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MF内涵的家具用材设计研究*

2021-07-28唐开军

林产工业 2021年7期
关键词:处理工艺木质金属材料

唐开军

(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广东 深圳 518006)

CMF设计是赋予产品外表“美”品质的创造性设计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它属于传统表面装饰设计的拓展和延伸。2000 年左右,欧洲设计界提出了产品CMF概念,即产品色彩(Color)、材料(Material)、表面处理工艺(Finishing),把传统的产品表面装饰设计带入了一个新的领域,形成了以色彩学、材料学、工程学、心理学、美学等为知识体系,将流行趋势、工艺技术、创新材料、审美观念等设计元素进行交叉融合,进而赋予产品时尚品质的表面形态设计过程[1]。

1 CMF的基本内涵

概括而言,CMF的基本内涵即为“对色彩、材料和表面处理工艺进行集成与优化,以赋予设计对象最佳的外观形态、功能和品质”。CMF 设计是基于CMF基本内涵衍生出的针对现代产品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工艺以及隐含于表面处理工艺之中的图纹(Pattern)这四个设计元素的综合最优化解决方案,它使设计对象在现代设计法则与情感交互理论的基础上,形成了美观与功能的最佳平衡,并形成了最优化的用户体验[2]。

与传统设计思维不同的是, CMF设计是通过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图纹四个要素,形成实际上包含CMFP 四个要素的初始CMF设计方案[3];但这种物质性的初始方案,需要通过感官特性的检验,契合用户情感体验,满足用户精神层面需求,形成从“实”到“虚”,“实”与“虚”相融合的终极CMF设计方案。其中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图纹是CMF中“实”的要素,设计师面对这些要素设计构思出初始的CMF方案,并由此延伸出“虚”的感官特征,再以人体的感官所形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为桥梁,进行情感体验测试,过渡到CMF的终极目标——用户情感体验需求上,形成如图1 所示的基于情感交互的CMF设计思维逻辑关系图。

图1 基于情感交互的CMF设计思维逻辑关系图Fig. 1 The logic diagram of CMF design thinking based on emotional interaction

当人类进入工业化社会后,家具也由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转变为工业生产,蕴涵现代产品的共性属性。因此,应现代产品市场化需求和商业化需求而产生的CMF设计,与家具的独特性及悠久的历史与文化沉淀相结合,必将在CMF设计构成元素中呈现个性化的内涵特征,使家具从传统的物质层面走向更高的精神层面,从家具CMF设计的表面形态,渗透到家具的灵魂性内涵,从而迎接情感消费时代的到来。

2 家具用材的情感释义

材料是家具构成的物质基础和前提,不仅以其自身的特性影响着家具设计,维持着家具的功能形态,满足着家具的功能要求;而且还是家具色彩、表面处理工艺、图案纹理的唯一载体,并通过材料的自身特性成为使用者感官触及的唯一对象。家具具有悠久的用材历史,经过物竞天择,优胜劣汰的过程,逐渐形成现今的家具材料簇系;在现今的各种产品类别中,家具用材种类繁多,包括木材、竹材、皮革、草秆等天然有机材料和石材、黏土等天然无机材料[4]以及人造板材、纤维织物、金属、塑料、玻璃、人造革、人造石材、复合材料等人造材料,各材料之间配搭自由、贵贱相宜、简繁处置得当[5]。此外,材料特征的不同也促成了不同的成型工艺、连接结构、表面处理方法等。在此仅论述与家具CMF内涵相关联的材料方面的特征。

2.1 家具材料的感官特征

家具材料的感官特征又称材料质感,它建立在生理基础上,是人通过感觉器官对材料做出的综合评判[6]。尽管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感觉器官[7],但对于家具而言,人们仅关注材料的视觉、触觉、嗅觉特征;而且当材料无异常气味时,人们会基本忽略材料的嗅觉特征。因此,在家具CMF设计中,材料的质感主要通过人的触觉和视觉进行体验交互。

尽管家具用材种类繁多,但却均具有生理和物理双重质感属性[8];其生理属性是相对于人而言的,主体是人,当人通过触觉和视觉系统触及到材料表面时,会产生如粗糙、温暖、细腻、厚重、高雅、华丽、坚硬、冰冷、低俗等刺激信息,形成材料的生理感觉特征[9]。而材料的物理属性则是指材料的固有特征信息,主体是材料,如材料表面的肌理、色彩、质地、光泽等。

在家具CMF设计中,当人们受到材料的感官特征刺激后,会产生喜、怒、哀、惊、恐、乐等心理反应,即由感官特征衍生出某种情感,亦即形成材料的情感释义。

2.2 材料的情感表达示例

当家具的用材确定后,设计师应以前期针对设计对象所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为依据,充分解析用户情感需求的内涵,结合材料的情感特征与材料的适宜性进行合理选材,然后根据CMF的内涵与设计规范,进行材料的情感分析,系统化地提炼出家具产品的材料美。在此以明式四出头官帽椅[10-11]为例,进行家具CMF设计中不同类别材料及其相关情感特性与内容等方面的分析。表1分别以黄花梨木官帽椅和不锈钢官帽椅为例说明家具材料的情感表达与用户体验内容及设计分析规范。

