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对策
——以大新县为例

2021-07-28李凤琳

乡村科技 2021年9期
关键词:城镇城乡城镇化

李凤琳

(南宁师范大学,广西 南宁 530001)

2019 年末,我国城镇化率达到60.60%,从数值标准来看,我国已步入初级城市型社会。从区域分析来看,东部沿海省份的城镇化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8 个民族省区的城镇化率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大新县为例,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就少数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出解决对策,旨在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城镇化水平,让少数民族共建共享城镇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成果,以期实现共同富裕。

1 大新县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势

1.1 地理位置优越

大新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西南部边境,其正西部与越南接壤,边境线长43 km,拥有国家一类双边性口岸,即硕龙、岩应与德天3 个边贸互市点,大新县的经济增长得益于边境贸易和边境旅游行业。大新县地处省会南宁市、红色革命老区百色市、所属地市崇左市的交汇处,县内有多条国道、省道经过,而且各个乡镇均有二级公路,交通运输十分便捷。

1.2 物产资源丰富

一是矿产资源丰富。大新县主要有锰、金、锌等22类矿产资源,最为丰富的是锰矿,其数量居我国首位,由此大新县被称为“中国锰都”。二是珍稀动植物种类繁多。大新县主要有乌猿、冠斑犀鸟、金丝猴等野生动物以及蚬木、金丝李、擎天树等植物。县内有两大自然保护区,即恩城自然保护区、下雷自然保护区。三是农林资源丰富。大新县农林资源以甘蔗、龙眼、苦丁茶等经济作物和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为主,其中龙眼、苦丁茶的产量位居我国前列,大新县被称为“龙眼之乡”“苦丁茶之乡”。

1.3 民族文化独特

大新县的民俗文化资源丰富多彩,极具民族特色风采,深受世界广大游客的喜爱。

2 大新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困境

2.1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改革开放后,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基于我国农村人口多、人均耕地少、农业效益低下以及农业经济发展底子薄这一现实考量,大量农村人口纷纷进城务工,长此以往造成了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1]。大新县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主要表现如下。一方面,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大。县域经济以工业生产为主,如具有锰矿石成品矿、铁合金、成品糖等多家大规模的工业企业,发展迅猛;而乡村经济是典型的小农经济,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为主,很多农村空心化严重,大量农田林地撂荒。当地政府和企业倾向于发展城镇经济,忽视农村发展,严重阻碍了城乡之间的融合发展,间接制约了乡村振兴。另一方面,城乡居民的收入比过高。由表1可以看出,2015—2019年,大新县城镇居民和农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增加,城镇与农村之间的收入比在逐渐缩小,但计算得出2019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49,其倍差仍居高位。城乡居民的收入比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仍较大、城乡发展程度不协调、城镇化水平低。

表1 2015—2019年大新县城乡收入差距及变化情况

2.2 城镇规划中缺少民族文化特色

2013年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来推进新型城镇化,让居民住得安心,即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让居民传承文化,即保留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2]。近年来,部分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城镇规划时追求现代主义,导致建筑风格缺乏地域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的延续性,不利于居民融入城镇,反而加剧了人与城镇的疏离感。

2.3 城乡公共服务配置失衡

由于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很多政策、资金、人才过于集中在城镇地区,直接加速了城乡之间公共服务产品配置的失衡。首先,社会保障服务失衡。城镇地区为居民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所在单位为员工办理各类社会保障,为此城镇居民可以享受较为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居民得到了全面的基本保障。然而,目前在乡村务农的农民只能享受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生活保障不全面。其次,教育资源供给失衡。城镇地区有充足的经费、教师队伍、教学软硬件设施等,而乡村教育各方面资源严重不足,最明显的是教师数量少、学历低、年龄偏大。最后,医疗资源失衡。地级市及以上城市地区有充足的经费、医护队伍、医疗设备等,而县级及以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层次低、专业技术人员紧缺,医疗能力有限。

3 大新县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3.1 加大城乡融合发展力度,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2018年,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时强调,要下功夫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准一些,久久为功[3]。大新县要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一切从县域实际情况出发,努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一是以农产品加工业为动力的“产城融合”方式来加速城镇经济发展[4]。充分利用大新县的农林资源,鼓励开设农产品加工厂,对木材、稻谷、甘蔗、苦丁茶等当地农产品原料进行加工。通过加工企业有效带动农业发展,将原料农产品加工成当今消费者青睐的中高级农副产品,把价格红利留在当地,也更多地吸收当地闲置劳动力。二是大新县依托自然环境和人文历史等资源禀赋优势来推进城镇化。当地政府要以特色农业、独特的民族古迹和民俗文化来支撑大新县乡村建设体系,吸引更多城市居民到乡村旅游,体验不一样的生活,领略田园风光,感受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有多余劳动力的家庭在家附近做一些生意或做一些副业,而且能为建设好产业兴旺、生态美丽的和谐乡村贡献力量。

3.2 以民族文化生态为支点规划城镇

实际上,一座城市独特的民俗文化极易转化成一笔源源不断的经济财富,最重要的是如何实施恰当的文化保护措施,使之成为资本的孵化器[5]。大新县宝圩乡板价、板禄村一带,村民的衣、食、住、行等保留着原有的风俗习惯,这些极具历史文物价值与旅游价值的乡村可以选择走“就地城镇化”的路子[6],更加有利于吸引中小企业投资与进驻,从而不仅能让当地村民更加受益,而且能带动附近村庄发展,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

3.3 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平衡发展

第一,多元化拓宽社保资金来源渠道。目前,乡村地区除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外的其他方面的社会保障基金尚未得到完善,而且单靠国家出钱出力已不能满足农民对完备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需要。所以,当地政府以优惠政策鼓励保险公司“下乡”,适当引入社会资本对农民的各项权利加以保障。第二,完善基层人才双向流动机制。完善基层公共服务领域的工资福利待遇,提升教师、医护等基层人员社会地位,明晰专业人才流动路径和职业发展空间。第三,鼓励资金雄厚的教育机构、医疗卫生机构与高校合作,组织各县域的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就近到农村开展志愿公益活动。这样不仅能拓宽农村孩子的视野,而且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本领,培养大学生热爱基层工作的浓厚感情。

猜你喜欢

城镇城乡城镇化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新型城镇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居住小区规划与设计
“十四五”时期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升研究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文化边城镇远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简述我国城镇老年群体轻体育运动的常态化开展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