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
2021-07-28董洁琼
董洁琼
摘 要:数学是一门需要运用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但同时又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可以将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到生活中,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理论的理解。以新课改为背景,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进行探索,探讨如何通过数学教学生活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学科,小学阶段更是为日后发展打基础的阶段。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知识与生活联系,让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会知识,提高数学能力。数学知识很抽象,同时又富有严密的逻辑,而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偏低,抽象性思维稍有欠缺,因此,教师可以将教学直观化,与生活紧密联系,降低理解难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提升教学质量。
一、教学内容融入生活元素
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小学数学内容主要包括算数、空间几何、统计、代数等,具有逻辑性,但是这一年龄段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一般不高,因此,高效的学习方法是将理论融入生活,将抽象的逻辑具体化。如果不能在初步学习中及时理解并且掌握相应的知识点,会影响以后的学习,因此,在教学内容中融入生活元素,会使教学内容便于理解。
例如,在学习平行与相交的相关定理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教室中寻找多边形,引导学生观察房屋建筑,找到长方形、正方形;观察钟表,找到圆形;观察地砖等找到平行四边形。再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特点,同时提问:长方形有几条边?边与边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又有什么相同之处。在观察以后,教师再教授相关的定理,这样便于学生理解与记忆。类似于上述的抽象定理不适合理解记忆,而通过学生仔细观察得出的结论可以加深印象,且利于理解和举一反三。
二、教学考核融入生活元素
每个阶段,每一堂课甚至小到每一个知识点的讲授结束之后都需要进行检测或者考核,通过检测,教师可以整体把握学生对学习的理解程度。在考核中融入生活元素意味着将考核生活化,不仅可以测试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能够分析学生对数学的实际应用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授分数计算的时候,教师首先应该整体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于预测教学活动是否可以有效进行。进行测验的时候,要将考核的内容融入生活元素。比如,妈妈给了小明20元零花钱,小明平均分到四个口袋里,请问每一个口袋有多少钱?小明买文具花了四分之一,请问小明还剩多少钱?尽量将考核的内容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还能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另外,在测验结束以后,教师应当及时带领学生进行总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课后作业与生活相联系
将数学元素融入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体现在教学内容和考核内容两个方面,还可以体现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这样才能有效巩固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比如,在学习植树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以下的课后作业:寻找马路上连续栽种的6棵大树,观察6棵大树中有几个空隙,并与父母讨论空隙与树木数量的关系。思考:在100米的马路边栽种树木,如果两端栽树,每隔5米栽1棵树,总共需要几棵树?如果两端不栽树,每隔5米栽1棵树,总共需要几棵树?然后再在课堂上讲解,教室布置课后作业需要与课堂内容相结合,课内与课外共同巩固,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提升对知识的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应用能力。
四、开展数学实践活动
在新课改以及数学学习生活化的背景下,教师可以在教学内容、课堂及课后考核、作业的布置等方面融入生活化元素,还可以设计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将数学知识融入生活,真正做到理论应用于实践,感受数学的魅力。这也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将具体问题带到课堂,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当融入更多的生活元素,生活化数学教学。教师可以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教学内容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将生活化元素融入数学考核中,增强学生理论与生活实践相结合的能力;将生活化元素融入课后作业中,增强学生的融會贯通能力。另外,可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小学阶段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王会梅.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J].学周刊,2021(16):31-32.
[2]沈兆东,雷龙国.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知识窗(教师版),2021(4):55.
[3]王西军.新课程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研究[J].读写算,2021(9):3-4.
[4]游福招.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J].成才之路,2021(9):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