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路向研究

2021-07-28孔红晓

丽水学院学报 2021年4期
关键词:人事人事管理管理系统

孔红晓

(丽水学院人事处,浙江丽水323000)

在社会快速发展变革的背景下,高校的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尤其在强调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更要提高对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要以人事管理为核心,借助网络技术实现人事管理的现代化转型。高校组织结构本身较为复杂,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冲击,必须跟随不断变化的发展要求,革新人事管理理念,加强对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的应用力度,摆脱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弊端,更好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实现对高校人事管理机制的有效创新。

一、“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新趋向

高校人事管理工作本身体量较大,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高校专任教师平均数量约为1 000人,教职工数量则约为1 500人,对其进行人事信息统计难度较大。同时高校人事信息较为繁杂,除教职工基本信息外,还包括专业的信息类别,具体为职称信息、外籍教师信息、人才项目信息、社会兼职信息以及科研项目信息等。此外,高校人员流动性也比较大,具体表现为内部流动和外部流动,且随着现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人员流动率也在逐年攀升,这为高校人事管理带来了更多挑战[1]。

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阵地,要认识到在“互联网+”背景下改进人事管理工作的必要性,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来临,高校人事管理负责人需要重新审视人事管理活动,在推进高校人事化管理的过程中,要认识到现阶段面临的诸多挑战,包括理念更新、管理手段革新以及管理机制的优化改进等[2]。“互联网+”的核心为创新,其具备跨界融合、开放生态、连接一切等特征,将互联网和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结合在一起,要重点关注如何实现二者的深度和有效融合,要重点改变粗放型的人事管理方式,善于利用好通信技术和互联网平台,以期推动“互联网+高校治理”的新发展,不断提高高校人事管理质效[3]。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现存问题

1.理念落后——重“管理”,轻“服务”

高校对人事管理工作普遍不够重视,且对现代化的人事管理要求了解不够深入。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传统的人事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今的管理需求。对于高校而言,必须摒弃传统的人事管理理念。近年来,高校管理存在较为明显的泛行政化问题,官本位思想严重,以人为本思想觉悟不高,导致现阶段人事管理工作出现了关注“业务管理”胜过“服务对象”的现象。在实际管理工作中,忽视师生的切身利益和实际需求,过分关注管理者的需求,严重偏离了人事管理工作的本质。此外,在具体人事事项的办理过程中,包括人才招聘、职称管理、工资管理以及岗位考核等,都存在办事流程复杂和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综合来看,缺乏“开放服务”的观念,没有专门的人事管理组织机构,无法定期更新管理设备和使用先进技术等,都将导致高校人事管理系统无法更好地开展服务。

2.信息滞后——重“收集”,轻“共享”

传统的高校人事管理模式对人工的依赖程度较高,虽然现阶段大多数高校已经应用了人事管理系统,但部分高校存在人事管理系统功能过于简单的问题,导致不同科室之间仍“各自管理、互不相通”,无法实现数据共享。面对大量的人事变动管理信息,无法做到及时收集、统计和整理,因而无法为后续的深度分析提供支持。此外,人事管理系统信息共享度低还体现在人事管理系统与其他业务系统这一层面,即存在较为明显的“一部门一系统”的建设模式,导致部门间数据不连通,数据交互和资源共享机制缺失。具体可从各业务部门填写表格这一实际操作流程中展现出来,在填写表格时,常出现人事相关信息重复填写的现象,面对在线表格信息交叉、重叠等问题,部分教职工无法准确辨别和有效取用,从而导致人事管理系统产生的人事数据变为数据孤岛。此外,高校在对人事信息进行管理时,对信息维护不重视。而高校人事管理中的各分类信息都会在一定阶段内出现变化,且在较大的人员体量下,信息维护将变得十分困难[4]。

3.系统落后——重“应用”,轻“创新”

现阶段,高校在推广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过程中,较为重视一体化建设,一般包括OA系统、迎新系统、学工系统、宿管系统、就业系统、人事系统、资产系统等[5]。其中,人事管理系统为基础系统,包含有各项业务活动的基础信息,即员工个人基本信息、招聘信息、薪酬信息等。结合实际的人事管理工作可知,其在管理过程中常遇到管理权限难以有效分配这一问题。在分配人事系统管理权限时,未考虑工作要求和具体岗位,未处理好不同系统之间的权限和保密问题,同时因部分字段在显示区间这一层面受限,数据共享也会受到影响。此外,高校人事管理系统还存在的一个显著问题是缺乏定期维护和有效更新,系统兼容性较差。部分高校在处理人事管理系统时,对各系统之间的函数、规则、字段以及API等缺乏统一规划,因而会出现新系统接入时各系统规则不一致的情形,从而无法实现信息的一体化高效率管理。

三、互联网+环境下高校人事管理优势

1.降低管理工作强度

“互联网+”为人事管理提供了更为多元化、灵活化的管理模式。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其自主管理需求较强,基于“互联网+”构建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为教师提供自主化管理平台,提升了教师在人事管理中的参与度,使教师获得了更多知情权。教师可随时随地登录该系统自主查询考勤、休假、工资、社保等各种信息,也可设置信息自动推送功能,如,薪资发放时自动向员工发送工资明细,教师职称评定、晋升时可向全体教职工发送相关信息。“互联网+高校人事管理”有效降低了管理人员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2.降低人事管理成本

