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诊断及防控
2021-07-28梁绮顺
梁绮顺
(中山市南朗镇农业服务中心,广东 中山 528400)
猪瘟是猪生长过程中易感染的疾病之一,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等特点。猪只感染猪瘟后可能会发生猪蓝耳病等继发病,产生交叉感染的现象[1]。猪蓝耳病与猪瘟相同,也是传染快、发病急的病症,二者混合感染会对猪产生致命的打击,造成猪只大范围死亡,给养殖人员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相关调查显示,当前猪患有单一疾病的概率逐渐降低,混合感染疾病的概率有所增大;一旦发生混合感染,在短时间内即可大面积扩散,当前混合感染发病率约为60%,死亡率则高达80%。通常,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生猪表现为高热,体温39~41 ℃,母猪则表现出明显的厌食症状,症状持续时间为7~14 d。部分生猪表现为耳朵发红,并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的加重而转为淡蓝色。仔猪潜伏期多在4~7 d,症状为咳嗽、流鼻涕、呼吸急促、全身发红、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厌食等,具有发病迅速、死亡率高等特点,有超过1/3的猪群死于发病72 h内。经解剖病死猪进行医学观察和判断发现,一般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危害的主要器官为肺部,切开气管可见内部存在大量的泡沫状液体,全身淋巴结明显肿大,肾脏形态结构异常,肾脏表面广泛分布有出血点。
1 发病情况
笔者对某村120 户养殖户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养殖户共养殖生猪1 532头,但是从2020年开始,猪只开始大面积死亡,当前已有31户的猪只患病并死亡。截至调查时间,死亡猪的数量为178头,患病猪的数量为269头,发病率为19.32%。患病猪的死亡概率能达到66.17%。发病死亡的猪不受年龄、性别等限制。病症出现之前,该村并没有从村外引进猪种,所有猪都是村中自产自养的。调查显示,该村养殖户的疾病预防与治疗意识淡薄,很多人意识不到对猪进行疾病预防的重要性,也不知道猪患病后需要采取哪些方式进行治疗。
2 临床症状
猪患病初期会出现厌食现象,时间持续7~14 d,同时伴有发烧现象,体温上升至39~41 ℃。发病的猪只呼吸较快,而且存在咳嗽现象。如果患病猪处于妊娠期,会出现流产或死胎现象。发病后,部分猪的耳朵会变成红色,随着病情的逐渐加重,其耳朵会变成蓝色,这就是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现象。如果患病的是仔猪,其病症的潜伏期会有所缩短,变为4~7 d,同时发病时间加快、病情严重程度加剧、治疗难度加大[2]。另外,伴有呼吸加快、皮肤发红、流鼻涕等症状。当猪的耳朵边缘变蓝、眼睛呈紫色时,表明出现了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现象。这一病症的死亡率极高,调查表明30%患有这一病症的猪只会在患病两三天后死亡,给养殖人员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3 诊断方法
笔者对该村患病猪进行了相关的检验。当前研究结果的判断标准为阻断率小于或等于30视为阴性,阻断率为30~40 需要重新测量。同时,对猪的S/P值进行了计算,计算公式为S/P=样品OD/阳性对照OD。如果S/P=值大于0.4,则被判断为阳性,反之为阴性。调查表明,患病猪的检验结果均呈阳性(见表1)。
表1 猪抗体水平检测
研究人员还通过无菌操作解剖病死猪的脾脏,并放置在纯丙酮溶液中浸泡15 min,之后用清洗溶液进行漂洗,需要漂洗3次,每次5 min。待猪脾脏清洗完毕并风干后,将猪瘟荧光工作液放置在玻璃表面,再将其放置到固定的容器内30 min,时间结束后将其使用PBS溶液清洗3次,之后将其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查看结果也为阳性。通过以上两种方式均能看出猪只是否出现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症状。
4 防控措施
由于猪瘟和猪蓝耳病混合感染死亡率较高,一旦扩散蔓延,势必会对养殖户造成十分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控措施尤为重要。
4.1 加强饲养管理
当地养殖户的畜禽疾病防控意识较差,因此,猪患病后病情迅速扩散,给养殖户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此,养殖户一定要定期对猪舍进行通风处理,保证猪舍温度适中,注重对于蚊虫的防控与管理[3]。与此同时,养殖人员需要定期对猪舍进行清洁、消毒,防止猪舍产生细菌滋生现象。对于患病但没有死亡的猪只,要进行隔离处理,防止病害传染给其他猪只,影响健康猪只生长。对于病死的猪只,要按照规定进行统一处理,既要保证其不对其他猪只造成传染,又要保证不污染周围环境[4]。
4.2 对症下药
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治疗需要对症下药,治疗时要遵循尽早发现、尽早治疗的原则。第一,使用黄氏多糖、支原净或者阿莫西林与饲料混合喂食。这种治疗方式需要连续使用7 d才能见效。第二,肌肉注射黄氏多糖与小柴胡对猪进行治疗,效果良好。第三,氟苯尼考与多西环素也是治疗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有效药物,将这两种药物加入饲料中也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需要持续喂食5 d。第四,在猪饲料中加入抗菌药物,提高猪只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4.3 接种疫苗
为预防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需要对没有患病的猪注射抗生素,以有效提升猪的免疫力与抵抗力[5]。对猪进行疫苗接种时,需要接种猪瘟脾淋疫苗,7 d 后对其接种蓝耳病灭活疫苗。公猪和母猪可采用每年2次免疫模式,即每年春秋各免疫1 次或母猪在仔猪断奶时各免疫1次。保育猪和架子猪的猪瘟免疫程序因不同猪场可选择不同免疫模式。第一,在安全地区,仔猪断奶时免疫1 次即可;第二,在环境复杂或受威胁的养殖场,应在20日龄和60日龄各免疫1次;第三,在周边环境受到污染或该养殖场已发现猪瘟病毒感染时,可采用超前免疫,即仔猪出生后立即注射猪瘟疫苗,1~2 h后再哺初乳,30日龄实施二免,70日龄实施三免。
4.4 加强监测
要注重对于没有患病猪只的监测,一旦检测出猪只呈阳性,需要对其进行隔离与治疗,并对死亡的猪进行及时的无菌处理。一旦发现猪只抗体阳性不足70%,应及时对其进行补免。在对猪进行引流、运输、屠宰等的过程中,需要严格执行引种申报检疫制度,严格进行引进产地检验,从根本上防止疫情的传播与发展。还要利用现代化技术完善对于猪舍的管理,如利用物联网技术等自动化监管与调控养殖环境,为猪只营造健康的生长环境,避免其感染疾病。
5 结语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养殖人员需要保证猪舍干燥、清洁,做好通风管理,从根源上减少猪瘟与猪蓝耳病混合感染的发生,保证生猪健康生长,提高养殖质量,为人们提供优质的猪肉,同时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