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绵竹道教神案画思想初探

2021-07-28赵濛锐

华夏文化 2021年2期
关键词:绵竹大帝道教

□赵濛锐

一、引言

绵竹年画为中国四大年画之一,2006年入选我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绵竹年画的题材多种多样,涵盖神仙崇拜、历史记事、神话传说、民俗戏剧、市井生活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特别的是为了祭祀祈祷而创作的“神案画”。神案画是以宗教题材为主,一般被挂于家中堂屋或神位处,用于祭祀祈福,它是绵竹地区民间宗教信仰的产物。不同于仕女画、花鸟画和故事画,神案画在绘制手法上更加细致入微;在构图设计方面力求完整,讲究对称饱满、明暗对比,突出神仙的主体地位,寄托着古人对理想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二、绵竹道教神案画的形成背景

(一)早期道教神仙观念的确立

在汉代神与仙有着明确的界限,《说文解字》谓:“天神,引出万物者也。从示申。食邻切。”(许慎著、徐铉校注:《说文解字》,中华书局,2013年,第2页)在当时的观念中“神”是超出自然、超越人类的神秘力量,《说文解字》对“仙”的释义谓:“长生仙去。从人从山,山亦声。相然切”。(《说文解字》,第165页)在这里,仙有两层含义:一指人长生不死成仙;二指入山隐修升仙。无论哪种,仙与人都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如果说神是先天而成的,仙则是人修炼而成的,这种思想在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中也有所反映,书中将人分为六类:“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此皆助天治也。”(杨寄林译注:《太平经》,中华书局,2013年,第980页)《太平经》进一步指出:“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六合之不足也。”(《太平经》,第980-981页)可以看出,在汉代人们认为神是栖于天宫的超越人的存在,仙则是人通过修炼长生不死而达到的。卿希泰指出:“在汉代之后神与仙开始连称,彼此的界限渐趋于模糊。尤其在明清时期,神仙多合为一个概念使用,不再做详细的区分。”( 《中国道教思想史》,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8页)从神、仙的森严界限到神仙概念合用,从遥不可及的天神到人修炼成仙,与神一样享受世人敬仰崇拜,其反映了神与仙(天与人)之间的关系逐渐紧密,不再难以跨越,这样满足了人们想要摆脱自身生命局限的美好愿望,使得神仙观念在民众间更加流行。而道教恰好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超越自我达到永恒的理论支撑,人们笃信神仙实在,成仙有道可循。

(二)绵竹道教神仙信仰的传播

在绵竹,道教神仙信仰具有悠久的历史。《三国志》曾记载:“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鹤)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感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年,第214页)。在道教传说中,四川西部的大邑县鹤鸣山是五斗米道的发源地,而绵竹市在地理位置上靠近大邑县,地缘关系的紧密使得道教较早在绵竹地区传播。张道陵所作《二十四治图》中将弟子所在之地分为二十四治,用以对应天之二十四节气,合二十八宿。其中绵竹位于“鹿堂山治”,是当时三大治所之一。“治在汉州绵竹县界北乡,去成都三百里,上有仙室仙台,古人度世之所。”(张房君编、李永晟点校对:《云笈七签》,中华书局,2003年,第635页)并记述了东汉时期太上老君命张天师到鹿堂山治布道。唐代杜光庭在《洞天福地》中将绵竹列于天下名山之第六十四福地,“绵竹山……在汉州绵竹县,是琼华夫人治之”(《云笈七签》,第630页),绵竹因此也被道教视作修炼福地。除此之外,在道教的传说中“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主人公严君平也是绵竹人。绵竹地区至今仍保留着一定数量的道观,如:遵道观、玉皇观、无极观、严仙观等。

道教的传播在无形中浸润着当地的民俗艺术,这也反映在神案画中,例如《紫微高照》就描绘了北极紫微大帝化身力士降妖除魔的场面,《十王案子》描绘了地狱十王审判功过的场景。《抱朴子》中转引《仙经》云:“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张松辉译注:《抱朴子内篇》,中华书局,2011年,第59页)道教建构的群仙世界囊括了天神、地祇、鬼灵,这些神仙们为绵竹神案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并因其神仙的功能各异进而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祭祀祈福的不同需要,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早期神仙观念的确立以及道教的传播扎根为绵竹道教神案画提供了丰富的创作内容和清晰的创作理念,后来随着造纸与印刷技术条件的成熟又为绵竹年画的大规模传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绵竹年画正是植根于这样的土壤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道教神案画艺术风格。

三、绵竹道教神案画的主要类型及其思想

绵竹道教神案画的内容丰富,可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采用不同的构图,选择不同的神仙形象,进而突出神案画想要传达的思想意蕴。本文按照其功能划分为家祭、辟邪和祈福三个种类。

