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2021-07-28何新付祥秋

系统医学 2021年9期
关键词:青壮年克氏股骨颈

何新,付祥秋

阳光融和医院骨科,山东潍坊 261041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中老年人。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由于各类高能量损伤造成的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现象越来越常见。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表现多为移位型骨折,这种类型的骨折常会造成周围血管的损伤,进而影响骨折部位以及股骨头的血液供应,增加骨折不愈、股骨头坏死发生率[1]。关节置换是中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常用治疗方法,然而对于青壮年患者来说,关节置换法并非是最合适的术式, 因为在关节置换后可能会面临多次翻修手术,不但会给患者带来多次痛苦,而且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 股骨颈骨折最为多见的并发症为股骨头无菌坏死以及骨折端不愈合, 不仅会影响患者恢复,亦可影响患者生活。 因此,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治疗过程中应加强并发症预防、干预,巩固手术效果,促进患者恢复[3]。 该研究选择 2017 年 1 月—2018 年 1月该院收治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6 例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比较切开复位内固定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疗效,筛选出更为适合青壮年患者的治疗方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76 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和闭合复位内固定组,每组38 例。切开复位内固定组男性患者27 例,女性患者11 例;年龄18~48 岁,平均(35.7±5.6)岁;骨折原因:遭遇车祸 12 例,摔伤 9例,高空坠落13 例,其他4 例。骨折部位:左侧17 例,右侧21 例。 闭合复位内固定组男性患者26 例,女性患者 12 例;年龄 20~49 岁,平均(36.2±6.2)岁;骨折原因:遭遇车祸10 例,摔伤10 例,高空坠落15 例,其他3 例;骨折部位:左侧 19 例,右侧 19 例。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该研究获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属于青壮年,年龄在18~50 岁之间;②所有患者均为闭合性骨折,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③均在受伤后72 h 之内接受治疗;④患者自愿参与实验并接受术后随访1 年。

排除标准:①患者未成年或年龄大于50 岁;②患者为病理性骨折;③患者患有严重骨质疏松;④患者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

1.3 方法

手术前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同术前准备。具体内容如下:对患者髋关节进行X 线和CT 检查,明确患者骨折的类型和移位程度。 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凝血功能以及心电图等基本检查,排除手术禁忌证。 手术前,对患肢进行皮牵引。

切开复位内固定组治疗方案: 采用硬膜外麻醉。辅助进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患者采取健侧卧位。进行手术时,于患侧髋关节后外侧切开皮肤,切口呈弧形。切开后对其皮下组织及臀大肌的肌纤维进行分离,分离过程需谨慎,避免损伤患者坐骨神经。 于转子窝外侧对外旋小肌群止点进行切断操作。于关节囊后方以十字形切口切开,并清除关节囊内积血,充分暴露其骨折断端,在助手配合下将患者骨折端进行复位。 完成后使用3 枚2 mm 克氏针作为导针,在股骨大转子下方约2 cm 处沿股骨颈方向将3 枚克氏针依次钻入股骨颈。 3 枚克氏针钻入过程中需通过C 型臂透视,以便确定钻入克氏钉位置和角度的准确,同时,确保3 枚克氏钉钻入时以“品”字形分布。 完成后将3 枚克氏针依次取出, 分别拧入3 枚长短合适的空心螺钉,拧紧加压进行固定, 并再次使用C 型臂透视确定螺钉拧入位置准确、合适。 完成后,在股方肌止点取骨瓣,其大小约5.0 cm×2.0 cm×1.0 cm,确保骨瓣断面有鲜血渗出,沿股骨颈的基底部颈断端至股骨头之间凿取出部分骨质,使凿取后产生的骨槽与股方肌骨瓣大小基本相当,将股方肌骨瓣植入骨槽内,采用2 枚螺钉对其进行固定。完成后,对手术区进行冲洗,伤口缝合,最后结束手术。

