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
2021-07-28王瑶
王瑶
摘 要:自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特性,能反映个体对自己能力的信任度。個体发展的很多方面都会受到自信心的影响,如自我理解和尊重、自我价值观等。幼儿时期是教育最基础的时期,幼儿在此时期将形成一定的性格特征,这个时期对自我是否认同会对幼儿以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幼儿教育;建立自信心;培养策略
幼儿在最开始接受教育时是“一张白纸”,在进入幼儿教育阶段,除了家庭教育给幼儿带来的影响,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与幼儿阶段所接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幼儿阶段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和看法都会对幼儿产生很深的影响,幼儿本身也会模仿老师的言行,在意教师的评价。幼儿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和家长的沟通,做好家校联合教育,对幼儿多鼓励,让幼儿对自身的行为做出正确的判断,拥有独立解决问题和思考问题的能力、勇气,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
一、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意义
1.能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的能力
幼儿能独立思考的前提是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他们拥有自信和勇气去进行各种尝试,才能摆脱对老师和父母的依赖。幼儿时期处于性格形成的初级阶段,幼儿的心智发展还不成熟,这时教师的鼓励会对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产生非常重要的作用。幼儿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做出正确的评价,此时教师的鼓励能让幼儿更快地建立自信,在遇到问题时敢于独立地思考和解决。
2.能促进幼儿良好人际交往关系的建立
由于幼儿在成长的初级阶段,接受家庭教育和幼儿教育,而一旦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用力过度或者对幼儿进行了不正确的负面评价,就容易使幼儿形成害羞和内向的性格。在人际交往中,内向的幼儿往往会形成被动的交往观,甚至有的幼儿会拒绝与陌生人交往。自信心是影响人际交往的重要因素只有幼儿建立了良好的自信,能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评价,才能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与别人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
3.能提高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
幼儿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和规范幼儿的行为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但在进入小学之前,要做好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和过渡。教师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能让幼儿在教师的积极评价中获得荣誉感和满足感,在感受学习带来的喜悦后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学习的积极性对学习的过程和结果都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
1.教师要对幼儿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
幼儿的自我评价在形成过程中,往往以教师的评价作为参照标准。因此教师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保护幼儿的自尊。要注重事物的两面性,对幼儿正确的行为进行积极的评价,即使幼儿犯错,教师也应第一时间去了解幼儿的行为动机,冷静地去分析,再去引导幼儿这样的行为是否正确,告诉幼儿他的行为错在哪里。
例如,在鼓励幼儿回答问题时,多提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并对幼儿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反馈,即使幼儿的回答不是非常准确,教师也要对幼儿的勇气进行鼓励,这样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不要直接去否定幼儿,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可以采用委婉的方式,如“这个回答不是很标准,其他的小朋友有没有更好的答案?”
2.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育
幼儿对教师和家长都有一定的依赖心理,尤其是在刚进入幼儿园时,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幼儿逐渐改掉依赖心理。教师在幼儿完成任务后,要对幼儿进行积极的评价,可以使幼儿更喜爱参与实践活动。这样的良性循环,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建立了幼儿的自信心。当然,在举办实践活动时教师要考虑幼儿的现实情况,布置的任务应是幼儿可以完成的,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身体发育情况,逐步布置由易到难的任务。
教师可以开展一些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帮老师打扫卫生、帮家长洗碗、倒垃圾等幼儿力所能及的活动。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幼儿只要达到简单的标准就好,要尽可能让幼儿独立完成,教师只充当指导者的角色,让幼儿在实践中产生积极的心理,产生自我认同感,认为“我能行”,进而帮助他们获得成就感,建立自信心。
作为幼儿教师要深刻认识到自信心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对幼儿进行正确、积极的评价,并给幼儿更多展示的机会,让幼儿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养成独立自主的好习惯,形成良好的性格,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和学习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柴祢怡.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J].读书文摘,2016(4).
[2]武晶.幼儿教育中幼儿自信心的培养策略分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