(一)家祭

家祭是指一个家族宗亲内部较为固定的祭祀活动,一般选择在岁时节祭举行。家祭形态主要包含宗祠祭祀和墓地祭祀,本文研究对象绵竹道教神案画主要被运用于宗祠祭祀中。“绵竹宗祠有两楹四楹不等。其中陈列有雕镂青石。神龛或刻木彩画。”(绵竹市地方志办公室编:《光绪绵竹乡土志》,绵竹市地方办公室,2003年,第863页)这里的木彩画与神案画的功能非常相似,可以说是神案画的一种木质形式。神案画一般被悬挂于堂屋或神位处,画卷的中间下部绘制有供奉祖先的牌位,上有文字“某某先祖香位”,周围绘制神仙群像环绕牌位。据绵竹年画博物馆现任馆长胡光葵先生的介绍,绵竹道教神案画的工艺比较复杂、制作周期长,此类神案画一般多年才更换一次。另外,也并非任何家庭都能够消费使用,因此,在绵竹这样具有家祭功能的神案画比较少。

此类用于家祭的绵竹道教神案画的代表作有《家神》、《家神案子》、《魁星》等,本文以《家神案子》为例进行说明。《家神案子》创作于清代,长178厘米,宽90厘米,现藏于四川省图书馆,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绵竹道教神案画之一。《家神案子》共绘制了七十三位人物,每位人物姿态各异,栩栩如生,在敷彩后进行钩金,使画面更加富丽堂皇,这七十三位人物按照上下次序排列为八层。这种构图与道教宗教绘画非常类似,神案画的神仙世界建构与道教的神仙体系有着密切联系,绵竹道教神案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道教宗教绘画。将《家神案子》与道教的《道正宗师图》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道教宗教绘画对绵竹神案画的影响。在《道正宗师图》中将神仙分为八个等阶:第一阶为三清四御二后;第二阶为南斗姆和北斗姆;第三阶为真武大帝和十大元帅;第四阶为五方五老天君;第五阶是地狱冥界教主太乙救苦天尊和十殿冥王;第六阶是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第七阶为二郎神、东岳大帝和泰山三郎;第八阶为城隍土地、关圣帝君、周仓、四值功曹等。图中共有八十三位神仙,把道教中的重要神仙都囊括描绘上去了。同时,两幅画中的服饰也非常类似,帽饰中都出现了三清的紫金冠、马元帅的三山冠、天官帽、牛耳帽、宋代宰相所戴官帽的幞头等;在衣饰上都绘制有水波纹、蝠纹(图案详见王圻、王思义编集:《三才图会》,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等;且手上都拿着相似的竹节钢鞭、青龙刀等兵器,两幅图中的人物内容和色彩光影的搭配都非常相似。不同的是,《家神案子》在中间下部留白,绘制了祭祖牌位。四川省图书馆中收藏的另一幅《家神》神案画中也具有类似的设置,画面下部中心也没有绘制神像而是绘制了供奉祖先牌位,上有文字“黄氏门中历代先祖香位”。这些神案画可能是为了方便民众们书写自家祖先牌位,服务于岁时、清明、中元节以及亲人忌日时的家祭活动。绵竹神案画承载着祭祀功能,我们敬祖祭祖,希望能够得到祖先庇佑,时来运转改变困状,百姓们利用神案画可以起到祭祀消灾的作用,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慰藉。

图1 《家神案子》四川省图书馆藏

图2 《道正宗师图》私人收藏

(二)辟邪

人们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生产力低下,不可避免地受到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威胁,因此人们寄希望于神灵能够护佑自己远离灾祸瘟病。这种对邪恶的回避也反映在民俗艺术中,绵竹道教神案画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辟邪。此类绵竹道教神案画的代表作有:《张天师》、《赵公镇宅》、《四大天王像》、《永镇家宅》、《紫微高照》等。

《赵公镇宅》创作于清代,其长158厘米,宽78厘米,现藏于四川省图书馆。画面中赵公黑面长髯须,手执长鞭,身骑黑虎,怒目圆睁,塑造了一个非常凶狠恐怖的形象。《正一玄坛赵元帅秘法》中记载:“元帅姓赵名朗,一名昶, 字公明。终南山人。……驱雷役电,致雨呼风,除殟剪祟,保病禳灾,元帅之功莫大焉。”(《道藏》,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30册,第445页)赵公明神通广大,被尊为赵元帅,能呼风唤雨,有除瘟禳灾、买卖求财的本领。道教中他是武神,在民间信仰中他是最为著名的财神,悬挂赵公明像能够起到震吓邪恶的作用。

