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智能化健康干预对孕妇的效果分析
2021-07-28刘燕玲石玉琴赖婷李志云
刘燕玲 石玉琴 赖婷 李志云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产科,广州 511442
孕产妇的围产保健质量是衡量国家或地区卫生工作水平的主要指标[1]。随着我国二胎政策全面开放,孕产妇的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结局更是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2]。目前,我国已经实施的孕产保健服务是以定期体检制度为主,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3]。但据不完全统计,产后体质量超标、巨大儿、妊高症等发生率与既往常态化教育阶段相比并未显著下降[4]。因此,对孕产妇的围产保健期间的健康教育模式仍需改进。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integration theory of health behavior change,ITHBC)可通过知识宣教、强化自我管理能力、提高社会支持等多方面促进健康行为的发生[5]。本院以ITHBC为基础,将一系列智能化健康教育手段应用于晚期孕产妇,以期促进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结局进一步改善,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收入本院产检的孕妇100例作为观察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1)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单胎妊娠;②孕周25~28周(本院一般24周开始干预);③超声检查胎儿发育正常;④同意参与本项研究;⑤年龄<35岁。(2)排除标准:①存在心功能严重异常等孕期舞蹈干预禁忌证;②研究期间中途脱组者;③孕妇言语交流困难,文盲等无法参与智能化干预者;④伴发先兆流产、妊娠高血压等妊娠期并发症者。对照组年龄范围为20~34岁、年龄(26.46±3.12)岁,高中及以上29名、初中及以下21名,孕前体质量范围为47~58 kg、孕前体质量(52.15±2.23)kg,分娩孕周范围为38~41周、孕周(39.82±0.43)周;观察组年龄范围为20~34岁、年龄(26.59±3.33)岁,高中及以上30名、初中及以下20名,孕前体质量范围为47~58 kg、孕前体质量(52.26±2.32)kg,分娩孕周范围为38~41周、孕周(39.89±0.52)周;两组孕妇的年龄、学历、孕前体质量、分娩孕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干预,在常规围生期保健措施基础上进行,发放孕晚期围生期保健指导告知单,讲解孕晚期注意事项。于孕妇第25~28周孕检时,进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依据筛查结果进行饮食指导,计算产妇体质量指数,由妊娠期糖尿病专科医生及专科护士依据患者营养需求制定个性化膳食计划和运动方案,以门诊及微信公众号方式加以随访;第29~32周孕检时,进行胎位检查,明确胎儿胎动情况,指导母乳喂养及新生儿出生后注意事项;第33~36周孕检时,告知识别产前抑郁的方法及调理措施;第37~41周孕检时,讲解婴儿出生后疫苗接种、产褥期相关注意事项等,直到孕产妇入院分娩阶段。
1.2.2 观察组 应用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分为智能化软件准备、ITHBC智能化实施2个部分。
1.2.2.1 智能化软件准备 孕妇入组后,安排1名专职护士为其安装云伴母婴APP,该APP内设孕产妇客户端、医院端、数据库端。孕产妇客户端包括线上医院、健康监测、孕妇乐园、孕期工具、产检计划等9项内容,可就孕妇心率上下限增设预警功能,且具有运动追踪器能够清晰记录孕妇运动步数及运动心率状态。医院端以医生个人名片展示、咨询途径、预约就诊信息、消息提醒、回访推送为主要功能。产妇及医护人员可通过数据库端直接调阅基础数据及随访信息。
1.2.2.2 ITHBC智能化实施 成立ITHBC干预团队,由本院产科组建,人员包括1名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专科护士组成,进行ITHBC内容学习,即提高社会支持、知识宣教、增强自我管理能力3个步骤。经团队成员运用头脑风暴法,以促进孕产妇产后恢复及母乳喂养结局改善为目标,最终形成以云伴母婴APP监测、孕期保健操、体质量管理、饮食管理为主的实施策略。(1)提高社会支持。云伴母婴APP能够就孕期全程的注意事项及相关信息资源加以整合,增加孕妇获取生育相关信息支持渠道;孕妇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可通过下载云伴母婴APP,加入本院微信群,微信群内定期讲解孕期体质量管理知识、体质量管理技能、家属支持技能、家属职责范围、情绪管理,并依据产妇体质量增长情况,将妊娠期糖尿病专科医生及专科护士所设定的个体化膳食干预方案以文档形式推送给家属,以日为单位设定打卡制度,监督孕妇饮食干预执行情况,通过微信群及APP上传每日体质量情况;每周组织孕妇做保健操,通过微信群推送孕期保健操等小视频,并制作PPT用以讲解保健操、瑜伽操训练注意事项。(2)知识宣教。以云伴母婴APP为载体,自入组后开始推送孕晚期体质量管理的重要性、体质量增加不合理对分娩结局产生的危害、孕期健康生活方式、食物交换份法、运动检测方式等,APP内计算孕妇理想体质量,依据孕妇的劳动强度确定热卡系数,据此调整膳食计划[6]。督促运动,坚持做孕期保健操,每日1次,每次共30 min,要求孕妇在运动期间达到中等强度运动,会使用伯格量表进行劳累程度监测[7]。微信群中每周定时推送孕期保健操,具体动作如下。