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及管理
2021-07-28陈贤玻
陈贤玻
(福建省东霖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福建 泉州 362121)
0 引言
为有效提升城市环境形象,为市民提供舒适安全的出行环境,应当对城市道路进行升级换代。如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进行沥青化的处理,在实际处理工作开展时,必须对施工技术与施工质量进行管理控制,以达到市政道路建设的预期效果,对市政道路的运维成本进行有效控制,发挥出沥青道路的交通价值。
1 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分析
1.1 防反射裂缝施工剖析
市政道路工程升级改造时,需对老旧的水泥混凝土道路进行沥青化改造处理。为保证改造后的城市道路具有一定的安全性与耐久性,必须对改造过程中的施工进行有效控制,主动规避质量缺陷。通过对以往的改造项目分析可知,反射裂缝的出现概率较高,且反射裂缝出现后,将导致道路的防水性能下降、路面的整体应力增大、道路变形增大,会直接影响到改造项目的建设可行性。为此,在市政工程开展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时,必须对防反射裂缝施工技术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改造项目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在具体防反射裂缝施工时,可采取以下技术处理方案[1]。
1.1.1.碎石法处理
若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质量差、破损严重,在对其改造时,可采取碎石法处理。在该技术方案应用时,由工作人员操作破碎机械设备,对原本的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破碎处理,使得路面破碎形成2厘米到40厘米的咬合嵌挤碎块柔性结构。该类碎块结构的处理,可合理利用原有水泥混凝土的残余强度,部分市政道路改造项目施工时,采取共振破碎技术方案,使得破碎后的粒径达到预期工作要求,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避免对原有道路路基强度的破坏,可主动规避反射裂缝的出现。
在碎石法技术控制时,道路破碎层的粒径控制难度较大。因为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的原有面板厚度,一般处于20到28厘米之间,破碎处理过程中,水泥混凝土表面块体的粒径,相对小于下部块体的粒径,给后续沥青化改造工作开展造成一定阻碍。为很好解决该问题,在实际操作破碎机械设备时,可对破碎设备的转数与频率进行科学调控,进而将道路破碎的粒径控制在预定范围内。
1.1.2 玻纤土石格栅应用
在对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进行改造时,可合理应用玻纤土石格栅技术。通过玻纤土石格栅的铺设,可有效提升沥青层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在该技术的应用下,可有效优化沥青道路的防水性能,且可以有效提升道路覆盖层的抗疲劳性与抗变形能力。在玻纤土石格栅进行施工时,可沿着路面进行纵向铺设,并在实际铺设时注意道路的搭接质量[2]。
现场施工人员进行玻纤土石格栅铺设时,应当利用U型钉、尼龙绳、涤纶线进行有效连接。在对其搭接宽度进行控制时,应当将其宽度控制在200毫米以上。在实际铺装工作开展时,需避免土石格栅中出现扭曲、折叠、重叠问题,避免影响到后续道路的施工质量与安全。格栅利用钩头钉进行固定时,需对其固定的距离进行合理控制。一般情况下,应当对其间距控制在1.5米到2米之间。在土石格栅铺设工作完成后,应当在48小时内进行填筑处理,确保填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在具体填筑工作开展时,应当遵循相应的施工顺序,如先进行两侧填筑,而后则进行中间填筑。填筑施工管理时,应当将填料放置于摊铺的土面之上,不可在土石格栅的顶部直接进行卸料处理,避免对玻纤土石格栅的施工质量造成一定影响。水泥混凝土进行沥青化改造时,应当对第一层进行压实处理,使得该层的施工压实度达到技术要求,而后则进行反卷格栅施工处理,并对上一层的格栅进行绑扎处理,待锚固稳定后,则需及时开展反卷位置的保护处理。现场施工过程中,需对玻纤土石格栅进行质量管理,具体施工效果,如下图1所示。
图1 玻纤土石格栅的施工效果
1.1.3.橡胶沥青吸收层管理
在橡胶沥青吸收层进行施工管理时,应当对其施工技术进行一定控制。因为,在原本的水泥混凝土与沥青表面之间存在一定应力,为避免反射裂缝问题的出现,在两者之间应当设定应力吸收层。在应力吸收层的运行下,可有效解决混凝土之间出现应力集中问题。通过对应力层进行合理管理,可将沥青层的变形应力,有效传递到隔离层。在隔离层的作用下,可使得沥青表层的变形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发挥出吸收层的应力吸收效果。橡胶沥青吸收层的施工动画效果,如下图2所示。
图2 橡胶沥青吸收层动画模拟
