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互动剧的发展困境与对策探究
2021-07-27张荣
张荣
关键词 互动剧;发展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 G206 文献標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6-0072-03
1 互动剧的发展现状
“互动剧”或称“互动叙事”“交互影像”,诞生于影游互生的媒介生态背景,是基于媒介新技术,将传统影视剧与游戏相互融合,具有多条叙事发展线索,观众深度沉浸在情节中并通过点击屏幕内选项决定故事情节走向和人物命运的交互式影像作品[1]。国内的互动最早可以追溯到2008年9月,凤凰宽屏推出了“国内首部网络互动剧”。2017年腾讯视频多平台联动推出了国内首武侠互动剧《忘忧镇》,流量明星赵丽颖、林更新的加入更是让互动剧这种新颖的模式映入观众眼帘。作为全球视频流媒体服务商的标杆,奈飞推出的《黑镜:潘达斯奈基》开启了互动剧情片的先河,同时腾讯视频再次推出自制探险题材《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互动剧,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并且斩获豆瓣网8.0的高分。在H5技术的发展,剧情内容巧妙的设计以及对演员精心的挑选的优势等,将互动剧的热度推上了新的高度。
2 互动剧的传播特征
2.1 发散式、多线性的叙事特征
传统的影视作品大多采用线性叙事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尾四个部分一环扣一环,环环相扣的叙事结构。这种叙事结构最大的特点是在有限的时空范围内将一件事情叙述清楚,让观众了解事物的完整面貌。即便后来某些别出心裁的影视创作者为了打破常规,采用了环形、倒叙、双线等叙事模式,其本质上仍然是基于特定的因果范围内进行的叙事,观众仍然是按照创作者的意图进行观看与浏览。互动剧的产生打破了这一传统模式,其自身拥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在大的背景之下有着无数条分支线,每一条分支线都有着不同的情节走向和最终结局。观众可以根据剧情提供的线索进行自由选择。
以腾讯推出的宫斗互动剧《摩玉玄奇》为例,其故事主线是按照女主从宫女一步步晋升,最终成为皇后的脉络进行,在主角每一步的行动中都有着不同的走向,在第一集中分成八条支线,每一条支线都有着不同的脉络发展,观众不同的选择会产生不一样的连锁反应,在30集的电视剧中有着100多种不同的结局。在这种模式下互动剧突破了影视创作者的权威,通过营造故事线索和叙事网络来引领观众参与到剧情的改写和变动中,将文本的解释权交到了观众的手上,从而使得整体的叙事结构呈现出发散式、多线性的特点。
2.2 “影游互生”带来的沉浸式体验
“影游互生”是对影视作品改编游戏或游戏改编影视作品这一现象的概括,是影视与游戏产业间影像技术、艺术形态和产业资源深度整合的研发方式[2]。互动剧消弭了游戏与影视剧两者之间的界限,将两者的特征结合起来,利用影视剧的叙事方式和游戏的虚拟感来最大限度地吸引观众,将观众从传统的“耳听眼看”的模式中解放出来,互动剧除了对视觉、听觉的要求外还对观众的触觉有所要求,需要观众自身主动利用手指触摸屏幕来主动参与到剧情的发展中来,将“看剧”变成了“玩剧”。这种变动的感官化可以大大地提升了观众的沉浸与掌控感。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的终极需求是自我实现[3]。游戏影像技术在互动剧的运用使得受众的主体意识增强,从而获得与玩游戏相同的自我满足需求。受众沉浸于虚拟的游戏世界,层层刷级通关,直至成为游戏中的全场赢家。在古代职场互动剧《摩玉玄奇》中,受众所扮演的是片中的主角,虚拟身份的提供使得心理生活的角色在受众心中占据了上风。在虚拟的世界中,受众可以自我发挥,跟随角色的步伐一步步升级,惩恶扬善,成为正义的化身,最终登上皇后的宝座。在此过程中即便是受众选错了支线导致游戏失败,也可以进入游戏重新来过。某种程度上互动剧提供了类似于游戏世界的容错性和娱乐性,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可以全身心的进入剧情中,思考对策,现实世界所带来的压力感伴随着虚拟的娱乐方式而烟消云散。