①腿部运动:双脚分开与肩同宽,且手扶椅背,右脚脚根为中心作向右旋转运动,双腿交替做;或靠于墙面并抬高双腿,以减轻膝关节压力;②腰部运动:双脚尽力分开,左手掐腰并右手向左伸展,随后右手掐腰并左手向右伸展;③骨盆与背部运动:平卧于床并屈膝,两脚分开与肩同宽,以双脚和双手为支撑点,将背部和臀部向上抬起;④双髋运动:平坐于床上,双脚掌相对,双手缓慢按压双膝盖;每天至少2~3项运动,单项至少保持姿势2~3 min。第一节:准备运动,原地踏部;第二节:头部运动,头部放松左右旋转;第三节:手指舒展运动,抖动手指从上到下活动;第四节:扩胸运动,双手平举扩胸;第五节:体转运动,转身手掌双击;第六节:拉弓摆臂运动,弓步摆臂;第七节:舒展运动,双手上举,腿前踢;第八节:整理运动,整理放松运动。(3)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通过APP可查询体质量增长情况,为孕晚期孕妇设定周体质量增长目标(0.35~0.50 kg),每周按时提醒孕妇于晨起空腹状态下测量体质量,应用云伴母婴APP记录体质量变化,形成体质量增长曲线图;应用24 h回顾法,对孕妇日常膳食结构进行调查,计算日膳食热量、营养素、维生素等摄入量,通过云伴母婴APP可自动传输孕妇运动、饮食情况,如长期未执行膳食指导建议、孕期保健操等,系统会自动提醒孕妇,超过3次告知ITHBC干预团队成员,及时进行跟踪随访干预。
1.3 观察指标 采集两组孕产妇分娩巨大儿及剖宫产发生率、体质量控制率、会阴侧切率;观察孕妇下床活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子宫恢复时间、产后2 h出血量、首次哺乳时间、每天哺乳次数、产后3 d泌乳量、母乳喂养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校正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母婴分娩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中巨大儿、剖宫产、会阴侧切率显著降低,而孕妇体质量控制率有所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孕妇母婴分娩情况比较[例(%)]
2.2 两组孕妇产后恢复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孕妇的下床活动时间、恶露持续时间、子宫复旧时间、产后2 h出血量均显著降低,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见表2。
2.3 两组孕妇母乳喂养结局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首次哺乳时间有所降低,而每天哺乳次数、产后3 d泌乳量及母乳喂养率均有所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 论
ITHBC是以健康行为改变、自我调节、社会促进3大理论为基础所形成的以患者为中心的动态干预模型[8]。多项研究指出,ITHBC可用于绝经期女性体质量控制阶段、初产妇母乳喂养阶段[9]。孕妇作为一类特殊人群,不但需要保证在孕育胎儿过程中摄入足量的营养物质,而且需要合理膳食及适量的身体活动,避免体质量增加过高,诱发巨大儿、剖宫产、阴道侧切等妊娠并发症[10]。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围生期保健的大力度支持,我国孕妇的体质量管理、营养监测及母乳喂养方面认知程度得以提升。同时,智能手机、互联网技术等飞速发展,使得移动健康干预在依从性改善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表2 两组孕妇产后恢复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孕妇产后恢复情况比较(±s)
注:对照组应用常规健康干预,观察组采用基于健康行为改变整合理论的智能化健康干预
?
表3 两组孕妇母乳喂养结局比较
研究证实,巨大儿、剖宫产及会阴侧切发生率与孕产妇的体质量水平呈正比[11]。本研究结果证实,采用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后,孕产妇的巨大儿、剖宫产、会阴侧切发生率显著下降,上调体质量控制率。这一结果与吴伟霞等[12]研究结果相似。考虑主要与云伴母婴APP、微信群为孕妇推送体质量管理、孕晚期生育舞蹈、膳食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关,改善了孕妇及其家属对孕期的认知程度,促进家庭支持,为控制孕期体质量制定细化目标,继而促进体质量控制率提升,降低分娩并发症风险。
同时,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孕晚期生育舞蹈通过微信群发布,分为在院、居家两种形式,属于一种新型运动干预策略。研究证实,产前保证一定强度的运动,能够缩短产程疼痛,避免分娩风险[13]。生育舞蹈训练能够增加产妇产道空间,产力得以提升,对产妇的腹肌、腰背肌、盆底肌均具有一定的锻炼作用,继而促进孕产妇早期下床活动、恶露排除、子宫复旧、降低产后出血量[14]。
从母乳喂养结局来看,观察组产妇首次哺乳时间更早,每天哺乳次数、产后3 d泌乳量、母乳喂养率更高,由于产后疲乏程度会造成产后泌乳延迟、母乳喂养率下降,而社会支持及自我效能的提升能够降低产妇产后疲乏程度[15]。ITHBC为孕产妇提供多元化社会支持渠道,以智能化的云伴母婴APP、微信群为工具,搭配孕期保健操、体质量管理、饮食管理措施,全面提升社会支持程度,提升产妇自我管理能力,继而降低产后疲乏程度,有效促进母乳喂养结局改善。
综上所述,基于ITHBC的智能化健康干预,能够有效控制孕妇体质量,降低巨大儿、剖宫产、会阴侧切、产后出血的风险,督导产妇产后及时下床活动,促进子宫恢复、恶露排除,有效改善母乳喂养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