表1 不同材料官帽椅的情感表达与用户体验内容Tab. 1 Emotional expression and user experience of yoke-back armchairs with different materials

3 家具用材的CMF设计表达

长期以来,家具设计用材的基本原则建立在满足家具结构需求的功能之上,即以“物”的结构受力需要为中心;而CMF设计用材的基本原则是建立在满足用户情感体验需求的功能之上,即以“人”的情感需求为中心。因此,在用材设计时,不仅要考虑材料固有特性的符合度,更要考虑材料所承载的色泽、肌理等表面形态与用户情感需求的契合度。

3.1 对比度

一般家具设计中,不外乎以下几类用材方式与色彩呈现,一是同材同色或同材异色;二是异材异色或异材同色;其中最常见的是同材同色和异材异色两种用材方式与色彩呈现。而在CMF概念中,材料已经延伸到色彩、表面工艺、图纹设计之中,即通过相同或不同材料的固有或人工色泽、肌理等,形成色彩、材料、表面处理工艺、图纹之间的组合或配搭关系,以对比的方式形成丰富多彩的外观形态效果。根据对比的效果对感官的影响不同,在此引用“对比度”的概念把家具用材配搭方式分为零度对比配搭和调和对比配搭两种类型[14-15]。

1) 零度对比配搭

所谓的零度对比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是CMF的形态为相同或不同材质,但须同一色彩、同一表面处理工艺与图纹,如同一种木材的座椅、台桌、柜子等,相同色彩、相似质感的皮革与人造革配搭的全软包沙发或凳子等。另一方面是材料间形成“无彩色”配搭对比,即由黑、白、灰、金、银色之间形成配搭[16],由于“无彩色”系列具有和任何颜色配搭而不起冲突的属性,从理论上讲也属于零度对比。

2) 调和对比配搭

调和对比配搭是指按照现代设计的审美法则进行的不同材料及其所承载的不同色彩、图纹等之间的配搭设计。在实际设计中,一般以家具的结构性主材,即木材、金属、竹材、塑料、玻璃等,再配搭辅材的形式呈现。当结构性主材料、辅助性配搭材料均确定后,CMF设计应着重于挖掘材料自身的固有特性,努力实现通过设计把材料与当代技术、社会潮流、当代审美观、文化内涵等方面有机融合;通过材料形态、特征、质感、色泽及其文化内涵的延伸达到不同部分和谐平衡的理想状态[17]。在此仅以家具中常用的木材和金属为例,进行基于CMF内涵的用材设计表达叙述。

3.2 木质家具CMF设计表达

众所周知,木材是大自然恩赐于人类的天然材料,也是人类最早用于造物活动的材料之一;在人类漫长的造物活动过程中,根据木材的固有特性衍生出了相应的应用领域、加工工艺与文化属性。

3.2.1 木材的情感属性

木材具有物理和生理双重情感属性,天然、绿色、可持续的自然特性是其最突出的物理属性之一,它拥有生生不息的旺盛生命力,可以几年或几十年快速、短周期成材,且拥有低廉的加工成本,被视为家具设计的理想用材。木材以其高大通直,色泽多样、纹理美观自然的外观,吸湿保温,冬暖夏凉[18-19]等特性深受人们的青睐。

古往今来,人类已经习惯于根据消费者的不同年龄和消费能力来选择不同色泽的木材,但在实际应用中,面对五颜六色的木材,往往又很难做出决断。因此,在进行CMF设计时,可以根据木材的天然色彩,由浅入深地设计一个简易的常用木材色谱,以便于进行CMF设计分析。表2所示是以汉斯·魏格纳设计的Y形椅[20-22]为例,进行的木材色彩、情感特征与适宜消费群的分析示例。当Y形椅由淡色、浅色、深色三类色彩深浅不同的木材构成时,其所表达的情感特征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并对应于不同的消费群体。

表2 木材色谱、属性与适宜消费群关系表Tab. 2 Relationship table of wood chromatography, attributes and suitable consumer groups

总之,对于木材、竹材、石材、草编等天然材料,在CMF设计时,应尽可能地保持其天然的色泽、纹理等自然特性,通过材料的自然之美满足用户的情感体验。

3.2.2 木质家具材料配搭

木质家具是指构成家具的整体或主体构件为木质材料的家具。现实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木质家具材料配搭方式为零度对比配搭,也称之为一元配搭,即家具整体完全由某种单一木质材料构成,或虽然为不同材料构成,但其色彩与质感相同或同属无彩色。这种相同或不同材质,但同色、同质感或同属无彩色的配搭方式尽管能满足用户的基本使用功能需求,但所呈现的呆板、沉闷、单调等情感特征却无法满足现代消费者的审美情感需求[23]。

