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幼儿劳动教育融合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2021-07-28翟玲娜
翟玲娜
摘 要:劳动绘本通过有趣的童话情景,融劳动知识于绘本故事之中,令幼儿深刻感受绘本的魅力,同时,也为教师提高劳动教学的有效性以及绘本教学开辟出了一条路径,从而为幼儿创造一个更开心快乐的广阔空间,就大班幼儿劳动教育融合绘本教学的实践进行研究。
关键词:大班幼儿;劳动教育;融合;绘本教学
绘本文字生动简洁,画面精致而富有童趣,浓缩了现实社会生活的精华,教师通过绘本教学融合劳动教育,向幼儿展示故事内容,这一方式也为幼儿劳动教育提供了新的教学视角,通过语言领域的教育与劳动教育的相互渗透融合,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完整有意义且富有童趣、生活化的活动情景。
一、精心选择绘本
根据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及大班幼儿喜欢做力所能及的劳动的特点,引导大班幼儿珍惜他人劳动、热爱劳动、尊敬劳动者,教师对绘本内容进行精心选择。比如,《小海狸缝围裙》《我妈妈》绘本,教师根据班级的实际选择确定最终的绘本。教师在筛选绘本时,应考虑绘本内容与大班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否相契合,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在仔细研读绘本后,精心挑选包含有劳动知识,且符合幼儿发展需要的绘本,绘本中的角色形象和故事情节,也因与幼儿的生活相贴合,易于幼儿接受与理解。劳动教育融合绘本教学可采取游戏方式。游戏是幼儿园中最主要的教育活动方式,通过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促其产生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师根据绘本设计渗透劳动教育内容的游戏,使学生站在扮演角色的角度尝试体验。
二、设计操作记录
根据绘本设计操作记录,劳动内容自然而然包含其中。比如,在《小海狸缝围裙》中,小海狸的旧围裙破了,自己决定缝一个新围裙,经过量尺寸设计款式,终于做好了新围裙。这一绘本后面有一张详细的图是记录做围裙的各种工具材料,引导幼儿动手选择工具,同时也从中认识不同的劳动工具。还可以通过手工或者绘画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和学习绘本,在《值日生的一天》中与幼儿一起进行分享,让幼儿以绘画形式把自己一日劳动的过程动态表现出来。借助绘画,让幼儿产生劳动的责任感,关心饲养动物,帮助浇灌植物,体验劳动的美好情感。借助情景再现,如《妈妈的一天》引发幼儿分享自己的情绪体验,孩子们畅所欲言,“妈妈一大早起来就为家人做早餐”“妈妈上班很晚才回家”……而教师也顺势引导幼儿:“妈妈这样辛苦,每天回家,我们能为妈妈做点什么事,来替她分担?”幼儿说,“我会为妈妈拿拖鞋”“我会为妈妈倒水”……教师也趁机说:“听了大家的这么多想法,谁能说到做到就是好孩子。”幼儿由此产生了强烈的劳动欲望,纷纷要求自己的事一定自己做。
三、開展实践活动
开展实践活动,切实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以及创新精神,使他们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劳动素质。根据绘本内容可以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多个渠道来培养幼儿的劳动技能。如,春天到了,引领幼儿走向大自然,观察和感受农民播种的现场;到了秋天,可组织幼儿郊游,欣赏田野里的丰收景象,带着幼儿一起帮农民伯伯拾麦穗、捡红枣、摘苹果,尽自己所能,体验丰收的喜悦。通过亲近丰富多彩的大自然,幼儿感受到劳动的快乐,体验到劳动的艰辛。教师还可以通过摄像、绘画方式对活动进行记录。现实生活如同一个大的绘本图书,让幼儿欣赏、感悟、体验。幼儿的绘本之中所设计的劳动教育实际上并不多,为此,要巧妙地捕捉绘本中的劳动教育内容,如《好喝的汤》是一本融合科学与健康的绘本,抓住里面的劳动情感加以提炼,如小动物自己找食物和煮汤、盛汤,这些都是劳动教育内容的良好素材。
四、设计开发绘本
为了结合大班幼儿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设计融合劳动内容的绘本图书,比如,幼儿不会剥鸡蛋,则开发设计《巧剥鸡蛋》绘本,里面有可爱的蛋宝宝、花生宝宝,以“这些带壳的食物都想从壳里钻出来”为引导,记录在剥鸡蛋壳、剥花生壳、桂圆壳等的具体做法,引导幼儿剥有壳的食物,剥壳活动则能让幼儿丰富体验,从中学会自己动手剥壳的技能,从而体验劳动带来的成功与快乐。
总之,精心挖掘绘本教学中的劳动素材,对其进行有效应用以及提炼,让幼儿加强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增强自理能力,学会珍惜粮食,热爱劳动。
参考文献:
卢乐珍.学前教育讲座:第八讲 幼儿园的劳动教育[J].幼儿教育,1984(5).
注:本文系2020年度甘肃省“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劳动教育专项课题“大班幼儿劳动教育融合绘本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0]GHBZX074)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