《紫微高照》也创作于清代,其长158厘米,宽78厘米,现藏于四川省图书馆。图中绘制了北极紫微大帝化作神将,手持螺状器物,镇降身旁一只暴戾黑狮兽的场景。古代星象家将天地对应,把天上繁多的星星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分别是:太微垣、紫微垣、天市垣,紫微垣位中,也被称为中宫、紫微宫。“北极(北辰)星是居于紫微垣中最尊的、永恒不动的帝星,象征人间天子。”(时玲玲:《北极紫微大帝神格与图像演变研究》,《美术大观》2019年第6期)《云笈七签》云:“北辰星者,众神之本也。凡星各有主掌,皆繋于北辰。……”(《云笈七签》,第545页)据《上清灵宝大法卷之十》记载:“次于昊天上应元炁是为北极紫微大帝,治中天紫微宫。有云:紫微大帝乃诸天大神、三界万神、万杀之帝。”(《道藏》,第730页)这反映出北极紫微大帝掌管众星,地位不凡,他能够统摄三界,邪魔难近,具有辟邪降妖的本领,表达了人们想要借助神灵的力量降服恶兽的愿望。

图3 《赵公镇宅》四川省图书馆藏

图4 《紫微高照》四川省图书馆藏

(三)祈福

绵竹道教神案画还有一类的功能是祈求平安、消除罪恶、赐福解厄。这类绵竹道教神案画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祈盼,在岁时节庆起到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作用,深受大家喜爱,这也是神案画中数量最多的种类。主要代表是《三官大帝》、《魁星》、《福禄寿喜》、《灶神》、《财神》、《麻姑献寿》等。

《三官大帝》绘制于清代,其长35厘米,宽25厘米,现藏于四川省图书馆。 《道教大辞典》中说道:“三官大帝为太极界之神,……出而分治天、地、水三界。考校天人功过,而司众生祸福之神。”(李叔还编纂:《道教大辞典》,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第20-21页)天、地、水一直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三官掌管这三界,反映了三官的重要地位。《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中载:“天尊言:得道神仙皆从三官……上元一品,赐福天官,紫微大帝;中元二品,赦罪地官,清虚大帝;下元三品,解厄水官,洞阴大官;三元主宰,三百六十。”(《道藏》,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2册,第36页)这里更具体地概括了上元天官赐福、中元地官赦罪、下元水官解厄的功能,这些都与民生息息相关,因此多为世人所崇奉。人们每逢岁时节庆敬畏之心虔诚祭拜三官神案画,祈求三官赐福、赦罪、解厄。

人们自古就有追求长寿、趋吉纳福的愿望,绵竹人民也利用绵竹神案画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神案画中多描绘福星、禄星、寿星、麻姑、喜童等人物表达对长寿的追求,画中元素也有取其谐音讨福的含义,例如用鱼代表“富裕”之意、用蝙蝠代表“福气临门”之意等。《福禄寿喜》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祈福神案画,其长158厘米,宽78厘米,现藏于四川省图书馆。画面中描绘了福星、禄星、寿星和喜童,面容慈祥愉悦,传递出喜庆之感,人们在岁时多挂此图,表达了对于美满和谐生活的向往。另外,此类的神案画中还有绘制魁星、文神、武将等人物形象来表达对于求取功名的祈盼。

在绵竹道教神案画中描绘的神仙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大都密切相关,绵竹人民希望通过祭祀祈祷来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渴求有神仙降临来改变生活,满足于超自然的力量来主持正义、劫富济贫,这些都与道教文化密切相关,并且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

图5 《三官大帝》四川省图书馆藏

图6 《福禄寿喜》四川省图书馆藏

四、结语

绵竹道教神案画表现的是神与人的空间交流共处,既表达辟邪祈福的愿望,也实现了宗教与祭祀功能的融合,在祭祖以亲缘关系为纽带的行为表达中,道教信仰具有更大的粘合性和传承性。另外,道教作为中国本土宗教从未脱离过民众,因此在中国古代社会也受到了民众的信奉,绵竹神案画中大量的道教人物题材对于传递惩恶扬善、趋吉避凶的理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任何文化现象都是时代的产物,绵竹道教神案画是在民俗与本土宗教文化融合中形成的,有其独特的审美情趣、精神追求以及宗教信仰。历经百余年的历史传承与发展,绵竹道教神案画在不断的融合与变异中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地区性非遗文化。绵竹道教神案画反映了道教与绵竹文化之间的融合,它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于了解绵竹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绵竹大帝道教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清代绵竹年画《迎春图》艺术特色分析
查理曼大帝 意外失去了胡子
道家道教研究
盗墓黑手伸向汉晋“绵竹城”
大帝
茅山道教楹联意蕴审美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