高校人事管理存在大量重复性工作,而“互联网+人事管理”信息系统的构建可实现数据的自动化检索,更为便捷、高效、准确。基于“互联网+”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构建教育、科研等数据信息库,从而实现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性工作。人事管理者也可从各类行政性、操作性的事务型工作中解放出来,降低管理成本。教职工利用手机可自主登录人事管理信息系统,自主查询各类信息,由此人事管理部门可为教职工提供随时随地的及时性、针对性服务。

3.规范管理流程

基于“互联网+”的人事管理信息系统,可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实现自动化操作,限制不规范操作,在各个流程节点设置信息自动提醒,使管理流程更为规范,避免管理的滞后。例如,实习期满转正自动提醒,岗位调动、职称评审等实现自动化追踪与管理,实现自动化、动态化人事管理。

四、“互联网+”背景下高校人事管理关键路向

1.转变理念———开放服务,力求创新

要时刻秉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开展高校人事管理各项工作。据此,高校要提升人事管理服务意识,要通过合理的工作手段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发展。同时,要具备战略性管理理念,善于深入到实际的人事管理工作中提高看清本质问题的能力,加强学习,注重创新,以服务为核心,不断更新理念,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此外,在力求创新的过程中,要保持人事管理理念的政策性和原则性,要以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为基础选择科学的人事管理制度,为高校人事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奠定制度根基。

2.信息推进——共享数据,高效管理

第一,提高人员信息素养。《教育信息2.0行动计划》对高校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将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作为衡量智慧校园建设的重要指标[6]。对于人事管理活动而言,其涉及高校各部门的众多数据,而要想借助人事数据实现互联共享,则要注重提高人事管理人员的信息素质。即要求现阶段的高校人事管理人员在具备基本的人力资源、人事管理技能基础上,掌握专业的信息技术。高校要基于此加强对管理人员的专项培训,做好校园信息化顶层设计,重点对人事信息数据潜力进行挖掘,提高人事管理、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数据的连接度,确保在高信息素养管理人才的支持下实现高质量的人事管理。

第二,以流程优化为基础提高数据共享度。高校要及时对人事管理进行流程优化和再造,首先要进行流程梳理。要对人事部门管理对应的业务范围和工作职责等进行全方位的研讨,要彻底摸查高校人事部门责任清单、审批清单和服务清单,确保各业务信息数据完整且具有较高的共享度。其次要根据人事管理需求进行流程再造。在“互联网+人事管理”模式下,将线下业务转变为线上申请和审批。注重以服务、创新为核心进行驱动,基于独立办公角度构建人事业务服务平台,同时注重与其他业务系统之间的集成,为业务的跨部门审批提供更加清晰的虚拟路径,为师生创设更加真实、高水准的运营环境。要注重面向全体师生打造流程优化的“一站式网上办事大厅”,由此,在进行高校人事管理时,诸如请假申请、在职证明等都可以实现在线高效办理[7]。最后要以流程优化为核心,对人事业务流程进行再设计,力求简化。流程优化要关注具体的业务流程和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要高度重视传统人事管理组织机构存在的部门分工不合理以及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从辅助决策、快速应变角度出发,加大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力度,提高人事业务的网络化、规范化运营水平。此外,在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时,应时刻关注部门间的联系,并注重发掘师生最基本、最迫切的需求,提高服务功能的针对性,形成更好的契合用户需求的服务模型和数据传输、共享链路,确保信息高效共享。

3.平台构建——优化设计,注重更新

第一,系统设计的基础。在“互联网+”背景下对高校进行人事管理,应注重结合高校人事管理实际搭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和业务应用系统。首先要明确人事管理职责,一般由人事处牵头、审核与发布,各业务部门配合,确保责任分配合理,落实到位。人事管理业务涉及较多层面,包括对部门进行设立和调整,对人员岗位进行调动和职务晋升,对编制和岗位进行确定以及对教职工进行考核等。同时,还涉及招聘管理、工资管理以及离退休教职工管理等。因此,在对人事管理系统进行设计时,要在全面了解上述工作内容和职责的基础上进行确定,确保系统功能模块完善。同时,要对人事管理系统的用户进行确定,一般包括系统管理员、人事处管理员、各部门管理员、校领导以及外部用户等,要做好用户分类,并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明确各类用户参与人事管理业务的范围,具体见图1。

