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伴迟发性运动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1-07-28秦英杰

智慧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休克脑部精神分裂症

秦英杰

(乌鲁木齐市第四人民医院 精神三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现代社会经济、生活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压力,相应的精神类疾病的发生率也显著增加[1]。精神分裂症作为其中重要构成部分,是精神活动、大脑功能等出现异常的症状表现,此类病患的智力与意识通常无异常,其异于常人往往表现在情感功能、思维功能、行为以及感知觉等方面,危害性极大[2]。该疾病的发生往往具备一个过程,但发生后非常难治愈且容易反复发作,基于对病情的控制,需要长时间使用抗精神病药物[3]。研究指出,多巴胺系统药物的应用量较多、应用时间较长时,有较高的可能性会引起不自主运动障碍,如躯干、肢体、口唇、舌头等不自主的、异常的活动,将对其生活产生严重影响[4]。目前精神科对精神分裂症伴TD 问题常以无抽搐电休克法进行干预。对此,本文特从近3 年精神科收治精神分裂症患者中抽取100 例伴TD 问题患者就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自2017 年6 月至2020 年6 月抽取病例进行分析,共100 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伴TD 患者,其中50 例主要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另外50 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接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对照组均为女,年龄18~60 岁,平均(36.38±5.11)岁,病程6~27年,平均(17.28±3.66)岁。观察组均为女,年龄18~59 岁,平均(36.06±5.43)岁,病程6~28 年,平均(17.17±3.43)岁。对比两组资料其间差异非常小(P>0.05)。本研究已经确认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纳入标准:①成年病人;②病程≥2 年,接受精神类药物治疗时间≥3 个月;③患者精神分裂症状与《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中相关标准相符,TD 与Schooler 及Kane 制定的迟发性运动障碍标准相符;④AIMS 不自主运动评分中,分值≥2分的至少2 项或者其中1 项的分值≥3 分;⑤对本研究内容、目标、意义等知情,自愿参与研究者。

排除标准:①患者口面部异常运动病因确定为帕金森、口腔疾病等;②痴呆症、脑部器质损伤、恶性肿瘤等疾病患者;③短期内接受过苯二氮草类药物、抗癫痫类药物者。

1.2 方法

研究中100 例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药物选择利培酮(国药准字H20051731,常州四药制药生产,2mg×10 片×2 板),bid,初始用药剂量为1mg/次,治疗中结合患者病情实际评估结果适当增加剂量到3~4mg/次。其中观察组50 例需另外给予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提前要求患者禁食水,时间以8h 为宜,治疗体位选择平卧位,首先,以丙泊酚(剂量1.5mg/kg)经静脉推注到患者体内实施麻醉;然后,在观察到睫毛反射现象消失后,再给予氯化琥珀酸胆碱(剂量1.0mg/kg)经静脉推注到患者体内帮助肌肉松弛;最后,在观察到患者肌颤现象消失后,连接仪器通电,面罩为100%全氧,当观察到肌束收缩现象消失后,插入口腔保护器,结合个体实际情况,具体调整多功能电休克治疗仪参数,实施治疗。注意在治疗全程,需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体征加强观察,确保治疗安全。

1.3 观察指标

①使用PANSS 评分法对患者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等进行评价,分数越低对应症状越轻。②借助AIMS 不自主运动评定量表评价患者TD 症状严重程度,分数越高越严重。③评估治疗效果:参照AIMS评分结果进行判断,显效(4分以下)+有效(分值减少一半及以上)=总有效。若分值减少50%以内则为无效。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软件进行计算,其中计量资料采用()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χ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P<0.05。

2 结果

2.1 两组PANS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各项PANS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PANS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PANSS 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AIMS 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AIMS 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AIMS 评分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AIMS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AIMS 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论

目前,全球范围内均对精神疾病给予高度重视,慢性精神分裂症为其中一种,除遗传因素以外,患者起病更多的是与自身所处环境、承受心理压力有关[5]。患者以日常多妄想、幻觉、脾气易怒、情绪易陷入焦虑抑郁、认知障碍等为主要表现[6]。数据显示,当前在精神分裂症群体中,TD 问题非常普遍,作为一种常见合并症,TD 的发生,不仅严重殃及患者个人生活能力,从其精神疾病治疗环节来看,还会给治疗增加更多困难[7]。根据研究指出,精神分裂症病人发生TD的关键因素即“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肌张力障碍、不自主异常运动等为TD 主要表现,可能发生TD 的部分包括躯干、四肢、面部等[8]。不同患者之间的临床特征具有一定差异性,这与个体脑部神经、脑部结构病变、生理特征等方面的差异有关,例如,年龄较大的患者脑部存在神经老化的特点,用药后,对药物消耗少,药物较多的蓄积体内,因此TD 问题较多发;对于患病时间较长者,其药物治疗的时间也相对更长,受药物影响也更多,TD 风险更高;此外精神病理比较严重的患者,受其异常的脑部结构影响,也会增加TD 发生几率[9]。因此针对病程长、年龄较大以及病情较严重的精神分裂伴TD者,积极有效的治疗非常必要。

在精神科中,除药物治疗外,临床也常采用各种物理疗法帮助患者控制病情,其中无抽搐电休克法是应用频率较多的一种。该疗法实施中,主要是借助电流的刺激作用于患者大脑,使之发生类癫痫样发作,进而实现改善相关症状的目的,是一种治疗效率较高的方式。关于精神分裂伴TD 相关研究指出,与正常人相比,此类患者各频段的位点中,绝大多数的脑电功率皆明显偏低,因此,针对患者身体各部分发生的不自主运动问题,临床主张以提高患者各频段位点的脑电功率进行治疗,进而使该问题得到有效缓解[10]。无抽搐电休克法实施中,医生首先借助麻醉和肌肉松弛两种药剂,使患者的意识和身体快速进入放松状态,然后将电极片与患者大脑颞区连接,通过迅速限量电流对脑部神经核团予以刺激,诱使其放电,促进电子(作用于传递信号)、神经递质等重新排列,对患者各种精神症状有着积极的抑制作用。此外根据研究可知,伴TD 问题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其脑细胞往往还存在局部受损的现象,并因此而减少脑电功率,通过无抽搐电休克法对脑部的刺激,在一定程度上可将受损现象扭转,进而达到改善相关症状的目的[11]。

针对无抽搐电休克法的疗效探讨,本文将近3年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00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和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组,对比结果中,两组治疗前各项PANSS 评分、AIMS 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的AIMS 评分、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精神病理评分均小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针对精神分裂伴TD 者,临床在药物治疗中辅以无抽搐电休克法,对患者各种精神类症状以及不自主异常运动症状等的改善皆可发挥更有利的促进作用[12]。

综上所述,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联合无抽搐电休克法,不仅能够促进患者精神分裂症状获得改善,而且针对患者伴TD 问题所引起的不自主运动症状同样具有积极的改善效果。对于慢性精神分裂症伴TD 者而言,无抽搐电休克属于一种安全、可靠的物流治疗法应用价值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该疗法技术要求高,为了确保安全和疗效有保障,还需要重视整个治疗过程的护理工作。

猜你喜欢

休克脑部精神分裂症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奥氮平在老年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中的成效分析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PCC0104007在精神分裂症大鼠模型中的药学研究
拨开精神分裂症的迷雾
休克的紧急处理方法有哪些?
脑部三维核磁共振图像分析
12400年前“木乃伊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