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议

2021-07-27袁丹萍

商业文化 2021年17期
关键词:会计人员管理制度行政

袁丹萍

我国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风险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行政事业单位积极的配合内部控制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目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和缺陷,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价值。

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想认识不到位,内控制度不完善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了单位负责人的责任与义务,承担起了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以及落实的重任。但就目前来看,很多负责人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与了解,没有真正意识到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性,缺乏对单位实际情况的了解,也无法制定出适应单位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当前很多存在的内部控制制度也是流于表面,应付上级检查,并没有真正发挥出内部管理制度的作用,无法形成有效的内控体系,从而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与进步。

风险意识淡薄,管理弱化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风险的认识与管控,在业务开展的过程中,存在较强的主观意识,同时缺乏健全的决策机制、责任机制以及内部监督机制,不利于单位的进步与发展。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过于依赖主观意识,按照口头规定进行业务活动的开展,出现一些业务指令频繁更改的情况,除此之外,缺乏对干部的管理与培训,导致单位成员整体素质能力较低。对一些重要项目的实施开展,没有完善的制度,从合同的签订到资金的支付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集体决策,风险意识较为淡薄。

岗位设置不合理,不相容岗位没有分离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规模较小,人员编制也较少,很多工作人员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要负责多个岗位的工作,导致事业单位内部岗位无法有效分离,缺乏相互制约与监督的工作机制,一旦出现问题没有明确的负责人,就会影响单位业务正常的开展。比如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单位的出纳同时兼任行政采购以及库存管理工作,岗位不分离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有很严重的影响,还可能会出现腐败等不良现象。

没有建立起有效的监督及评价机制

在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过程中,并没有严格按照政策法规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也有一些行政事业单位不具备设立内审机构的条件与基础,就出现了其他部门工作人员进行兼职的情况,不仅没有独立性和规范性,也会影响单位内控的执行,对于财务管理等更是缺乏权威性。大部分的行政事业单位是依靠财政、审计以及纪检部门对本单位进行监督,负责人认为只要能够满足这些部门的检查任务,就是完成工作了。在这一过程中缺乏监督与评价机制,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财务人员的会计监督职能相对弱化

目前有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对于财务工作缺乏重视,也会存在会计缺乏相关的证书,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与应用并不熟练,同时还存在人员兼职的情况,对于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规范性都不能够做到充分的监督,增加了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无法有效建立和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的对策及建议

强化内控意识,建立行之有效的内控管理体系

要想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制度,就要加大内部管控相关知识点的宣传与培训力度,提高单位每一个工作人员的内控意识,增强单位负责人的责任感与荣誉感,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全员参与内控管理建设的氛围,促进内控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同时要明确组织部门及相关责任,加强内部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加强部门间的协同合作,根据单位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发展需求,广泛的吸收单位员工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归纳总结,建立内控管理制度,并不断地调整与完善。另外还要建立监督评价机制,有效的保证内控制度可以更加有效的开展与实施。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应加强对于内控人员的职业技能以及道德素质的培养,使内控岗位的工作人员能够具备与工作相相适应的素质与能力,从而保证内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增强风险意识,建立单位风险评价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风险来源于业务活动中的浪费与舞弊,因此单位需要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加强单位对风险的分析与评估的重视,同时系统分析单位经济活动的风险,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更加有效的了解各岗位的风险点,从而制定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决策机制,对于重大经济业务要集体研究与论证,并对决策执行的效果进行跟踪监督,改变集体决策流于表面的情况,增强内控管理制度的权威性。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内控关键岗位,明确每一岗位的职责与权力与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从而能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除此之外,可以建立定期轮岗制度,从而避免关键岗位人员长期处于同一岗位产生的腐败贪污情况的出现,或者建立专项审计等控制制度,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有效性。

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发挥会计人员会计监督职能

《会计法》赋予会计监督的权利,要想更好的发挥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人员的监督职责,就需要会计本身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同时单位负责人也要能够从思想上加强对于会计监督的重视程度,让会计人员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单位业务活动当中,听取专业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促使会计人员能够合理地进行监督,保障业务经济活动的安全与合法。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当中的会计人员专业能力较弱,并且也存在转岗或者兼职的情况,更是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的整体素质与能力低下。这也意味着会计人员的专业能力较差、监督意识薄弱,如果不能够健全内控制度,就更难保障会计监督权力的正常使用。因此,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对会计人员专业水平的要求,提高会计人员入职门槛,同时加强对会计人员专业能力的培养,促使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专业知识的丰富与更新,增强会计人员的法制意识。对于不具备会计从业资格的工作人员,要及时地转岗调岗,保证在岗会计人员具有专业水准,才能够更好地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政策开展,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健全与完善。

完善内部监督与重视外部监督与评价相结合

要想更有效地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就要逐步增设内审部门,建立审核监督机制,这就要求内审人员具备一定的独立性与权威性,从而担负起单位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根据实际工作需求,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监督,及时发现经济业务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点,并进行改正与完善。同时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单位负责人指定内审部门担任内控评价工作,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健全性进行合理的评价,最终形成有效的评价报告,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根据评价报告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调整与完善。除此之外,行政事业单位要虚心接受外部的监督,借助财政、审计等部门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监督与检查,从而发现单位存在的问题,能够更好地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提升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有效性。

结 语

综上所述,自我国颁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以来,对行政事业单位的风险控制起到了非常重要的防范作用。但是就目前来看这一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完善与改进,才能更好地发挥出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性。同时,我们可以了解到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单位负责人加强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建立完善的决策机制、监督机制以及评价机制等措施,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从而保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威性以及合理性,推动行政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财政局)

参考文献:

[1]李偉民.进一步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议[J].财会学习, 2021(06):189-190.

[2]陈晓欢.浅析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纳税 , 2020, 14(27):189-190.

[3]阎旭.试析如何加强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内控制度的建设[J].营销界, 2020(24):115-116.

[4]王艳霞.行政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立与完善[J].当代会计,2020(05): 25-26.

猜你喜欢

会计人员管理制度行政
浅析新时期企事业单位管理制度建设
论行政和解中的行政优先权行使
财政部:严重失信会计人员将被列入“黑名单”
从新修改的行政诉讼法谈行政行为
会计人员信用档案建设酝酿启动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试论如何增强企业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基层农技推广管理制度对农技员技术推广行为的影响分析及完善措施研究
资金管理制度的创新研究
浅析行政相对人在依法行政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