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公报看国内机场发展
2021-07-27张进
张进
4月初,中国民航局发布了《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毫不意外,由于受到疫情的冲击,2020年我国机场客运吞吐量遭遇了较大幅度的下滑,全国机场几乎都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但仍有一些机场的表现可圈可点。
例如,《2020年民航机场生产统计公报》显示,我国机场旅客吞吐量的排名较前两年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广州白云机场更是首次问鼎全国第一。在大型机场中,除了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之外,其他机场客运和货运增速都呈现了负增长。同时,机场群的表现也有较大的分化。因此,从《公报》中我们不难发现,国内机场呈现了不同的发展态势,值得业界关注。
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
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民航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作为民航业重要的组成部分,机场自然也难独善其身。中国民航局发布的《公报》直观地体现了2020年全国机场的不易。
2008年,由于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民航旅客吞吐量增速创下4.7%的新低,但在随后的十年里,我国航空运输业迎来了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期间,除了2012年受到非典影响,我国民航业增速都在10%以上。但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对于行业的冲击显然要远超非典的影响。
《公报》显示,2020年我国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85715.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6.6%。从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4019.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30.7% (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272.8万人次,比上年下降90.2%),国际航线完成1696.9万人次,比上年下降87.8%。完成货邮吞吐量1607.5万吨,比上年下降6%。从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947.4万吨,比上年下降11.0%(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82.7万吨,比上年下降12.5%),国际航线完成660.1万吨,比上年增长2.2%。完成飞机起降904.9万架次,比上年下降22.4%。从航线看,国内航线完成873.4万架次,比上年下降18.1%(其中内地至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航线完成4.8万架次,比上年下降75.5%),国际航线完成31.5万架次,比上年下降68.4%。
由于运输总量的下降,《公报》所统计的241个机场中,年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27个,较上年减少12个,但这27个机场完成了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70%。年旅客吞吐量在200万~1000万人次的机场27个,较上年减少8个,这27个机场完成的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19%,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占比较上年提高了9.2个百分点。年吞吐量200万人次以下的机场有187个,较上年增长2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占全部境内机场旅客吞吐量的11%,占比较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
在货邮运输方面,2020年货邮吞吐量在1万吨以下的机场有182个,较上年净增2个,但这些机场所完成的货邮吞吐量仅占全部境内机场货邮吞吐量的1.4%,占比较去年同期下降0.2个百分点。
在机场建设方面,2020年境内运输机场(不含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共有241个,其中定期航班通航机场240个,永州零陵机场临时停航,定期航班通航城市(或地区)237个。其中,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机场有广西玉林福绵机场、新疆于田万方机场、重庆仙女山机场。年内定期航班新通航的城市(或地区)有广西玉林、新疆于田、重庆武隆。安康五里铺机场迁至安康富强机场。
大枢纽的困局
2020年,对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来说,日子过得颇为不易,两家机场在《公报》的排名都出现了下滑。
其中,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共保障飞机起降32.57万架次,同比减少36.37%,旅客吞吐量为3047.64万人次,同比下降59.98%,其排名也从上一年的第二位下降至第九位。这主要是因为过去多年浦东国际机场国际业务占比量较大,因此疫情对于机场业务的冲击也更大。受此影响,2020年浦东机场营业收入43.03亿元,同比降幅达到60.6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2.67亿元,同比降幅更是达到125.18%,这也是上海机场的经营收益首次出现亏损。目前,尽管2021年国内民航总体处于恢复增长期,但国际业务量能否恢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境外疫情能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2021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业务恢复情况仍不容乐观。同时,对于浦东机场而言,经历过疫情的冲击后,未来如何实现多元化发展,减少对单一业务依赖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思考。
