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今岁养生 毋伐天和

2021-07-27胡仕祥

养生大世界 2021年5期
关键词:气海湿气阳气

胡仕祥

一、必先岁气,毋伐天和

仲景书院导师刘世恩1教授从五运六气来推算:今年水运不及,湿乃大行,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不及的水运与在泉的寒水,运气同化,天文学上称之为“同岁会”。从传统的历法推测,寒与湿气将是2021年的主要气象特征。因此,根据天气变化和个人体质,适时适当地御寒保暖,是减少外邪侵袭的有效方法。

二、疏肝气,调情绪

因天人相应,故天气变化势必影响人体脏腑功能。中医学认为,五脏各随其性能与气化而有所恶,即“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2。寒湿为今年主气,故脾气虚的体质易同气相求、易湿气困脾。如果再加之情绪不良,心情不舒,就容易出现吐酸、泛酸、腹胀、泄泻、饮食不佳,甚至进而引发胃肠道疾病如胃溃疡、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肠炎等疾病,且加重症状。

肝主生长、生发、条畅气机。若生发太过,则阳气冲于上,易出现头晕、头昏、头胀、口苦等病症;若生发不及,则出现泛酸、吐酸水、胃胀满、不思饮食等消化道不适症状。因此,通过多食绿色的蔬菜如芹菜、菠菜、菜苔、青菜、野菜等,可以疏理肝气,使之有序。中原地区春季有食蒸茵陈拌面的习惯,茵陈芳香醒脾,但性微寒,故食用时可佐以蒜葱姜汁;又蔬菜多性稍凉,故脾胃虚弱者可适度佐以香辛料如花椒、干姜、肉桂、丁香、荜茇、八角、茴香,既暖脾胃,又疏肝气。

早起运动亦可调达肝气,每天跑步半小时,顺阳气之升发,达到心境愉悦;或用两手放在两胁部,来回上下自我按摩,一次3分钟,早晚各一次,疏通经络。

三、健脾气,祛湿气

中医学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但脾性恶湿,不喜寒凉。因为脾胃居中焦,是气机升降的枢纽,脾气生发功能失调了,其他脏腑功能也随之受损。临床许多患者因阴虚火旺或实火旺盛而喜食冰镇食品,时间久了,因损伤脾气而出现各种疑难杂症,最常见的是腹部寒凉、硬实,稍食生冷或天气转寒就泄泻。

中医讲五色入五脏,其中黄色入脾胃,故补脾、健脾多用黄色食物、药物为好。当出现了脾虚湿盛的一些症状比如精神疲惫、怠惰懒言、饮食减少、大便粘腻,以及稍吃两口水果,晨起就欲呕恶的症状时,可制定一份健脾祛湿的食疗方,即:扁豆莲子山药粥——扁豆健脾渗湿,莲子补脾益肾,山药平补三焦,三种食物各等份,洗净后加入适量的清水文火熬成粥,温度适宜即可食用,也可以用豆浆机打成粥糊,早晚两次热服;也可用干姜粉10克、面粉100克、桂圆粉20克制饼干当零食随意吃,即温脾阳,还可养心安神。俗话说“湿气是万病之源”,可别小瞧这看似不起眼的湿气,现在生活中很多疾病都与它有着密切的联系,比如肥胖、不孕不育、女性带下疾病等,很多时候都可能是湿气在作祟。所谓“千寒易去,一湿难除”,说明了祛湿的难点。不过,通过平日简单的养生食疗,在不经意间起到健脾祛湿的作用,何乐而不为呢?

四、善用艾,扶正气

中医治疗大法里有寒者温之,损者温之,而艾味苦性温,善温血脉,除血中之滞。因此,脾虚湿盛的成年人可以在每四季末后5天,灸中脘、气海、关元、三里穴位养生,每穴根据个人体质灸10-15分钟。中脘穴为府会,消化系统阳气旺盛,则腐纳食物能力强。气海为人体生气之海,如《类经图翼》昔柳工度曰:“吾养生无他术,但不使元气佐喜怒,使气海常温尔。今人既不能不以元气佐喜怒,若能时灸气海使温,亦其次也。予旧多病,常若气短,医者教灸气海,气遂不促。自是每岁一二次灸之,则以气怯故也。[1]”关元穴为人体原气之所藏,又是小肠经的募穴,有培元固本,扶一身正气之功效,均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如《扁鹊心书》言:“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人至三十,可三年一灸脐下三百壮……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关、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三里穴为胃经合穴,古有医家说:“若要安,三里莫常干。”可见灸三里穴对养生的重要性。

小儿则可以灸身柱穴。身柱穴为古代小儿强壮要穴,身柱穴既可补虚泻实,又可防病治病,被誉为“通治儿科百病”的要穴。身柱灸治疗小儿脾虚有以下 3 方面作用:一是保健作用。《日用灸法》记载:“……身柱灸,小儿必灸者也。出生七十五日以后灸之,如若疳疮满身,或患惊悸,虽七十五日以内亦可灸之。”小儿身柱灸保健疗法在日本民间盛行,日本著名针灸家代田文志称身柱穴为“小儿万病的灸治点”;二是调理脾胃作用。小儿胃腑形态及功能均未发育成熟,易患消化道疾病,身柱灸能通阳化气,改善脾胃气机升降功能,故可改善小儿消化不良、泄泻、食欲不振等症状;三是温肺止咳的作用。《玉龙歌》云:“忽然咳嗽腰背痛,身柱由来灸便轻。”《神农本草经》载曰:“身柱治咳嗽可灸十四壮”。身柱灸可以预防和治疗感冒,是多种呼吸系统疾病必不可少的灸穴[2]。

