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1-07-28王晓蕊
王晓蕊
辽源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吉林辽源 136200
脑部血液供应出现障碍,引发脑血管血氧缺失的状态即为脑梗塞,脑梗塞是心脑血管疾病,属于老年人常见病症,具有发病急、变化快的特征,致残率和致死率均较高[1]。 老年性脑梗塞的临床表现包括猝然昏倒、言语不利、偏瘫等,且老年患者常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严重危害患者身体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2]。 该病症治疗期间,患者心理压力大、对治疗需求较高; 且老年性脑梗塞病症在患者年龄的影响下,患者对于护理人员的配合程度较低,护理难度也就随之加大,因此,针对患者病情的严重性与患者自身个性,亟需对老年性脑梗塞护理工作内容进行明确,并不断提高护理服务的质量,以此辅助患者的临床治疗[3]。该文针对2017 年1 月—2019 年10 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68 例进行研究, 主要分析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护理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在该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性脑梗塞患者68 例进行研究,按照抛硬币法将患者划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 34 例。 对照组中,男 18 例,女 16 例;年龄最小60 岁,年龄最大 84 岁,平均(70.46±2.35)岁;病程 1~7年,平均(3.42±2.16)年;失语者、吞咽障碍、偏瘫者例数分别为 11 例、12 例、11 例;轻度、中度、重度脑梗塞患者例数分别为 10 例、11 例、13 例。 研究组中,男 19例,女 15 例;年龄最小 59 岁,年龄最大 85 岁,平均(69.80±3.21)岁;病程 1~8 年,平均(4.13±1.05)年;失语者、吞咽障碍、偏瘫者例数分别为12 例、11 例、11例;轻度、中度、重度脑梗塞患者例数分别为11 例、12例、11 例。 两组患者均知晓此次研究内容,同意进行该次研究, 且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通过此次研究申请。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为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包括给患者讲解正确用药方式,告知患者用药的必要性;为患者监测生命体征;创造良好病房环境,维持病房干净、整洁;协助患者排痰、翻身等。 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进行优质护理,具体内容为:①入院护理。医护工作者要面带微笑迎接患者和家属,为患者和家属树立良好护理形象, 并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责任医生与护士,带领患者熟悉病房环境。 为患者分发健康教育手册,向其讲解疾病知识,如疾病病因、治疗流程等,为患者和家属解答疾病方面的问题,提升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4]。②环境优质护理。护理人员要及时督促清洁工作者打扫病房卫生, 及时关注病房内的温湿度情况,排除病房内的不良刺激,提升患者心理适应度;为患者播放柔和音乐,协助患者舒缓心理压力[5]。 ③饮食护理。侧重强调忌口食物,监督患者饮食状况,控制患者饮食量,确保饮食内含有患者体内缺少的元素;按照患者状况,选择自行饮食或协助饮食方式;护理人员要对食物进行检查,若食物中含有难嚼、带刺的食物,要提前挑出来, 按照患者饮食能力酌情调整食物结构。 ④晨间和晚间护理。 为患者各管道固定情况进行彻底检查,关注患者睡眠质量,协助行动不便的患者洗脸、刷牙、准备早点;晚上为管道进行清理和调整,协助患者洗漱,之后睡觉前将音乐、电视等关闭,疏散人群,确保患者有良好睡眠环境;若患者睡眠困难,为其适当按摩身体,或使用小剂量镇静药物,保证患者有良好睡眠质量。⑤心理护理。为患者解决心中疑虑,获取患者信任; 在护理过程中保持亲切和蔼态度,耐心倾听患者倾诉,增进和患者的感情;通过心理疏导,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以患者为核心开展护理工作[6-8]。⑥康复护理。 护理人员在查房时多和患者交流,训练患者语言能力, 从简单的发音逐渐过渡到词语的锻炼,逐步提升语言障碍患者的语言水平;在锻炼过程中,不能激进,要循序渐进地进行。 ⑦体位方面。 由于患者长久处于被动体位, 防止患者产生痉挛情况,应正确摆放患者肢体, 护理人员和陪护人员要细心、认真、勤加看护。 患者乘坐轮椅时,护理、陪护者要掌握乘坐时间,以15~30 min 为宜,适当减轻臀部压力,通过上肢力量让患者身体离开轮椅, 使得臀部放松;按照患者身体状况,可逐步锻炼患者的行走能力,尽量使患者身体各部位得到锻炼[9]。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治疗依从率、不良情绪进行观察。生活质量利用Barthel 指数进行评估,包括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职能、精神健康4 个方面,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优异。护理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3 个方面;治疗依从率包括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3 个方面;不良情绪包括焦虑、抑郁两方面,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满分为100 分,评分越低表明负面情绪越少。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进行 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情绪比较
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情绪评分的比较[(),分]
表1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不良情绪评分的比较[(),分]
组别对照组(n=34)研究组(n=34)t 值P 值生理职能43.63±6.14 86.57±7.55 25.729<0.001躯体疼痛 社会职能 精神健康48.23±3.04 80.15±4.47 34.430<0.001 37.52±5.34 86.55±5.33 37.892<0.001 46.23±2.00 86.45±4.56 47.099<0.001 SAS 评分 SDS 评分35.17±5.69 26.20±2.51 8.410<0.001 47.75±3.23 29.89±4.59 8.166<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
研究组治疗依从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的比较[n(%)]
3 讨论
脑梗塞发病机制为脑组织长久供血不足,严重者会形成神经功能受损, 且急性发作期具有较高危险性,因此无法确保患者治疗效果[10]。 大部分患者的发病原因为饮食不规律、日常锻炼少等,患者发病后会伴随半身不遂、认知障碍等并发症,导致患者生活无法自理,用药和治疗积极性均较差,因此临床治疗十分困难,同时也增加了老年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护理难度[11-12]。 根据相关文献显示[13-14],脑血管疾病中高达70%的患者为脑梗塞, 临床症状多为突发性的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以及半身不遂等,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仍会有60%~80%患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认知障碍、功能障碍以及社会障碍;其中约有15%的患者完全不能生活自理,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增加了家庭与社会的负担。优质护理是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为患者提供多样性服务的护理模式,该护理模式以患者为中心展开护理工作,护理内容包括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康复护理等多个方面,不但可以增进护患关系,加速患者病情改善,还可以按照患者不同病情程度进行对应性护理干预,确保治疗过程的每个环节都充斥针对性护理[15-16]。同时,优质护理服务从入院开始进行服务,确保患者在住院期间享受全面化心理疏导、饮食干预等,帮助患者树立治疗信心,稳定患者情绪,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 该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7.06%, 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41%,表明优质护理更符合患者对于医疗服务的需求;杨雪勤等[17]研究中显示,应用优质护理对老年性脑梗塞患者进行干预,其护理满意度为97.62%,显著高于使用常规方式进行护理的组别(83.33%),表明患者对优质护理的倾向度更高;该研究在护理满意度方面的数据与杨雪勤等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说明优质护理服务不仅是现代医疗服务的一种提升,也更符合患者的需求,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护理干预手段,能够给予患者更为全面的护理服务。
综上所述,为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使用优质护理模式可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降低患者不良情绪的产生,能在满足患者对于护理服务的基础上,增强患者对临床治疗与护理的依从性,值得临床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