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主体性教学一探
2021-07-28魏国琦
魏国琦
摘 要:物理学科是一门重点学科,基于初中的初步认知,高中阶段的物理课程及知识难度逐渐增加,设计面更为广泛,而内容也越来越专业,学生学习难度不断增加。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利用学科的特征,采取切实有效的方法,通过主体性教学的开展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提升学习能力,促进物理素养。
关键词:高中物理;主体性;策略;素养
当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高中物理教学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但是在一些实际的教学中也不难发现,教师仅仅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客体与对象,却较为缺乏对其自主意识与创新精神的培养,教学针对性不强,也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可见这一教学实践实际上是受滞后的教学观念所影响,因此,随着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理念的深入实施,开展主体性教学成为共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其探究精神以及创新能力,注重实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目标。
一、围绕主体设计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更具有科学性,需要学生运用逻辑以及抽象思维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并且就问题最终的结果确保其真实性与准确性。可见,物理知识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教师利用物理学科的实践性与可操作性,在课堂上创设实践操作的物理实验,让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动手实践,从而不断从实验的观察、操作、体会之中真正产生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如教学“摩擦力”,为了避免单纯讲解内容让学生产生枯燥感而失去兴趣,教师创设“摩擦力到底有多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设想,经过一番讨论后,教师做了一个小小的实验,即将两本书每页依次压在一起,最终使两本书向内重合,然后让学生上来用力将两本书分开,看究竟能不能做到。学生刚开始一副轻松解决问题的模样,但是两名学生一动手则发现,向内重合的两本书根本无法分开,学生由此惊叹“摩擦力这么神奇”,积极开动脑筋,投入计算,看看摩擦力究竟有多大。通过这样的一个小实验,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自主地产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主动性。
二、尊重学生差异,开展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也是主体性教学的一种体现,充分考虑到学生们的认知水平具有差异,教学要有的放矢,尊重学生差异,为不同层次学生“量身定做”教学目标、教学问题、教学任务、课堂练习等。有些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强,学习热情和欲望高,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之中,颇受教师的关注;也有一部分学生认知水平一般或者性格较为内向,在学习之中沉默寡言,难以引发教师对其的关注,长此下去,学生具体的学习状态实际上教师并没有全面地进行掌握,教学统一划之,为此也导致“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为了让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真正实现共同发展,则需要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標以及教学策略,使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跳一跳,吃果果”,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同时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需求分配教学任务,使他们在各自的发展中获得知识,构建自我知识体系。
三、以问题为引导,发展个性思维
在课堂之中要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其中,调动自我的思维以及学习能力,则需要引发学生自主探究问题。教师根据研究目标与方向提出问题,学生则是以此为导向进行自主思考、合作交流,解决分析问题。在这一过程之中,通过既有趣味性又有实效性的问题,调动学生思维,投入解答问题的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差异保证问题的提出要难易适中,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分析、解决问题的兴趣和学习动机,学生充分发挥个性思维,从中品尝学习乐趣,对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掌握,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以及创新思维。
四、给予学法指导,注重反馈评价
高中生的独立性越来越强,如何让他们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除了进行一些学习方法的交流之外,还要注重在日常学习之中渗透方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与学法指导一起结合起来,使学生领会科学掌握知识的具体方法,接受、理解、掌握以及应用所学知识。主体性教学是否收到成效则通过反馈评价可以得出,学生在参与主体性学习活动之中,进一步通过各种形式的反馈评价,学会调控、激励、实现自我。在具体评价中,教师要注重评价的激励性与发展性,进一步以正向评价为主,引导学生掀起思维的波澜,深入探究分析,深化知识理解。
总之,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开展主体性教学,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强调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其学习能力,提高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贾鹏.高中物理课如何实现学生主体参与式教学[J].神州,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