五、好睡眠 是良藥

一位朋友曾过劳至心脏早搏,吃了半年药也没缓解。某日早饭后仍感困倦,索性睡了个回笼觉。谁知中午起床后,早搏没了。该病历提醒我们,良好的休息也是一味良药,正如宋代大诗人陆游《午梦》所曰:“苦爱幽窗午梦长,此中与世暂相忘。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哲学大家康德也说有三样东西可慰籍生命的辛劳:希望、睡眠和微笑。

中醫学认为“阳入于阴则寐”3。阳代表运动的、上升的、向外的,阴代表静止的、下降的、向内的,而睡眠则是二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当运动的、上升的、向外的阳融入到静止的、下降的、向内的阴后,人们才能有着良好的睡眠;如果其中一方太过或者不及,则会导致睡眠出现问题。但如何才能调节自己的睡眠,以达到更好的养阳效果呢?

首先作息时间要有规律。一是当睡则睡,该起就起,这是睡眠养生最重要、也是最根本的要求;二是睡前应当管住嘴,“胃不和则卧不安”4。很多人喜欢睡前吃得饱饱的,或者吃一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这些都是不利于睡眠的不良习惯,而适当喝一点牛奶、吃一点水果,却有安神助眠的作用;三是要学会和手机、电脑等用品说晚安。晚上的光亮不尽会损耗人体的气血,也会透支人体的精神,不利于良好的睡眠。可以在床头放一本养生的书籍,躺下看一会儿,或许有催眠的效果呢。

生活中还有一种现象,一部分人是到点就躺下,睡前也能管住嘴,也没看手机,但是翻来覆去就是不能入睡,或者睡眠很浅,很容易醒。这种情况在中医上叫“不寐”,已经是一种疾病状态了,这就需要借助一些其他的具有治疗作用的方法来助眠。关于到医院就诊,在此不再赘述,相信医生都能给出正确的、合适的治疗方案。下面给大家介绍两种自己在家就可以做的方法。

(一)呼吸睡眠法

顾名思义,是通过调节呼吸频率达到助眠效果的一种方法。平卧在床上,身心放松,保证肌肉松弛,心无杂念,处于一种自己觉得舒适的状态,闭目凝神,缓缓吸气直到不能继续吸入后停止,憋住5-8秒然后缓缓吐出浊气,反复做直到睡着为止。

(二)穴位按摩法

人体的穴位有着各种各样的作用,对治病或养生都有着很好的效果,对睡眠而言也同样如此。内关穴(腕横纹向上3横指,两条肌腱正中)是阴维脉交会穴,也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具有治疗失眠的功效;太冲穴(足第一、二趾间逢纹向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凹陷处)是足厥阴肝经的原穴,对于神经系统疾病如头痛头晕、失眠多梦具有不错的效果;神门穴(小鱼际靠近腕部,两个稍高骨头之间的凹陷处)是手少阴心经的输穴和原穴,可治疗心烦、健忘、失眠、惊悸等病症;印堂穴(两眉连线的终点处),可治疗失眠。其按摩方法是找准穴位,用手指按压穴位处,用力适当,出现酸麻重胀的感觉就说明按对了。可以单选一个穴位按摩,也可以多个穴位轮流按摩,一般每个穴位3-5分钟为宜,按摩单穴时间可适当稍作延长。

六、生命在于运动

动则阳生,静则寒生,适当运动有助于阳气的生发,促进脾胃的运化、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利用,且对抗寒祛湿有一定帮助。

1、运动程度以“形劳而不倦”为原则,身体发热微微汗出即止。运动形式可根据个人喜好而定,睡前两小时不宜运动,以免兴奋影响睡眠。

2、运动的时间不宜太早,日出后或日落前均可。很多热衷锻炼的人,喜欢早早地起床锻炼,甚至天还没亮就去跑步,其实这样效果并不好。时间太早,体内阳气尚未开始生发,这时候锻炼不仅不能助长阳气,而且所消耗的是本已储存起来的那部分阳气。若逢春冬两季,清晨气温较低,出门易受风寒,故不符合健康养生的理念,因而对中老年人、特别是患有心脑血管疾患、呼吸疾患的人来说尤需值得注意。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5。生命是自然界的产物,人们应该顺应自然,不违背自然规律,才是最好生活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做适合自己的、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才是最好的养生。

参考文献

[1]杨甲三. 腧穴学 [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136.

[2]吕沛宛,王赛男,任晓飞,郑亚蕊,王丽娜,王红娟,侯江红. 身柱灸治疗脾虚易感患儿50例 [J]. 中国针灸,2021,02:196.

(责任编辑/曾孔)

1刘世恩:仲景国医导师,河南省仲景学说传承先进个人,南阳市中医临床学科带头人,南阳市科技拔尖人才,南阳市第四届、第五届政协委员,张仲景健康养生技术体系创始人。现任南阳张仲景健康养生研究院院长,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名医名药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2见于《素问·宣明五气》

3源于《内经》

4源于《素问·逆调论》

5源于:《素问·宝命全形论》

猜你喜欢

气海湿气阳气
Effect of intradermal needle at five-zang Back-Shu points on treatment of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
阳气,护佑全身、除痰祛湿!
防治“湿气重”10方
健身是去湿气的好办法
基于磁共振成像的气海俞穴针刺深度研究
湿气不可怕,药膳起居健康行
防“春困”,这些穴位按起来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食疗养生祛湿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