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比低位小切口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结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2021-07-28刘发生徐先栋

智慧健康 2021年16期
关键词:组间良性结节

刘发生,徐先栋

(甘肃省武威市民勤县人民医院,甘肃 武威 733399)

0 引言

甲状腺在人体器官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掌管着内分泌功能。随着甲状腺疾病相关知识的普及,人们对自己甲状腺健康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甲状腺的病变以增生以及肿大为主要表现,最终形成结节性甲状腺肿,临床中常以性质不同将其分为良性结节、恶性结节两种[1-3]。本文抽取近3 年内实施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案的40 例患者和实施低位小切口手术方案的40 例患者,就其手术疗效和手术安全性进行对比分析,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随机选取80 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患者,时间为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2 月,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40 例。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80 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依据所实施的手术方案差异分组:①传统甲状腺手术:用于对照组40例患者,相关器械、体征监测设备、急救医疗物品准备完善并消毒后按标准流程开展手术。首先指导患者将体位调整到适宜状态,一般选择仰卧、头高脚低、双腿分开的体位,确保颈部甲状腺充分显露,然后针对术区常规消毒铺巾处理。麻醉生效后,于胸骨上部处将事先标记好的切口位置切开6cm 左右长度切口,分开颈深筋膜和颈阔肌,分离带状肌和甲状腺,上提掉拉钩,操作过程需保持注意力集中,避免对周围组织造成不必要伤害。在各组织保持分离状态的同时,借助高频电刀将甲状腺结节切掉,注意对周围血管、正常甲状腺组织的保护。结节切除后,予以剩下甲状腺缝合处理。②低位小切口手术方案:用于观察组40 例患者,选择颈丛神经麻醉法,生效后,在颈前定位正中锁骨位置,将皮肤纹理作为方向制作长度约3cm 的小切口,逐层将皮肤皮下结构打开、分离,处理甲状腺下极位并找到喉返神经。将病灶所在处充分显露于视野中后,从上方开始将甲状腺结节向下予以分离,断扎下极位血管,分离气管表层,将甲状腺峡位置找到并予以断扎,游离喉返神经。操作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甲状腺进行严密观察,若其状态呈现松动,则需要立刻处理上下极、剜出甲状腺、部分或全部切除处理。结节切除后将残端缝合、止血,最后关闭瘤体窝、置入引流管。

1.3 观察指标

①将两组手术患者的相关临床指标进行对比,包括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插管时间、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等。②记录患者超敏C 反应蛋白(hs-CRP)、白细介素指标(IL-6)、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等应急指标,分析其变化情况。③评估两组手术治疗效果,计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其中显效表明手术后未发生大出血现象且甲状腺功能完全正常;有效表明手术后存在大出血现象但获得积极止血,甲状腺功能基本无损伤;无效表明术后相关症状与治疗前无异。④术后加强对患者的观察,记录并计算并发症的发生率,将两组进行比较。⑤借助SF-36 量表,对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生活等四项生活质量指标进行评分,单项设置分值最高为100 分,质量水平与分值的高低呈正比。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与对照组手术患者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更长,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表1 两组手术患者相关临床指标比较()

2.2 两组手术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两组手术前的hs-CRP、IL-6 等四项应激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四项应激指标均呈现上升状态,其中观察组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手术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手术患者应激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手术效果比较[n(%)]

2.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5 两组手术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前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生活质量皆获得一定改善,其中观察组的各项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5。

表5 两组手术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手术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甲状腺结节即生长在甲状腺组织内的异常增生团块,在吞咽动作中可观察到团块上下移动,病因较复杂,但流行病学认为家族遗传和放射暴露史为结节发生的高危因素,属于临床常见疾病类型,这种结节多发可能性高于单发,但是单发结节的癌变风险更高,因此都需要引起重视[4-5]。目前,越来越多人受到甲状腺良性结节的困扰,结节大小不一,但生长后对颈部美观形态将产生一定损害,同时如果结节体积生长较大,还会对喉返神经、气管及其他组织造成压迫,引起不适反应[6]。根据研究可知,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生甲状腺结节,虽然良性结节具有风险小、预后好的特点,在其癌变风险始终不能百分百避免,因此积极的治疗干预对此类患者而言,仍然非常重要[7]。通过手术将结节切除是目前临床公认对甲状腺结节最直接、最快速、最有效的方式,根治率高。但是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案中,所做手术切口较长,一方面容易对机体造成严重创伤,影响术后康复,另一方面则是在康复后容易遗留较大的手术瘢痕,直接破坏了皮肤的完整性和美观程度,尤其是部分瘢痕体质明显者,很可能因此而出现自卑、不满心理。甚至部分患者在术前便因有此担忧而犹豫不决,医患双方难以达成共识,进而耽搁疾病治疗时间。小切口手术形式是近些年外科临床的创新手段和主要发展趋势,经过不断研究改进,相关技术已经趋向成熟,并应用到多种疾病治疗中[8]。有研究指出,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治疗中选择低位小切口手术,可为患者的康复建立更良好的基础条件。该手术方案选择患者颈前正中锁骨处作为手术切口位置,仅通过2~3cm 长度的小切口完成对病灶的切除处理,有效避免了对病灶周围组织造成较大创伤,从后期康复来看,更有利[9]。而且,虽然这种手术方案对比传统手术方案,在难度上有所提高,对手术医生的技术提出更高要求,但并无任何难以攻克之处,医生掌握该手术技术较容易[10]。

本文抽取了若干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手术患者相比,观察组手术用时更长,出血量更少、切口长度更短、插管时间和住院时间更短;手术后,两组患者的hs-CRP、IL-6 等四项应激指标均呈现上升状态,其中观察组的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皆获得一定改善,其中观察组的各项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低位小切口手术方案相较传统手术方案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治疗中,在手术安全性、手术效果、疾病预后等方面皆存在更明显的优势,可作为优选方案。

总之,甲状腺良性结节手术治疗中,与传统甲状腺手术方案相比,为患者实施低位小切口手术方案,可以减少手术时间和操作中对机体的创伤性,不仅能够获得更理想的手术治疗效果,且术后发生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几率也明显减少,治疗后患者可获得更高水平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组间良性结节
结节是怎么长出来的
走出睡眠认知误区,建立良性睡眠条件反射
A case of conjunctiv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with spheroidal degeneration: a clinicopathological study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查出肺结节,先别慌
肺结节,不纠结
良性胆肠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与再手术治疗的疗效比较
慢速训练法助力体弱人群
优化课堂展示操作 促进有效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