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患者两种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方法及并发症状况分析
2021-07-28陈萌
陈萌
苏州大学医院内科,江苏苏州 215123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是一种由大脑病变引起,隐匿、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衰退疾病,又称老年痴呆[1]。 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记忆、判断、计算等认知能力减退,失语、失用、执行功能障碍等行为的全面退化。目前,该病多发于老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的不断提高,阿尔茨海默病成为了我国常见的老年疾病[2-3]。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后期易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功能障碍,阻碍患者进食,导致患者营养不良,进而增加患者的病死率。 有研究表明[4-5],营养不良会导致患者病情发展加速,进一步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 因此,如何保障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营养支持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问题。 该文对2017年7 月—2018 年6 月收治的106 例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患者通过两种不同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比较分析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收治的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患者106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53例。 纳入标准:①符合国际阿尔茨海默病诊断标准的患者;②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③患者本人或家属知晓,并签署知情参与书,且经伦理委员会批准;④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 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免疫功能障碍或消化系统疾病的患者;②恶性肿瘤、呼吸衰竭等终末期患者;③心肝肾等重要器官功能异常的患者。 观察组男 29 例, 女 24 例; 年龄 64~85 岁, 平均年龄(74.32±3.14)岁。 对照组男 20 例,女 33 例;年龄 64~86 岁,平均年龄(74.85±3.53)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留置胃管,实施肠内营养支持。 给予患者改善营养循环等常规治疗经鼻腔留置F16 的一次性硅胶胃管至胃内,深度为55~65 cm,确认固定在鼻翼位置并标记。 在患者鼻饲开始1 h 后,取患者床头抬高30 cm 半卧位, 采用能全力肠内营养制剂,热量标准为 20~30 kcal/(kg·d)。 在患者鼻饲前后以 40~50 mL 温水冲洗管道,防止管道阻塞,定时检测胃残余量。 连续鼻饲肠内营养支持2 个月。
对照组:使用传统分量推注方法,对患者进行4~6 次/d 的营养液推注,且营养液温度稳定在35~40℃,鼻饲持续 15 min/次,间隔 2~4 h/次。
观察组:予以患者连续输注泵法注入肠内营养液,加热营养液稳定至40℃左右,500 mL/d,滴速控制在 30~50 mL/h,输注 3~5 d 后,将肠内营养液量增加至 1 000~1 500 mL/d,滴速控制在 100~120 mL/h,3次/d匀速注入,间隔 2~3 h/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上臂三头肌肌围(AMC)变化,记录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
评定标准:腹胀:采用触诊和测量腹围进行判断;腹泻: 排便量大于200 g/次, 且每天排便次数超过3次;便秘:连续3 d 或3 d 以上未排便;呕吐:呕吐物含有鼻饲营养液。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 ALB、Hb、AM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ALB(g/L)治疗前 治疗后Hb(g/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n=53)对照组(n=53)t 值P 值38.13±4.35 38.26±4.34 0.154 0.877(37.89±4.69)*(33.57±4.68)*4.746<0.001 129.19±9.41 128.77±9.40 0.229 0.818(128.03±9.06)*(114.93±9.05)*7.447<0.001 AMC(cm)治疗前 治疗后24.26±2.15 24.68±2.14 1.008 0.315(23.87±2.03)*(19.42±2.02)*11.312<0.001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两组腹泻、便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腹胀、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论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常见的威胁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多伴随有认知异常、缺失感知、行动能力障碍等症状[6-7]。 临床资料显示该病好发于60 岁以上的老年人。由于患者年龄较大,多数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舌部味蕾退化、 牙齿松动甚至脱落,一直影响患者的咀嚼功能,降低患者的消化道功能。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数有不同程度的吞咽障碍,进而易引起吸入性肺炎,影响患者的营养状况,加剧患者的病情[8]。
目前阿尔茨海默病多由血管性病变和中枢神经系统受损导致,但由于患者营养摄入不足,患者机体一直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导致患者营养不良,降低患者的免疫功能,进而增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病死率[9]。因此,给予患者正确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对患者的康复有重要的作用。该研究结果显示,实施连续输注泵法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 ALB、Hb、AMC 为(37.89±4.69)g/L、(128.03±9.06)g/L、(23.87±2.03)cm, 明显高于实施常规鼻饲肠内营养支持的患者(P<0.05)。 黄志华[10]学者在对 100例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研究中, 采用营养泵连续滴注,干预后结果显示 ALB 为(38.92±4.01)g/L,Hb 为(125.17±4.01)g/L,明显高于常规鼻饲方式(P<0.05),与该研究结果一致。 究其原因,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代谢功能以及肠胃功能相对较弱,传统推注方法营养液过快或过多,可能会刺激患者的交感神经,延迟胃排空,而留置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控制营养液输入量和输入速度,且定期对患者胃残余量进行检测,能促进营养液与胃肠道的充分接触, 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促进患者营养吸收,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量。
吞咽障碍对患者机体影响是多方面,易导致患者出现营养不良、腹胀、呕吐、吸入性肺炎等并发症,对患者康复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11]。 该研究结果显示, 通过连续输注泵法鼻饲肠内营养支持患者的腹胀、呕吐发生率为5.66%、3.77%,明显低于常规鼻饲肠内营养支持(P<0.05)。 黄上萌等人[12]在研究中选取64 例AD 伴吞咽障碍者,实施连续输注泵法鼻饲肠内营养支持, 结果也发现并发症明显低于传统推注方式,腹胀发生率为6.3%,呕吐发生率为3.1%,与该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与连续输注泵法鼻饲肠内营养支持能避免营养液温度过高或过低,减少对患者胃肠道的刺激,且阿尔茨海默病患者多出现肠胃道吸收功能退化,胃管鼻饲肠内营养连续注入能有效控制营养液输入的速度和输入量, 促进营养液均速进入胃肠道,延长患者的消化吸收时间,减少因营养液过多或胃肠道刺激给患者的并发症发生。
综上所述,留置胃管鼻饲肠内营养支持对阿尔茨海默病伴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能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腹胀、腹泻、便秘、呕吐等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