随机。为了充分了解STEM活动中教师真实性评价存在的问题,笔者与课题组同事在我省四所省级STEM领航学校或种子学校的幼儿园,向40名承担STEM教学任务的教师发放了教师评价实施现状问卷,85%的教师认为在STEM活动中虽然需要评价的方面很多,但由于缺乏头绪,评价效果不尽如人意。

(三)教师不能发挥评价的作用

笔者与课题组同事随机抽取了30位教师的教育笔记、观察记录、学习故事等评价资料,发现教师虽然能够对自身的教育行为进行反思,但不知道如何将反思结果转化为下一次活动的具体方式。

二、行动研究:“三步走”推进教师真实性评价策略形成

针对幼儿园STEM活动中教师评价存在的困惑与问题,笔者与课题组同事结合STEM活动的特点,从实践者的真实需求出发,创设了“三步走”推进计划。

(一)“螺旋桨”式开展深度学习

为了较深层次地了解幼儿园STEM活动的特点、真实性评价的特点,以及教师评价的具体情况,我们从知网搜集了相关文献,组织参与研究的教师进行了分层级解读,集中提取了其中更为有用的文献信息,这种“螺旋桨”式的深度学习方式能够帮助教师完成知识储备,让教师从实践的角度,更好地理解真实性评价的作用。

(二)“八阶梯”助推评价量规

真实性评价倡导利用儿童发展检核表开展评价,检核表为教师了解、评价儿童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凭证,它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每个儿童的发展情况,还为课程的实施、教学内容的平衡与个性化的教学提供了有用的参考信息。

阶梯一:认识提升,确定活动评价维度

幼儿园活动评价的维度并不是唯一的。通过前期的学习,我们发现,STEM不仅仅是一种课程,更是一种理念。回顾幼儿园常态开展的区域活动、部室活动、小组活动、社团活动、户外活动、集体活动等,都充分地体现了提问、分析、计划、创造、展示、改进、生成这七个教学环节,这也是STEM活动与其他活动的不同之处。

阶梯二:经验唤醒,提炼活动评价核心

在STEM活动的七环节中,可评价的方面有很多,涉及的内容也很多,如教师的专业技能、幼儿的具体表现等。那么,哪些方面才是最值得我们关注的呢?学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关于教育经验唤醒的头脑风暴,教师结合自身教育经验提炼出了61个核心词汇,这些词汇有的表述不同,但含义相同;有的涵盖宽泛,缺乏聚焦点;有的主体不一,维度混乱。这就急切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整合归纳,提炼梳理出活动评价的核心内容。

阶梯三:理论支撑,寻找评价依据

我们都知道,根据经验给出的评价缺乏说服力和科学性。任何一门课程都不能凌驾于幼儿的发展之上,评价的核心也应符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要求,应该具备STEM活动所强调的4C发展指标特征。在此基础上,我们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对评价的核心进行了梳理,使得评价的脉络逐渐清晰了起来。

阶梯四:经验内化,精准匹配评价维度

在已经确定的STEM活动七环节中,一些核心点呈现出重复存在的现象,导致教学内容冗杂,重点不突出。结合实践经验,笔者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培养幼儿能力方面,并对评价的核心点进行了精准匹配,最终形成了维度与核心点一致的环状图。

阶梯五:经验拓展,解析核心五级水平

评价核心点的提取是对评价指向性的精准描述,但就核心点本身来说,所涵盖和可解读的内容仍然很多。发展检核表是真实性评价过程中,教师系统性开展评价活动的重要工具,我们再次组织教师结合工作经验对核心点进行了解读,并分解出五个水平层级,需要注意的是,解析核心点的评价指向不是制订幼儿综合能力评价标准,而是从教师评价的需求出发,对幼儿的活动状态进行水平分级,便于教师对应性的匹配。

阶梯六:内化迁移,深度理解核心指向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从教师的角度对水平解析进行了描述,但在实践中如何精準把握,如何让非研究教师清晰理解它的含义,是非常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我们利用高瞻课程评价系统,结合本土化的需要,让教师根据层级水平指向了解儿童的发展状态。例如,在核心点“同伴合作”的五级水平解析中,水平一的描述为:无同伴合作意愿。教师撰写的儿童行为白描为:乐乐回到座位,立刻拿起四个车轮和车身把玩,同组的幼儿说“你拿走了这些材料,小车就没办法做了”,乐乐用手捂住材料,默不作声。水平二的描述为:愿意接受小组任务分配。教师撰写的儿童行为白描为:制作环节,天天规规矩矩地回到座位上等待,同组的橙子说“天天,你一会儿帮忙管理材料,栋栋和我负责安装”,天天立刻认真地把材料盒摆放在书桌上,然后等待下一个任务。这些案例中的行为白描是教师在实践的基础上提炼的,可以帮助教师快速地理解层级水平的指向。教师撰写案例后交换阅读,从中了解信息的准确性,这也是教师实践经验内化迁移的体现。

阶梯七:思维攀登,循环优化形成体系

初具规模的量规需要在实践中验证,教师可以对照量规对幼儿个体评价进行记录。记录前,教师整体学习了量规,并现场进行了解读和讲评,反馈了量规中的不合理内容及不易理解的表述,这其实就是量规优化的过程,也是教师思维拓展和发展的过程。在第一次记录练习中,我们看到每位教师都非常认真细致,他们的主观评价多,客观白描少,不能很好地从描述中提炼核心点的指向水平。之后,通过小组式的白描练习,教师记录的文字虽然少了,但白描程度提高了。

阶梯八:再塑路径,依据评价提出策略

评价结果对课程的实施有着很好的优化作用。具体说来,评价结果能够帮助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幼儿向高水平层级靠近。因此,我们针对每个核心点,提出了很多指引性的评价策略。仍以“同伴合作”为例,教师除了观察幼儿,给予幼儿合理的评价外,还可以采取哪些策略促进幼儿从低层级向高层级发展呢?在此过程中,材料的丰富程度,教师的鼓励性语言,活动本身的合作性,都对教师的评价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三)关注评价量规可行性,优化信息提取环境

STEM活动源于生活,真实的生活情境能够让幼儿快速进入状态,融入其中,获得丰富、直观的感受。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幼儿更擅长通过实际操作表达自己的认知、思考、体验等。为此,教师应为幼儿创建一个理想的成长环境,为幼儿提供多种学习材料,鼓励他们通过不同方式表达他们对知识、概念的理解。这样一来,教师就能更加准确地了解幼儿的真实情况,教师的评价才会更加客观。首先,我们组织教师尝试创设具有“连接”属性的STEM探索环境,为幼儿的探索活动提供了更多的空间和支持。例如,在班里设置了建构区,为幼儿提供了大小、形状不同的积木;“娃娃厨房”里,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很多食材和可塑型的器具,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探究欲望。其次,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开放”属性的STEM活动材料,为幼儿的主动探究提供了更具创意的操作对象。第三,我们还为幼儿营造了具有“积极”属性的STEM体验氛围,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健康、快乐成长。总之,积极的学习氛围不仅能够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还能够为教师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确保教师评价的准确性。

作者单位   空军军医大学幼儿园

猜你喜欢

量规三步走阶梯
基于“量规”的设计专业实践类课程教学评价体系的应用研究
常识:斜坡与阶梯
试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量规的设置
石油专用管螺纹量规的使用与维护保养
爬阶梯
艺术创意阶梯
探究评价量规,提高教学实效
中国创新“三步走”令人着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