闭合复位内固定组患者治疗方案:采用硬膜外麻醉。 首先对患者进行闭合复位,完成后在C 型臂引导下将3 枚2 mm 克氏针作为导针在股骨颈下方外侧钻入股骨颈,完成后依次拔除3 枚导针,并拧入3枚空心螺钉并拧紧加压进行固定操作。

术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保持患者患肢呈外展中立位,必要时可穿着穿防旋鞋,避免其患侧髋关节过度旋转。并且进行预防深静脉血栓相关康复训练。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开始负重行走训练。在两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实行跟踪随访,并持续一年。 分别于术后1 个月、3 个月、半年以及一年时复查患者患侧关节正侧位X 线片。 根据结果对怀疑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患者再进行MRI 扫描。 研究人员根据患者X 线片表现及临床表现对患者骨折端愈合情况进行判断, 同时根据患者临床表现以及MRI 检查结果对股骨头无菌坏死情况有无进行判断。

1.4 观察指标

①观察比较两组患者骨折端愈合时间。②比较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 髋关节功能评分按照Hairs标准:满分 100 分,≥90 分为优,80~89 分为良,70~79分为可,<70 分为差。③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骨折不愈合和股骨头无菌坏死)发生率。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予以数据处理,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比较

术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平均骨折端愈合时间(90.78±17.31)d 早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109.72±24.1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比较[(),d]

表1 两组患者术后骨折端愈合时间比较[(),d]

组别骨折端愈合时间切开复位内固定组(n=38)闭合复位内固定组(n=38)t 值P 值90.78±17.31 109.72±24.12 4.353 0.011

2.2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经过跟踪随访,术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n(%)]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过跟踪随访,术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中发生2 例股骨头无菌坏死,1 例骨折不愈合, 并发症发生率为7.89%,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中发生股骨头无菌坏死5 例,骨折不愈合3 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1.05%,两组均未见其他并发症,切开复位内固定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闭合复位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股骨颈骨折多发于老年人,近年来在青壮年中发生率逐渐上升,而青壮年患者骨质相对坚韧,多数患者由于高空坠落引起,高能量作用下能产生巨大的轴向外力,作用于其外展髋关节[4-5]。而股骨颈部位特殊,患者骨折后多为粉碎性骨折,且患者伴有邻近组织损伤,影响骨折部位血供。如不能对其进行有效治疗,则可能引发多种并发症,如骨折端不愈合和股骨头无菌坏死[6-7]。

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法都是目前较为常见的治疗股骨颈骨折的方式[8-9]。在治疗效果方面,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将关节囊切开并有效清除了囊内积血,可降低囊内压力,有助于改善骨折部位血液流变学水平,能促进骨折愈合[11]。 该研究结果显示,术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平均骨折端愈合时间(90.78±17.31)d 早 于 闭 合 复 位 内 固 定 治 疗 患 者(109.72±24.12)d(P<0.05)。 并且经过跟踪随访,术后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高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P<0.05)。结果证实切开复位内固定法对于青壮年股骨颈骨折的治疗效果更好。 在并发症预防方面,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多数由于高能量撞击引起, 常伴有骨质缺损或其他部位损伤;对于闭合性复位患者多会影响骨膜, 增加手术风险,亦增高关节囊内压力,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国内学者[12]以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为对象,对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结果表明: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7.46%,低于对照组(18.41%),与该研究结果相符。 该研究结果显示,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7.89%)低于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21.05%)(P<0.05)。 可见,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法在避免并发症产生方面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青壮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青壮年克氏股骨颈
舒适护理在股骨颈骨折护理中的应用
微创克氏针经皮固定治疗第5掌骨骨折
除草剂敌草快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的毒性研究
青壮年患者肱骨近端严重骨折脱位的内固定治疗
三种生物制剂农药对克氏原螯虾影响研究初报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步入青壮年时代的“劳模”火箭
老年人股骨颈骨折的治疗与处理
克氏针骨穿辅助复位石膏固定治疗难复型尺桡骨骨折
青壮年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及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