首都机场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2020年,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3451.3万人次,同比下降65.5%,货邮吞吐量121.1万吨,同比减少38.1%,排名从上一年的榜首跌至第五。这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大兴国际机场分流了一部分客流。同时,2020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还成为了全国亏损最为严重的机场。
2020年,首都国际机场的营业收入为35.87亿元,同比减少72亿元,税前利润为-27.1亿元,同比减少59亿元,净利润-20.35亿元,同比减少45亿元。
因此,对于首都国际机场来说,随着大兴国际机场投入使用,其在中国民航市场独领风骚的时代或将终结,疫情只是起到了加速的作用。毕竟根据中国民航的总体规划,随着大兴国际机场的启用,即便到2025年,首都国际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也不过8200万人次,这些数字显然意味着未来其恐怕再难有机会坐上国内机场客运量榜首的位置了。
公报暗藏的“小玄机”
尽管《公报》对于行业发展的整体态势在业界的预料之中,但是《公报》中的一些“小榜单”却有些出人意料。
首先,在《公报》中列出的全国机场旅客吞吐量20强的榜单中,有18家的排名较上一年发生了变化,如此多数量的变化是多年来的首次。2019年排名第一和第二的首都国际机场和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分别滑落至第五和第九位,取而代之的是广州白云国际机场和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其中,成都双流国际机场在2020年3月首次超越北上广成为国内旅客吞吐量最大的机场,同时也成为了疫情后国内第一家月旅客吞吐量超过200万人次的机场。之后,双流国际机场一直在全国保持着领先的态势,直到9月之后,白云国际机场开始逐步发力。11月,白云机场成为了疫情后国内唯一一个月旅客吞吐量超過500万人次的机场。最终,白云机场以4377万人次的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一,并首次取代亚特兰大机场获得全球第一繁忙机场的殊荣。
除了四川双流和广州白云之外,深圳宝安、重庆江北、郑州新郑等机场的表现同样可圈可点。其中,深圳宝安机场2019年客运排名第5、货运排名第4,但2020年深圳宝安机场客运量3792万人次、货邮运输量139.9万吨,双双跻身前三甲。重庆江北机场2019年客运排名第9、货运排名第10,2020年江北机场实现客运3494万人次,排名第4,货运41万吨,排名第8,客运排名提升5位,货运排名提升2位。
郑州新郑机场2019年客运排名第12,货运排名第7,2020年机场客运2141万人次,力压南京禄口机场,排名第11,货邮运输63.9万吨,排名第6,客货排名均上升一位,郑州也成为了北方城市中唯一有此表现的机场。
在《公报》中,还值得一提的则是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公报》显示,2020年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17位,旅客吞吐量1609万人次,从增速来看同比增长413.3%,表现出了强劲的发展潜力。榜单中成绩退步最大的则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从上一年的榜单亚军跌至排名第9。
其次,《公报》也较为直观地体现了四大机场群的表现呈现了一定的分化。目前,京津冀机场群、长三角机场群、粤港澳机场群和成渝机场群是国内发展较为成熟的四大机场群,《公报》的数据显示,2020年这四大机场群的旅客吞吐量由北向南降幅逐步减少。
其中,京津冀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7435.9万人次,较上年下降49.3%。长三角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16116.2万人次,较上年下降39.3%。粤港澳大湾区机场群珠三角九市完成旅客吞吐量9148.1万人次,较上年下降35.6%。成渝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8383.0万人次,较上年下降24.4%。但事实上,这并不仅是2020年的特点,过去几年这一发展态势就已存在。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南方市场或将成为国内航空公司的必争之地。
除了四大机场群表现各异之外,总体来看,2020年旅客吞吐量1000万人次以上的机场共27个,较上年净减少12个,是近年来首次出现减少的情况。这13家“跌出”1000万关口的机场分别是大连周水子、福州长乐、太原武宿、长春龙嘉、南昌昌北、呼和浩特白塔、寧波栎社、温州龙湾、珠海金湾、合肥新桥、石家庄正定、银川河东、烟台蓬莱机场。
在货运市场,也有一些地区表现抢眼。多年来,我国民航运输业的发展一直是“重客运、轻货运”,但在疫情发生后,由于运输物资的需求激增,2020年航空货运市场的表现突出。在民航航班大幅下降的前提下,《公报》显示2020年国内机场货邮吞吐量仅比上年下降了6%。其中,郑州、杭州、长沙、深圳、济南、南昌等地的机场更是抓住了航空货运市场增长的机遇,并在业务量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其中,郑州新郑机场货邮吞吐量63.9万吨,同比增长22.5%,在前十大货运机场中增速排名第一。杭州萧山机场货邮吞吐量80.2万吨,同比增长16.2%,同样增速喜人。深圳宝安机场以139.9万吨的货邮吞吐量力压北京首都机场排名第3,增速达到了9%。此外,长沙黄花机场19.2万吨,同比增长9.3%;济南遥墙机场14.7万吨,同比增长8.4%;南昌昌北机场18.2万吨,同比增长48.7%,在全国机场排名大幅提升了8位,到了第18。
所谓“乱世出英雄”,尽管疫情给民航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但“危”与“机”总是并存的,无论对于航空公司还是机场来说,如何抓住变局中的机遇才是最重要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全国机场的格局或许还将会有新的亮点与变化,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