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社团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中的作用

2021-07-27曾清霞

商业文化 2021年15期
关键词:责任意识社团责任

曾清霞

一般来讲,责任感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感,同时也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为他人、社会、集体所体现的一种道德义务。开设学生社团作为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措施,被广泛的投入到高校建设中。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理论概念

责任,一般具有双层含义。一就是人们在进行自己应该做的的强制性义务或是工作没有做好而承担的后果。二就是于社会道德而言,是自己分内应该做的事情。其实,责任的概念有很多,也有个别学者认为责任是在没有任何权利所约束,没有任何制度所束缚的条件,对社会上各个层面都会等积极的去为了完成某件道德情义上的事情所持有的情感和态度。大学生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主力军,其社会责任你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将大学生的社会责任细化为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纵观我国当前普遍的大学生,普遍是九零后,大多数学生都具有较高的正义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在社会的众多焦点问题和大是大非原则问题上都能坚定自己科学正确的立场。然而,时代在进步发展,社会元素日益多元化、丰富话、复杂化,这样冗杂的时代背景下,导致有一部分大学生很难在坚持自己的立场,并且存在了较为严重的谁会责任意识淡化的现象,并且也有很多大学生过于的强调个人利益的最大化,秉承着各种活动事物的是否有用的原则,对于个人的社会责任问题完全轻视。故而,大学生普遍的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社会活动的参与度不高是较为普遍的现状。

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问题的原因

纵观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淡薄的原因有很多,总而言之,普遍都受到家庭教育、社会环境影响、学校知识教育、个人认知等因素的影响。

自身认知的限制

虽然大学生年龄都较为成熟,但是身心还是较为稚嫩,三观塑造不够完全,并且大学时期是健全三观的重要时期。与此同时,受到我国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学生长期专注理论知识学习,严重缺乏社会经验。并且很多学生自身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严重缺乏生活体验和社会经验,自身的思维尚不成熟,并且也不具备全面的认知,思维水平不高,不够具备科学的理性思维,同时思辨能力也较为缺乏,很难科学全面的去看待事物解决问题。

家庭教育的缺失

九零后的大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长期受到“唯我独尊”“为我中心”的观点波动,导致大学生普遍都是自我为中心、抗挫能力也较差、较为自私自利、社会公德也严重缺乏。并且,父母也秉持着单一的教育观点,思想观念和言行举止上也会在很大程度上对子女造成影响。

学校教育的偏差

當前虽然全面贯彻素质教育,但是我国的应试教育现象也较为普遍,但是应试教育同素质教育就有很大的不同,有些学校在积极响应素质教育的号召却又注重应试教育,自相矛盾的情况下,让学校的办学质量产生较为严重的偏差。并且,应试教育中“唯高考论”在教育界受到了多数教师的认可。学生每日的生活就是应付各种考试总结,对于社会实践性活动无暇开展,也很难深入的接受社会。

社会环境的影响

我国长期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的转型时期,故而导致社会普遍的经济结构、价值观念、文化形态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网络文化的崛起发展,导致各种繁冗复杂的碎片化信息在社会广泛的传播开来,这于“三观”尚未塑造完全的大学生未来发展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

学生社团对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的主要阵地就是高校,并且高校也肩负着为社会输送高水平人才的重任。为了能够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高校积极发动学生开展学生社团建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针对性的发展,所以社团在无形中已经被委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重任。然而,大学生兴趣爱好广泛,故而,社团类型种类繁多,各有千秋,会透过不同方向来提升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思想政治类社团,主要就是通过将被动课堂传授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社团的主要活动内容就是不断的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促进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培养,提高社会服务意识。活动形式,可以是宣讲会,学生讨论小组会、教科研讨会、社会实践等各种志愿性活动。

兴趣爱好类社团,参与人数最多,同时覆盖面也极为广泛。其活动内容加强学生之间人际关系的处理,同时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可以透过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进而全面增强社团学生的个人能力,也能将学生的人际关系不断的拓宽、提升人际关系处理能力。在无形中也会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也会在无形中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提高集体责任感。

社会专业实践性活动,活动形式主要就是技能培训、学科竞赛等,通过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充分的实践出来。专业性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有效知道,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水平,实现知识补充,促进学生专业技能进步。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工作态度。

志愿服务类社团,它主要就是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奉献意识,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上的众多志愿服务活动,进而全方位的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精神,促进大学生快速的走向社会、感受民生、关注民情,让学生透过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理论引导、校园文化、社会实践多方联动,共推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促进大学生的社会主义责任感,所有的教育不要完全依赖于课堂,可以通过适当的外聘一些专家学者来到校园社团进行科学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同时也可以以此为契机,在日常教学中充分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责任意识的培养,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志愿活动,进而树立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引导学生对社会责任要勇于承担。

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规范和监管,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加强社团活动的实效性

为了能够更好的促进大学生社团的实用性,学校可以成立对此相应成立大学生联合会,对学生社团活动进行定期的考察,充分的实现监督促进作用。也可以聘请相关具有实践经验和专业特性的教师定期的对学生的社团活动进行科学的规划。在设计学生社团活动时,可以融合学生的全面发展目标,全方位的锻炼学生的能力。要积极协同其他社区、企业、社会组织、高效都要进行合作交流,鼓励学生们要积极参与到社团活动中。也可以拓展方向,同民政部门、红十字会进行项目申请,从而获取多方支持,全面开展公益性活动。为了能够有效推进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创设,学校要积极协同其他部门,将学生的社会责任规设置为学分,在人才培养中也要积极纳入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培养,在进行学生培养的全过程都要予以渗透。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联动机制

为了能够更加科学的建立社会责任教育培养体系,学校要同家庭、社会、政府等进行沟通合作,构建学生社会责任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进而营造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环境。

结 语

总而言之,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不仅仅要依赖于学校教育,家庭、社会同样也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大数据信息化的巨大冲击下,更应该加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贯彻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全面的促进社会发展建设。

[本文系课题: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JY18245)研究成果。]

(江西中医药大学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 刘秀琦. 高校培育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 西华师范大学, 2019.

[2] 杨铁柱.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中的作用及提升途径[J]. 文存阅刊, 2019, 000(013):20-21.

[3] 高伊娜. 在大学生志愿服务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9, 412(18):41-42.

猜你喜欢

责任意识社团责任
大学生恋爱过激行为分析
高校大学生责任意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责任与担当》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谁的责任
责任(四)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浅谈韩国犯罪题材电影中的特点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