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细节护理结合踝泵运动对下肢骨折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观察

2021-07-28简素仪刘金香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4期
关键词:踝泵踝关节下肢

简素仪 刘金香

康美医院外科 (广东 普宁 515300)

下肢骨折多因车祸、摔伤等因素所致,近年来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以中老年人较为多见,可导致患者下肢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手术是目前治疗下肢骨折的主要手段,具有一定疗效,但术后患者踝关节功能减退,易导致下肢静脉泵血功能减弱,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既往对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常采取细节护理,具有全面、精细等优势,可有效降低术后跌倒等风险,但对深静脉血栓预防作用不明显。踝泵运动通过对患者进行主动踝关节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改善患者踝关节功能[2]。本研究通过对本院下肢骨折术后患者给予细节护理结合踝泵运动,以观察患者下肢功能变化及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4例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为受试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均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2例。纳入标准:符合下肢骨折诊断标准者[3];均接受手术治疗;经医学伦理会批准;患方签署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既往有精神疾病史者。研究组患者男29例,女23例;年龄46~87岁,平均年龄(63.84±12.37)岁;其中股骨骨折19例,胫骨骨折16例,踝关节骨折13例,其他类型骨折4例。对照组患者男31例,女21例;年龄45~88岁,平均年龄(63.62±12.58)岁;其中股骨骨折17例,胫骨骨折14例,踝关节骨折15例,其他类型骨折6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采取细节护理: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充分评估,针对性制定护理计划;术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宣教,详细讲解跌倒对患者危害及防范手段;高龄患者、孕妇等高危跌倒患者应在床位给予警示牌,增强患者及家属防范跌倒意识;病房应保证光源充足、干净整洁,地面干燥无水渍,床旁呼叫器位置合理,厕所、走廊安置扶手及防滑垫。意识不清醒患者可增设床旁护栏及约束带防止坠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如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

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合踝泵运动,具体为: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以最大力度勾脚尖并保持10s后,向下勾脚尖保持10s,10次/组,5组/d;踝关节环绕运动:以踝关节为中点,360°旋转踝关节,20次/组,5组/d;配合下肢相关肌肉康复训练,力度由小至大,20次/组,2组/d。训练1个月。

1.3 评估标准下肢功能采用下肢功能评价量表(LEFS)表示,对患者联合反应、肌群收缩、分离运动及速度测定4个维度进行评分,每项25分,共100分,得分越高表示下肢功能越好[4]。

深静脉血栓诊断标准:患者出现下肢肿痛、小腿后侧或大腿内侧有明显压痛,且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深静脉血栓阳性[5]。

1.4 观察指标观察干预前及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下肢功能(LEFS)变化,并分析比较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差异。

1.5 统计学分析数据分析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同一时间以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计数资料以率(%)表示,使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比较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LEF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比较(±s, n=52)

表1 两组患者下肢功能比较(±s, n=52)

组别 时间 联合反应(分) 肌群收缩(分) 分离运动(分) 速度测定(分)研究组 干预前 12.63±3.17 11.64±2.87 12.85±3.39 11.25±2.71干预1个月后 22.32±2.41 21.65±2.53 23.62±2.15 21.38±2.86 t 17.547 18.867 19.347 18.540 P <0.001 <0.001 <0.001 <0.001对照组 干预前 12.59±3.48 11.58±2.39 12.87±3.68 11.63±2.92干预1个月后 20.18±2.86 20.18±2.46 22.43±2.66 20.16±2.54 t 12.151 18.081 15.182 17.191 P <0.001 <0.001 <0.001 <0.001 t组间 4.126 3.004 2.509 2.300 P组间 <0.001 0.003 0.014 0.023

2.2 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比较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3/52(5.77%)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1/52(21.15%)例(t=4.044,P=0.044)。

3 讨 论

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下肢静脉泵血功能减弱,易发生静脉回流障碍,临床护理除防范坠床、跌倒外,应给予下肢功能训练,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常伴有踝关节功能障碍,且术后需对患处进行固定,易导致患者下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从而影响下肢功能[6]。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两组患者LEFS各项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升高,且研究组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说明细节护理联合踝泵运动可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分析原因认为,踝泵运动通过对下肢骨折患者每日进行踝关节背伸、跖屈运动及踝关节环绕运动,从而改善踝关节功能。此外,踝泵运动还对患者进行力度由小至大的下肢相关肌肉康复训练,从而降低下肢肌肉萎缩及关节挛缩风险,改善下肢功能[7]。

下肢骨折患者多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患者多伴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疾病,常因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等因素造成血液高凝,导致术后易发生深静脉血栓。且患者术后踝关节功能障碍,静脉回流障碍,加重术后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8]。下肢骨折患者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可导致患者下肢肿胀、疼痛,不利于患者预后,若不及时处理可诱发肺栓塞威胁患者生命,不仅加重患者痛苦,还因后续治疗费用增加患者经济负担。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1个月后,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证实细节护理联合踝泵运动可有效降低下肢骨折术后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风险。分析原因认为,踝泵运动通过对患者进行主动的踝关节运动,可有效促进腓肠肌收缩,加速下肢血液循环及淋巴回流,从而减轻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9]。

综上所述,细节护理联合踝泵运动可有效改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下肢功能,降低术后并发深静脉血栓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踝泵踝关节下肢
可量化式踝泵运动辅助器对预防腰椎骨折术后病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踝泵运动在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护膝踝关节
晕针后踝泵与髋泵操作疗效差异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踝泵运动简单易行的腿部锻炼法
踝关节骨折术后早期能否负重的生物力学分析
浅述蒙医治疗踝关节骨折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