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35-59 岁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现状分析

2021-07-28周健红陈威沈芳

智慧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血压居民高血压

周健红,陈威,沈芳

(上海市金山区廊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1516)

0 引言

高血压是我国居民常见的慢性病之一,患病人口众多,且目前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一项2012年至2015 年进行的全国性调查结果表明[1],我国成年居民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23.2%,估计总的高血压患者约2.445 亿例。此外,高血压作为一种慢性病,长期血压控制不良可以导致各种靶器官并发症[2],包括脑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并发症以及肾脏和眼底等相关病变,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公共卫生和经济负担。然而,高血压可防可控,早期良好的血压控制可以极大的降低各种不良结局的发生风险。研究表明[3,4],降压治疗可降低脑卒中风险35%-40%,降低心肌梗死风险20%-25%,降低心力衰竭风险超过50%。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早期获得良好的血压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而患者的自我管理是获得良好血压控制的重要因素。国内已有相关研究表明良好的自我管理可以帮助有效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5-7]。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金山区廊下镇35-59 岁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现状进行分析,从而找到该地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的薄弱点,从而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提高。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 年5~7 月在上海市金山区廊下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参加健康体检的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35~59 岁;②有高血压病史,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物,或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两次测量诊室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③同意参加体检和研究项目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严重认知功能障碍,既往有痴呆病史、精神病病史者;②不能配合完成问卷调查的患者;③继发性高血压患者。研究项目作为“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血压队列建设”课题内容,获得北京安贞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批件号:2017007)。

1.2 研究方法

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调查问卷、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腰臀围、血压)以及基本的实验室和相关辅助检查,调查前对所有调查人员按各自分工进行统一培训,培训合格后再参与项目的调查研究工作。使用经验证的上臂式自动电子血压计进行血压测量。测量前要求研究对象静坐休息至少5 分钟以上,测量坐位上臂血压,测量两次。用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符合本研究的高血压判定标准。

其中调查问卷包括以下三部分:(1)研究对象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收入、医保类型等。(2)个人病史。包括心血管病及其危险因素、患病情况、治疗情况和家族史等。(3)血压自我管理情况评价:血压自我管理相关信息参考了《中国高血压基层管理指南》[8]内的有关标准。本次研究中对于高血压自我管理的评价主要依托以下方面:①患者服用降压药物情况。包括是否服用降压药,服用降压药的种类、剂量和频次并进行记录。②患者居家血压监测情况。包括患者是否在家庭中自备相应血压测量工具,血压测量频率以及是否记录血压。③患者的生活方式。包括患者的日常饮食习惯,是否吸烟、饮酒,以及是否进行体力锻炼和时间以及频次。

本研究中高血压的定义为有高血压病史,或近两周内服用降压药物,或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两次测量血压:收缩压≥140mmHg 和(或)舒张压≥90mmHg[8]。规律服用降压药是每周服用降压药大于等于5 天。吸烟是指每日至少吸一支烟。饮酒定义为每周至少饮酒一次。

1.3 统计学方法

利用WPS 10.1 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3.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其分布特点,计数资料用频数和构成比描述其分布特点。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研究纳入高血压患者658 人,其中男207 人(31.5%),女451 人(68.5%),平均(53.3±4.7)岁,文化程度为初中及以下者占总人数的87.6%。其中知晓自己高血压的有326 人,知晓率49.5%。研究对象的其他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658 例高血压患者一般情况表

2.2 知晓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情况

2.2.1 服药情况

在326 名已知患有高血压的居民中,规律服药者有315 人(96.6%),坚持每日服药者占92.9%,在所有658 名高血压患者中,规律服药率约47.9%。

2.2.2 自测血压情况

在326 名已知患有高血压的居民中,1 年内测过血压有301 人(92.3%),其中1 人(0.3%)每日测量血压,38 人(11.7%)每周测量血压,262 人(80.3%)每月测量血压,具体情况见下图1。此外,自家备有血压测量工具的有65 人(19.9%);有记录血压习惯的有7 人(2.1%)。