2.3 基于知名媒介平台传播扩大影响力
互动剧自身制作的门槛与成本和以往传统的影视剧相比要高出不少,对于播出媒介的平台也有很高的要求,脱离此媒介后在其他媒介平台上也无法进行传播。因此互动剧的传播平台大多是以腾讯、爱奇艺等国内知名媒介平台为主。以腾讯视频为例,所推出的互动剧有《摩玉玄奇》《拳拳四重奏》《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等,爱奇艺之前播出的《爱情公寓》中也包含了互动的元素。这些媒介平台自身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与科技生产技术,对于影视产品的制造有着自身成熟的一套工业流程。能够很好地完成互动剧的制作、宣传与上映。同时腾讯、爱奇艺等媒介平台依靠自身剧作的优良水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了影视行业的半壁江山。当传播平台的影响力大,可信程度搞,也会给受众留下很好的可信性,因此每当腾讯、爱奇艺等有新剧播出,依靠其自身的品牌与口碑影响力能够轻易吸引到用户的目光,从而形成流量聚集效应。而《摩玉玄奇》依靠其播出平台—腾讯视频的影响力成为网络话题热议的对象,扩大了其传播的范围,增强了传播影响力。
3 互动剧当前的发展困境
3.1 互动机制打破剧情连贯
在传统的观影过程中,观众的观看模式大多还是处于一种被动的接受画面和声音信息,跟随着编导的想法和故事的讲解,使用户的参与感大大削弱了。互动剧则是从单向传播变成了观众多方位、沉浸式的互动交流,让观众走进故事的情节,一起去塑造这个虚拟的世界建构。让受众通过屏幕就可以了解外部事物,感知社会环境,满足受众心理需求[4]。这大大增加了观众的可操作性,赋予了观众更多的操控情节的权利,但在某种层面上提高了观赏的难度系数,甚至会破坏观众的观看体验。单一元素的叙事和叙事的随意性使得受众在消遣与娱乐之后,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从而陷入新一轮的需求空缺[5]。
从时间上看,互动剧的剧情设计都较为复杂,这将会花费观众大量的时间去探索其剧情。特别是树状的故事结构可能会带来杂乱无章的情节,互动剧需要不断地参与,因此无法直接知道最后的结局。玩家只能通过暂时的储存游戏进度获得休息,在几个小时或几天甚至几个月之后再次进入游戏进程,这种走走停停的参与方式容易造成故事的断裂感,影响互动剧剧情的连贯性,也使用户的参与体验不断受到妨碍。
3.2 尚未建立成熟的商业体系
基于新的媒介技术而诞生的互动剧,其高度的互动性和沉浸式的观影体验为新型的商业模式开发各种可能。但是目前,互动剧并未建立一个成熟的商业体系,在商业上的打造与开发还未真正的去实行。大多数的互动视频还是离不开传统视频的影子,通过剧情内容吸引观众来达到充值会员的目的。根本无法做到将自己的产品价值发挥到最大值进行商业运作,互动剧真正的盈利价值还未得到深度开发,如何真正做到利益最大化并且和现代商业模式完美融合,这仍然互动剧是面对的一个问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单一形式,最好取精华去糟粕,发挥多元合一的协同效应,通过有效整合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目的[6]。
3.3 制作技术的难度升级
目前互动剧处于发展初期阶段,如何提高制作技术水平依然是各大视频平台难以解决的桎梏。互动剧其本身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高,为了能保证互动剧的高质量创作,需要影视平台不断升级技术水平。如《黑镜:潘达斯奈基》在创作的过程中,专门研发了剧本分支管理器,在创作故事架构的过程中,可以清晰地摸清故事的发展脉络。這个平台让编剧以观者的视角体验所有片段,看到故事中的决策点和时间安排,并且获得真实而纯粹的观看体验,有利于创作过程更加流畅且富有创意[7]。《摩玉玄奇》互动剧每一集时长25分钟左右,倘若点击倍速播放,单集长度15分钟即可完成视频播放,时间偏短,剧情过于简单。
