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莫地平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在脑出血患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2021-07-28林永识王霞朱竟繁杨学智邹宝莹
林永识,王霞,朱竟繁,杨学智,邹宝莹
广东省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广东惠州 516211
脑出血是脑卒中的一种类型,也被称为出血性卒中,其发病率低于缺血性脑卒中,但脑出血的预后往往不如缺血性脑卒中[1]。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导致的脑血管破裂导致的出血, 发病具有季节性和性别差异,即冬春较多,男性较多[2]。患者在发病后可出现恶心呕吐、头痛、眩晕等,继而随着病情加重出现意识障碍和昏迷。 虽然现代医学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脑出血的病死率、致残率均较高,病情发病急、病情进展快,因此危害极大[3]。 近年来脑出血已成为威胁居民健康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 受到临床医师和相关学者的重视。该次研究选取2018 年5 月—2019 年12 月该院收治的120 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是为了探索更好的药物治疗方案,予以不同的用药,现将临床效果具体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20 例脑出血患者,以计算机分组软件将患者分为两组,各60 例。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 40 例,女性患者 20 例;年龄 48~83 岁,平均年龄(63.2±6.5)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 40 例,脑叶出血8 例,脑桥出血5 例,其他位置7 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 38 例,女性患者 22 例;年龄 47~85 岁,平均年龄(63.1±6.4)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 42 例,脑叶出血7 例,脑桥出血5 例,其他位置6 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有高血压病,患者为自发性脑出血,经头颅CT 检查明确为颅内出血;②患者或家属知情该次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准;③患者生命体征平稳。
排除标准:①脑出血量>30 mL,或形成脑疝而需开颅手术治疗;②出血量大需行去大骨瓣减压;③对神经生长因子或其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④收缩压>220 mmHg 或舒张压>130 mmHg,伴有严重器官功能障碍;⑤出血破入蛛网膜下腔或者脑室,蛛网膜下腔出血;⑥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障碍或血管畸形。
1.3 方法
患者收治入院后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对症、支持治疗, 此基础上予以对照组20%甘露醇 (生产批号18041902)125~250 mL 静脉滴注(8 h/次)脱水降低颅内压。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鼠神经生长因子(产品批号 201708053)(20μg/支),肌肉注射,1 支/(次·d),治疗 28 d。 尼莫地平(生产批号 BXHUBF1)10 mg 微量泵输入,3 次/d,治疗 14 d。
1.4 观察指标
①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价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越严重,则得分越高。 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自主生活能力, 采用Barthel 指数评价, 该量表总分100 分,表明患者能够自理生活;得分61~99 分表明患者的生活基本能自理;得分40~60 分表明患者的生活需要他人辅助;得分20~39 分表明患者的生活基本需要他人照料;得分<20 分,表明患者的自主生活能力丧失,生活完全需要他人照料。
②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 以患者的NIHSS减分率、BI 加分率作为疗效判定。 显效:NIHSS 减分率>80%,BI 加分率>60%; 有效:NIHSS 减分率 60%~79%,BI 加分率40%~59%;无效:未达到上述判定或病情加重。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NIHSS、BI评分等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率[n(%)]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 NIHSS、BI 评分对比
治疗前,在NIHSS、BI 评分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NIHSS 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BI 评分较对照组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 NIHSS、BI 评分对比[(),分]
表 1 两组患者 NIHSS、BI 评分对比[(),分]
组别NIHSS治疗前 治疗后BI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60)对照组(n=60)t 值P 值21.5±4.8 22.0±5.0 0.559>0.05 6.8±1.5 10.4±2.8 8.779<0.05 50.5±9.2 51.1±9.0 0.361>0.05 86.6±9.1 80.5±10.6 3.382<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对比[n(%)]
3 讨论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病后对脑组织造成继发性损伤, 引起脑组织的机械性损伤。患者在发病后主要表现为脑水肿、颅内压升高、颅脑血流量减少等症状或体征,其危害通常大过缺血性脑卒中[4]。
尼莫地平是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其作用效果与机制与硝苯地平类似, 作为治疗脑出血的药物,尼莫地平能够选择性地作用于脑血管平滑肌,可穿透血-脑脊液屏障,与中枢神经的特异受体结合,达到舒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血流的作用,并拮抗TXA2、花生四烯酸、5-HT 导致的脑血管痉挛,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导致的脑血管痉挛或缺血性损伤有一定的逆转作用[5]。相关动物实验显示尼莫地平对神经元直接作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恢复神经元的功能,对缺血、休克引起的记忆、认知障碍有改善作用[6]。尼莫地平在治疗脑出血中主要有两大作用, 一是解除脑血管的痉挛,促进血肿的吸收,缓解脑水肿;二是控制钙离子在细胞内的流量, 避免和减少神经细胞中钙离子超负荷,维持神经元细胞器的完整,降低脑出血的危害性[7]。
神经生长因子是一种小分子活性分泌蛋白,具有维持神经元细胞的作用,在脑出血后,予以患者神经生长因子可有效保持神经元的生存活力,从而使神经细胞的生长、增殖加快,从而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和功能恢复[8]。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神经生长因子被广泛应用于脑出血的治疗中,其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作用主要有三种:①神经生长因子能够促进神经细胞的分化和成熟;②为受损神经元细胞提供恢复时所需要的能力或营养物质,从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9];③神经生长因子可刺激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促进其合成更多的超氧化物歧化酶,降低脑出血的危害[10-11]。
该研究予以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予以观察组患者常规治疗基础上尼莫地平+神经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案, 最终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明显更高,治疗后 NIHSS 评分观察组(6.8±1.5)分较对照组(10.4±2.8)分更低,BI 评分(86.6±9.1)分较对照组(80.5±10.6)分更高(P<0.05)。这与赵杰等[12]学者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尼莫地平联合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后NIHSS 评分(5.48±6.45)分,明显低于常规治疗后的NIHSS 评分(11.65±8.02)分,与该文所得结果相近,说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尼莫地平+神经生长因子能极大提高脑出血的疗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尼莫地平联合神经生长因子在脑出血的治疗中疗效明确,值得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