图1 不同血压测量频次的人数占比

2.2.3 生活方式情况326名已知患有高血压的居民中,有75人(23.0%)现在吸烟,有187 人(57.4%)每周有3 天以上接触15 分钟以上的二手烟,有42 人(12.9%)经常饮酒,有46人(14.1%)平时饮食口味偏重,有134人(41.1%)每周有3 次以上的半小时运动,具体情况见下图2。

图2 各种生活方式危险因素在已知高血压患者中占比

3 讨论

高血压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病,可防可控,患者的自我管理对于血压控制有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减轻公共卫生负担。同时,不同的管理模式对血压控制也存在影响[9]。本研究主要从用药管理、病情监测、生活方式管理等方面进行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评估。本研究中高血压患者病情知晓率为49.5%,稍高于此前两项全国性调查的平均水平(46.9%,40.7%)[1,10],这可能与上海市较为普及的高血压健康教育和更为完善的基层卫生健康体系有关。不过相较发达国家,如美国和德国等(知晓率高达80%)[11],目前高血压的知晓率仍然较低,说明在高血压的早期发现方面仍然任重道远。未来高血压的早期发现有赖于个人健康和自我监测意识的提高以及人群定期检测血压等方式来提高,尤其要突出基层医疗结构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的作用[12],加强社区居民高血压健康教育,包括采取高血压相关知识讲座和宣传等,从而提高个人高血压相关知识和自我管理水平;再者就是基层卫生机构要定期组织人群进行血压检测,从而实现高血压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控制。

从用药管理情况来看,本研究人群中已知有高血压患者规律服药率为47.9%,高于前述的全国平均水平(40.7%)[1]。这可能与前述高血压知晓率高以及上海市医保系统健全,全科医生团队参与的慢病管理让广大居民服药依从性提高有关。在上海实施的慢病管理系统下,患者与医生之间的关系紧密度较高,患者对于就医的体验感好,对于治疗的积极度更高。因而,患者更愿意听取医生建议,自觉规律服药。

从血压监测的情况来看,知晓自己有高血压的居民中92.3%的人过去1 年之内测量过血压,其中有80.3%的人每月测量一次血压,有1 人每天测血压。根据傅东波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指南》[13]建议,对于血压平稳者,每个月可测量血压1~3 天,每天测两次(早晨7~8 点和晚上7~8 点各测一次);对于血压不稳定或者变更治疗方案者需每日测量三次,连续测2~4 周。因此,虽然大部分居民每个月都会测量一次血压,但测量次数与管理指南存在差距,而且,自家备有血压计的居民仅占21.6%,有血压记录习惯的人只有2.3%,显著低于北京和四川成都某区的每周血压自测率[14-15]。提示社区医务人员应该加强辖区高血压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自备血压计和定期自我监测的重要性,教授规范测量血压的方法和测量频次等相关知识。同时,根据既往研究经验鼓励社区医务人员通过微信等不同平台,制作便于观看理解的教学小短文或小视频,用这种方式将高血压的相关知识向更多的群众普及。

从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来看,知晓高血压的研究对象中有23%一直吸烟,同时,有57.4%的人每周有3 天以上接触15 分钟以上的二手烟,提示二手烟危害的宣传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加强。有12.9%的研究对象经常饮酒,而研究显示饮酒会增加高血压的发生风险[16-17]。以上都表明,为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戒烟限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限盐少油等健康的生活方式需要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让居民不仅愿意诸行动去改变原先不健康的生活方式,还要让居民认识到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防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根本。

综上所述,本研究对于发现本地区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的薄弱点,为有针对性地制订干预策略,进一步提高青年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可以为全国其他地区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情况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

猜你喜欢

血压居民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石器时代的居民
如何应对难治性高血压?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最怕啥
高台居民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