互动式电影游戏《底特律:成为人类》以及互动剧集《黑镜:潘达斯奈基》的高播放率,让人们关注到互动视频的巨大市场。但是国内的互动剧还是处在一个初级阶段,缺乏完善的制作水平线、完善的系统以及开放的平台。腾讯视频自开发互动视频以来,从推出《古董局中局之佛头起源》国内第一部互动影视,再到《隐形守护者》创新性互动影像作品以及国内互动影视游戏《摩玉玄奇》,腾讯视频在互动视频领域上仍在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创新。
3.4 限制社交属性
与传统的影视作品相比,互动剧在一定水平上限定了人们的社交属性。传统的影视作品,其故事剧情通常都是固定化且统一,人们往往对影视剧情有着大体相同的认识。因此,传统的影视剧情常常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日常的交流中,成为人们谈论的共同话题,推动人们社交关系的发展。但是互动剧的剧情内容具有多选性和丰富性,故事结局具有多样性和多层型,对于同一部作品,人们最后观看的内容不尽相同,结局也朝着不同的走向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使得人与人之间对于剧情的内容无法得到一个共同点,产生剧情的沟通障碍,限制人们的社交属性。
4 互动剧的发展策略
4.1 坚持“内容为王”的创作
与常规的影视作品相比,互动剧不仅在形式上具有优势和创新,其情节内容依然是创作的主体。互动剧运用的是互动+视频的形式,重视观众感官的操作性和娱乐性,二者交互的设置让受众深深迷恋游戏过程,但是并不能单纯地强调“互动”本身,而忽略了故事内容的丰富性。在创作的过程中,创作者不能过于炫技让“形式大于内容”,而是将内容与互动剧的表达方式相互交融,相辅相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崛起,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也不断增强,而且随着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大[8]。只有在内容的深度、广度和表达力上下足功夫,不断创作新的原创作品,才能不断吸引观众的参与,达到好的口碑。
互动剧是一个新兴产物,其思想主题是一部互动剧的根与魂。当下的互动剧思想内容趋于肤浅恶俗,并不能在剧作中体现正确的价值观,在创作上更应坚持原则,守住底线。虽然当下互动剧情层出不穷,但是很多在题材、内容、形式上非常类似,在创新问题仍然需要不断努力。
4.2 抓住互动剧的盈利空间
平台想要不断发展,需要其作品内容带来商业价值,因此互动剧也需要参与营销活动中。
首先,在互动剧中植入广告是创造盈利的一种方式。通常在互动剧中隐蔽地将产品的信息以及使用的卖点展示出来,成为影片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随着消费者意识的提高,粉丝的消费更加趋于理性,一味催促销量的方式容易使消费者产生反感心理[9]。隐蔽的广告商加入不仅不会给观众带来逆反的情绪,反而会增加对产品的兴趣。它通常会将产品和品牌隐藏在游戏当中,成为互动视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让观众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不自觉地接收植入广告的信息,降低对广告产生的逆反心理。
其次,互动剧的出现和发展,是对影视行业全新高品质内容的一次突破,更是市场对于用户消费升级的一次把握。可以通过对视频内容的专业化升级,逐渐培养用户对内容优质化的依赖,并且愿意为优质内容买单,进而形成持续的商业变现模式。