随着家具用材的多元化,木质材料与金属、玻璃、皮革、织物、石材、编织等材料之间两种或三种或同种木质材料间的有彩色配搭逐渐形成,这种配搭也称之为二元或三元配搭,这种多元材料配搭设计的关键在于主体的木质材料与其他配搭材料之间的材质或色彩形成调和对比。在现代审美观的影响下,只有通过主体的木质材料与其他材料间进行二元或三元配搭,形成调和对比的家具CMF体系才能满足用户对木质家具多元化的情感体验需求。图2 所示为木质家具配搭类型综合分布图。

图2 木质家具材料配搭类型综合分布图Fig. 2 Comprehensive distribution map of matching types of wooden furniture materials

由于与木质材料配搭材料的固有特性与情感属性各不相同,配搭后这些材料在木质家具中所起的辅助属性也不尽相同。当与金属材料配搭时,木质材料多用于构成家具中的主体功能构件,如桌面、台面、座面等;而金属材料多以线状或带状形式用于构成家具中的支撑构件,如桌腿、椅腿等。与此相反的是,当与皮革、织物、玻璃、石材等配搭时,辅助的配搭材料多用于构成家具中主体功能构件,如玻璃或大理石台面、软包座面等;而木质材料此时多用于构成家具结构支撑构件。

3.3 金属家具CMF设计表达

尽管早在公元前8 世纪的古罗马时期就出现了青铜家具,但直到20 世纪初期,德国包豪斯学院的马歇尔·布鲁耶突破金属材料应用的传统思维束缚,运用钢管弯曲工艺技术设计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把钢管椅——瓦西里椅(1925 年),标志着金属材料家具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之中。

3.3.1 金属材料的情感属性

家具中常用的金属材料有钢铁、铝合金、铜合金、不锈钢等,相应表面处理工艺以电镀或油漆最为常见。人们通过视觉和触觉的感知,发现金属材料具有光滑、坚硬、结实、凉爽、冰冷、笨重等共性物理属性,并由此衍生出现代、人造、时尚、科技、理性、冷漠等共性生理属性[24]。但具体到不同的金属材料,其情感特性也有个性化的差异,如黑色金属有厚重、结实、坚硬、永恒之感;银白色的铝合金具有现代、时尚、轻盈、雅致之感;黄铜具有高级、贵重、富贵之感;青铜具有古朴、高雅、经典之感;特别是集现代、时尚、科技、高档于一体的不锈钢材料,使金属材料的优良特性得以充分体现[25]。表3 归纳了金属材料家具常见色彩、情感属性与使用场所间的关系。

表3 金属材料家具常见色彩、属性与适宜场所或用户关系表Tab. 3 Table of common colors, attributes and suitable places or user relations of metal furniture

3.3.2 金属家具材料配搭

金属家具是指构成家具的整体或主体构件为金属材料的家具。由于金属材料在情感特征方面的冷漠、坚硬等属性,若作为支撑类或凭依类家具用材时,会因金属表面直接与人体接触时易产生不适的触感而不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在支撑类或凭依类金属家具中,与人体的接触面多会配搭其他材料,以便改善触感,从而形成金属材料与其他材料间的配搭。而对于金属收纳类家具,在收纳行为过程中,与人体接触的时间相对较短,受金属材料负面情感属性的影响不大,可将设计的重点放在其使用功能和视觉体验上。金属家具材料间的配搭方式与木材相似,亦即为零度对比配搭与调和对比配搭两种形式。根据前述的零度对比配搭与调和对比配搭的涵义,亦可形成与木质家具材料配搭类似的金属家具配搭类型综合分布图。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代社会,尽管家具等传统行业产品服务于人类的本质未改变,但其属性增添了时代化的新内涵,这就对当代家具设计从业者提出了新要求。因此,重新反思家具构成的物质基础——材料,并进行跨时代的突破与创新已势在必行。目前,在家具用材设计中还需做以下几方面改进:1)建立以交互设计理论为基础的家具CMF设计体系,改变传统家具设计用材与表面装饰设计相分离的状况,突破家具用材的传统思维边界,形成以材料为载体、集“材料、色彩、表面处理工艺、图纹、情感交互”为一体的系统化家具用材设计体系;2)根据CMF内涵建立与现代社会现状、时尚审美观、情感消费理念相适应的家具用材设计流程与评判系统,提升材料的固有特性与家具产品之间的适宜度、材料情感释义与用户情感交互之间的契合度;3)把家具用材及其所承载的色彩、表面工艺与图纹等与情感相关联的要素,根据CMF的设计规范有机地融入到家具的灵魂与内涵之中,从而将家具的物质品质和精神境界推向极致,迎接家具情感消费时代的到来。

猜你喜欢

处理工艺木质金属材料
长沙特耐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熟香新酿
长沙特耐金属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自来水厂的水处理工艺方法及检测
低能耗城市污水处理工艺分析
古城楼下的自行车 木质画
水处理工艺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木质餐具的清洁与保养
喷涂处理工艺对电镀锌耐指纹材料涂装性影响探讨
一种耐磨陶瓷金属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