在水泥混凝土进行沥青化改造时,为有效解决吸收层缓冲应力的现实问题,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应当合理使用双绞合金金属网进行合理处理。在该金属网的有效处理下,可提升沥青吸收层的吸收效果,对道路变形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射裂缝,影响到市政道路的最终运行质量与安全。在橡胶沥青吸收层管理下,可有效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与整体安全性[3]。
1.2 道路接缝处理施工
在水泥混凝土进行沥青化改造施工处理时,需利用切割机与清理机,对原有路面的杂物进行有效处理,为后续沥青混合料施工提供保障。在沥青道路建设过程中,若路面出现新的裂缝,施工作业人员可利用压缩空气机,对裂缝中的杂质进行有效处理,为后续裂缝修补工作开展铺垫基础。与此同时,在新道路的道路接缝处理施工时,应当确保道路接缝内部的清洁度与设计高度达成一致,且路面中心与表面需设定1到2毫米的误差值,以保证路面改造工作开展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在实际改造工作开展过程中,应当避免渗水、漏水问题的出现,以保证路面改造工作开展的质量与安全。
1.3 道路板块处理技术
1.3.1 板角断裂处理
为道路改造工作中,为有效提升施工质量与安全,需对板角断裂区域进行有效处理。在进行板角切割处理时,应当基于板角的尺寸进行放样处理,而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切割处理,并将板角破坏区域进行处理,使得形成垂直面,最后利用切割的碎块进行回填。在回填混凝土设计抗弯强度时,应当将其控制在5兆帕以上。若基层较为松散时,应当采取一定强度的混凝土进行加固处理。
1.3.2 路面拱起处理
在水泥混凝土沥青化改造后,若板端部起拱,但路面整体状况良好时,应当对路面拱起部分进行计算,并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如现场施工人员在拱形板的两侧区域切割横向接缝,并使得应力安全释放后切断拱端,使得道路逐渐恢复原状。最后需对接缝与板间缝隙进行有效清理,并及时灌入接缝材料。在拱板端部断裂或损坏时,可采取集料嵌锁技术方案,对道路出现的问题进行有效处理。
2 市政工程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施工管理探析
2.1 项目开展前的准备工作落实
在具体水泥混凝土沥青化改造工作开展前,应当开展准备协调工作,通过实地勘测调研,了解真实的道路数据信息,进而对工程建设的施工技术方案进行优化完善,确保改造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为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相关质量隐患,应当预先对可能出现的施工质量风险进行主动识别,在施工准备前期,对其施工质量风险进行合理规避,以保证工程建设的整体质量[4]。
2.2 施工阶段对其质量与进度把控
在具体施工建设过程后,需对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进行合理控制,保证沥青道路建设的质量与安全。在施工质量控制时,应当落实精细化管理理念,对施工技术与工艺进行严格管控,以保证水泥混凝土沥青化改造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与安全。
在工程施工进度进行控制管理时,应当基于实际施工现场的情况,进而对施工计划进行合理调整,保证市政道路改造工程如期交付,避免影响到市民的正常出行。在现场施工进度管理时,应当基于人员管理、天气情况、设备故障、材料配置等多个因素,对工程建设的施工进度进行合理安排。
2.3 强化施工作业班组的业务能力与责任意识
鉴于市政道路工程改造施工的特殊性,为有效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达到精品市政道路工程,应当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强化施工作业班组人员的业务能力与责任意识,以充分发挥施工作业班组人员的工作价值。在施工单位管理人员的监督管理下,及时发现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及时督促施工人员进行问题处理,杜绝质量问题项目的出现,影响到后续市政道路的安全运行。基于项目建设要求对施工责任进行划分,细化作业人员的工作责任,使得施工作业班组的工作价值得到发挥。在实际建设时,需突出施工阶段的原材料质量控制管理,才可保证工程建设的安全与可靠,实现市政水泥混凝土道路沥青化改造工作预期效果[5]。
3 结束语
综上,文中以市政道路改造为例,阐述了水泥混凝土沥青化改造的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基于上文论述内容可知,在实际施工技术控制时,应当基于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针对性的施工技术方案,以保证施工质量与安全。在具体施工质量管理时,应当基于工程筹备计划,有序落实工程建设要求,打造精品道路改造工程,实现市政道路改造工作预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