最后,要想抓住互动剧的盈利还要不断地进行互动营销。互动关系的营销最大特点是以观众作为导向,与他们保持长期和持续性的交流接触,建立良好的关系,从而进行品牌的营销,如选取互动视频中的精彩内容,立足剧集的内容进行话题点的制造,利用微博、抖音等社交媒体与观众建立长久的交流和互动。
4.3 优化技术升级和发展
目前互动剧最大的难点是并未形成规模化、体系化和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互动不同剧情、不同走向的情节内容都要保证高质量和完整性,甚至在播放剧情的过程中,避免出现因点击选项而造成卡顿、闪退的情况,要插入新的设备内存技术来完成剧情的无缝对接,可见互动剧的技术要求之高。
互动视频的创作门槛仍然比较高,无法规模化地支持交互式影视的制作和传播。互动视频要想继续发展并占据更加广阔的市场,应该适当降低影视视频制作的难度,尽可能地降低对播放设备的硬件要求。2019年腾讯视频正式发布了互动视频技术标准,并且推出了一站式互动视频的开放平台。互动视频标准提供了从互动视频理念到创作流程以及互动视频平台使用流程等的一系列指引,让创作者和开发者可以通过互动视频平台实现一站式的互动内容生产、创作、发布和数据监控①。腾讯视频发布的任务视频技术标准,不仅降低了制作者的门槛,还提高了制作的标准化能力和用户体验。另外,腾讯视频还为创作者推出一个创作平台,为创作者提供通用互动的组建和互动视频,这样在创作平台上可以自由编辑互动故事线。不需要技术开发就可使用共享互动的模式,借助平台创作标准化的互动视频项目,上传自己所完善的作品。
4.4 不断扩大社交属性
社交属性的加大不仅仅是针对单个的内容产出或者是某一具体视频,而是对整个视频平台和整体行业而言的。互联网时代,任何产品都应该带有社交属性。社交是传播产品的重要渠道,社交属性的产生,意味着产品具有了自带的人气流量和可传播性。要让产品具有社交属性,就要为用户提供一个交流话题内容的平台,如可以在现有的基础上,开发出两人或者多人共同参与的互动型视频,支持多人讨论话题,对故事的结局进行决策,决定故事走向的互动型视频内容。同时,互动剧也可以让观众去选择与自己世界观、价值观相近的朋友,让用户对互动剧产生巨大的社会需求。
5 结语
互动剧的诞生在很大程度上大大满足了受众的娱乐性和互动性,互动剧这种新颖方式为受众提供了更好的交互性体验,改变了观众的观看习惯和方式,增加了互动的趣味性,使受众从“观众”转变为“玩家”,从而提升观影的体验舒适感。现阶段受技术水平和内容创作的限制,互动剧的优势并未完全地发挥出来。在质量参差不齐的现状下,互动剧要想寻求健康向上的发展,必须在主题上坚守本土的优秀文化,展现优秀的文化自信,推陈出新,顺势而为。互动剧的创作团队们应该推出更多制作精良、内含丰富的优秀之作,让观众不断地领略互动剧带来的艺术美感。
注释
①腾讯视频发布互动视频技术标准 打造开放平台开拓互动新蓝海https://mp.weixin.qq.com/ s/9rtaCvoP5w37ITNIiL0d_Q。
参考文献
[1]张鹤炀.影游互生视角下国产互动剧的传受特征分析[J].当代电视,2020(1):62-65.
[2]张斌,郑妍.从IP到VR:影游互生的产业“虫洞”[J].当代电影,2017(5):111-114.
[3]杜琳.青少年网络游戏成瘾的心理机制和引导策略研究:以武汉DNF王刚事件为例[J].传播与版权,2013(10):144-145.
[4]李惠敏.经营体验类综艺节目的叙事特色分析:以《潮流合伙人》为例[J].汉字文化,2020(10):179-181.
[5]丁月明.危机与转机:网络综艺节目叙事策略的优化:以《心动的信号》为例[J].戏剧之家,2019(16):222-223.
[6]王灿.基于营销3.0视角的企业整合品牌传播研究:以宜家家居为例[J].東南传播,2019(5):136-138.
[7]杨扬,孙可佳.影游融合与参与叙事:互动剧的发展、特征及趋势[J].编辑之友,2020(9):75-82.
[8]位云玲.原创文化类综艺节目持续走红的原因探究:以《上新了!故宫》为例[J].艺术评鉴,2019(7):169-170,76.
[9]徐娉婷,冯菊香.大学生时尚杂志电子刊消费的心理动因与行为特征[J].东南传播,2020(9):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