图1 人事管理系统业务活动示意图

第二,功能需求的分析。根据图1可详细了解高校人事管理系统的具体业务活动,在此基础上,可对系统的功能需求进行确定。一是人事信息动态管理需求。高校员工体量较大,且人员流动较为明显,因而常出现教职工信息变动的现象。基于此,高校人事管理系统在设计时,要从满足及时、准确更新信息动态和准确反映人力资源状况这一条件出发,不断进行更新设计。二是智能化考核评价需求。对教职工进行管理,需要依托科学高效的考核评价工作,人事管理系统应满足这一管理要求,能够收集各方面的人事数据,包括德、勤、能、绩等,并对其进行全面与客观的分析,确保教职工绩效考核结果准确、有说服力。三是辅助决策需求。要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更全方位、多层次地对人事进行管理,并从多角度支持决策,提高人事管理工作以及高校整体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性。四是网上招聘需求。在信息化时代,人才招聘工作渠道更宽,网上招聘成为主要的招聘方式,由此,高校在设计人事管理系统时,应对网上招聘系统进行完善设计,确保网上申请、应聘、公示等流程顺畅。五是数据报表统计需求。人事管理系统最终要形成统计报表,为具体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量化参考[8]。

第三,模块设计的分析。一是用户模块。高校人事系统设计人员要充分了解该工作的具体内容和用户性质,并据此对职责进行划分,并进一步将各种信息的使用权限明确到个人,确保用户与信息使用权限对应准确,在确保信息安全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率。二是人事部门模块。在对该模块进行设计时,设计人员要明确主要功能,即注重对教职工进行薪酬待遇管理,同时可在该模块实现对部分人员的编制管理和考核监管[9]。三是师资管理模块。高校教师队伍的水平直接决定了人才培养质量,因而要对师资加强管理,并将其作为人事管理系统模块中的重要内容,要细化教师专业素养、师德建设等模块,同时加强对教师教学工作以及职称申请等多项具体工作的管理,确保人员管理规范,为教师发展提供清晰的晋升渠道。四是下属二级学院模块。高校人事管理涉及全院人事信息的管理,而高校又被分为各个院系,因而在设计人事管理系统时,也应注重从各院系出发进行具体管理模块的设计。要确保二级学院的信息录入准确,并定期更新其人事信息。此外,高校下属二级学院还主要承担向顶层系统传输专业人事数据的职责,通过对各学院人事信息的整合,将显著提升人事管理整体工作效率。

第四,结构优化的分析。高校人事信息的保密性要求较高,在进行人事系统构建时,应对该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与可靠性进行保障。具体而言,高校人事系统运维人员应对网络拓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并按需设置用户使用权限。一般用户进入系统前,应进行身份验证,坚决杜绝人事信息的滥用和泄漏。此外,应根据系统具体情况设置防火墙,防止外部恶意攻击,使人事系统数据处于安全的网络环境中。

第五,技术应用的分析。其一,开发技术。高校的人事管理系统,一般会应用.NET开发平台(也称为NET框架)。执行该框架具体需依托相应的应用程序和web服务。在NET框架下,可进行编程操作和安全保障处理,同时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建立NET程序,并可在NET Framework下平稳、高效运行。NET框架的功能主要包括语言运行库和框架基础类库,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围绕语言运行库进行处理。可将其看作是java虚拟机的运行环境,管理人员要基于该运行环境进行一系列操作,具体包括加载代码、执行管理等。管理人员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代码进行操作时,要确保整个访问过程操作规范、安全,避免代码丢失等。NET开发技术中的框架类库的功能也较为强大,下属工具齐全,主要为各种接口,可为具体操作提供技术支持[10]。此外,在开发技术中还包括C#开发技术。相较于NET框架体系,该开发技术具有更为强大的平台优势。C#开发技术具有较为明显的编程语言优势,功能丰富,且在程序设计语言中属于较高等次层级。在高校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统中,可根据信息化发展水平确定是否选用C#开发技术,并要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提高相应开发技术的应用成效。其二,数据库技术。数据库技术主要针对的是人事数据的整合、分析和应用。数据库技术是现阶段数据管理的重要信息化技术之一,在该技术的支持下,可实现对数据的实时查询、分析和共享等操作。高校人事管理人员要联合信息技术人员搭建人事管理专项数据库,并科学设置分项,涵盖各部门,收集相应数据,并进行汇总统计。同时要加强与其他业务部门之间的联系,实现数据库系统大联动和数据信息大整合。此外,要注重对数据进行存储管理,设置好数据中心服务器和相应的移动设备等。可根据需求应用SQL Se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提高与其他服务器关联度的基础上,满足不同类型的数据库问题解决需求,从而实现对数据价值的深度挖潜,为人事管理提供数据方面的有效支撑。

五、结语

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高校是重要载体。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对人事进行管理时,高校应积极从信息化的角度剖析现阶段高校人事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与新时代发展对人事管理提出的具体要求对标对表,找准不足,提高后续人事管理的针对性。在具体的高校人事管理过程中,要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素养,在流程再造的基础上搭建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统,并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力度,不断优化管理细节,提高人事数据信息共享度和安全性,确保高校人事管理在信息化技术的全面支持下获得较高的发展质效。

猜你喜欢

人事人事管理管理系统
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慧高速运营管理系统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6月
西宁市人民政府人事任免 2022年7月
基于James的院内邮件管理系统的实现
以人为本理念在医院人事管理工作中的落实研究
国有企业人事管理改革的相关思考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人事档案数字化在人事管理中的重要性
停车场寻车管理系统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