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班主任兼任品德课教师的利弊及改进建议
2021-07-27晏敏徐爱杰
晏敏 徐爱杰
摘 要 小學班主任同时担任品德课教师有着不可多得的授课优势,但同时也由于角色定位模糊、教研空缺等原因而在教学方面存在问题。需要通过学校的课程整合与教师岗位的调整与优化来提高小学品德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并以此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的基础性与综合性。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 品德课 利弊分析 课程整合 岗位优化
小学品德课能否有效开展是新课程改革以来受到较多关注的问题。受多种因素影响,小学品德课教学仍以兼任教师为主,其中,班主任兼任本班品德课教师的情况较普遍[1]。部分班主任在班级工作和品德课教学两方面做得十分出色,但也有部分班主任对品德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不清,品德课被明显忽视。调研班主任实施小学品德课的整体状况,不仅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的品德课教学,还可为课程整合和教师岗位优化提供思路。
对65名以北京地区为主的小学专任品德课教师、兼任品德课的班主任、品德学科教研员进行的调研显示,班主任是小学品德课教师中的主力军,执教本班品德课为普遍现象。专任品德课教师一般担任一至两个年级、多个班的品德课,有少数品德课是由大队辅导员、德育主任、心理教师等人员兼任。
一、小学班主任兼任品德课教学的优势
专任教师重视品德课能帮助学生了解、掌握个人成长与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制度和法律常识,明晰行为规范;能提高小学生的法律、道德素养和正确的价值观。班主任更重视品德课助力学生的品德发展、习惯养成与班风建设、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即突出强调了品德课对班主任工作的帮助。
1.班主任注重家校沟通并能准确把握学情
班主任能较均衡地从学生家长、科任教师、班主任等不同教育主体中准确、全面了解学情。 “课堂观察”和“与学生交谈”是老师们了解学情的共同选择。班主任与专职品德课教师的差异体现在:前者把 “与家长交流”作为了解学情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后者把“与家长交流”作为最不常用的途径;专职品德教师经常选用“阅读文献”与“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情,这又是班主任教师最易忽视用的途径。
2.班主任更倾向于把班级生活作为教学资源
调研显示,班主任的品德课对班级生活资源、家长资源和社区资源的使用率高于专任教师,因此班主任的品德课教学更精彩、有效(见表1)。
班主任会利用家长会和班会为品德课活动设计做铺垫,利用课前给学生做心理建设,实现品德课与班级活动的整合与开发,教学资源的使用也更贴合于本班实际需要。在某些方面,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力比专任品德课教师更强。
而品德课教师把学生生活中遇到的真问题放到课堂上讲,学生更能感同身受。
3.班主任能全方位评价品德课教学效果
班主任除了能在品德课上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品德教育,还能把学生品德评价工作渗透到其他课堂、学校活动、班会以及日常班级生活等时空,且对多种教育时机的把握和使用是相对均衡的,能够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专任教师和非班主任兼任教师大多是在课堂、课间和学校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品德评价,很少有像班会或日常班级生活这样的时机。
4.班主任能积极尝试品德课与班会课的整合
兼任品德课教师的班主任明显较多地尝试将两课进行整合。从表2数据可见,担任品德课的班主任对于整合品德课与班会课有意愿、有机会、有实践行动,能体会到明显的教育教学效果。
老师们认同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体验和感悟,是品德课需要的,但是考虑到安全、经费等因素,则往往选择在教室里完成课程。班会课与品德课在教学目标和教育内容上有很多重合的地方,班主任则可以利用班会、家长会等时间为品德课程的设计做铺垫,合理使用家长资源解决品德课社会实践的难题。
二、小学班主任兼任品德课教学的困难
1.班主任对品德课课标解读有困难
在品德课教师群体中,43.5%的专任教师表示品德课课标完全能指导教学,但只有17.2%的班主任认为品德课标完全能指导教学。班主任在备课时觉得教材上提供的素材太少了,书里图片多、文字少,有时候不好把握图片背后的教育价值,教学无法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和探究。
2.班主任的品德课教学方法单一
专任教师在品德课上的教学方法比较丰富,包括班主任在内的兼任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上则更多以讲授为主(见表3)。班主任经常选用“案例分析法”,最常结合本班的人和事进行品德课教学,而由于对课标和教材的理解存在困难,较少使用“情景模拟法”。专任品德课教师则较多使用“情景模拟法”。
3.班主任较少有参加品德课研修活动的机会
兼任品德课教师的班主任大多缺乏品德学科知识,且较少参加品德课的听课、研课活动。95.7%的专任教师表示品德学科的教研活动都能参加,且频率和研修级别都高于兼教品德课的班主任教师(31%)。
另外,校外研修学习的机会通常是专任品德课教师参加,兼职老师多忙于自己的主学科教学任务而与机会失之交臂。
4.班主任的品德学科意识须得到强化
在班主任的认识中,品德课与班会课等其他德育活动一样,都是学生良好品德习惯养成的教育途径,他们没有从课程的角度认识到小学品德课是一门独立的国家课程,有着特定的课程性质与功能,因此 不能站在品德学科的视角,引导学生超越生活经验,针对品德课内容进行深层次思考。因此,班主任须要增强品德课的课程观念,从专业视角深入挖掘课程内容蕴含的深层价值。
综上,学生的日常班级生活既是品德课教学设计的基础,也是品德课效果的历练场,因此,能紧密结合学情、利用班级空间及角色优势扩展品德课堂的时空是班主任品德课教学的优势。但班主任在繁重的多角色面前,对课标的理解不到位,某些教学目标完成得不够扎实,其担任小学品德课教师的优势与不足都显著存在。
三、提升班主任品德课教学效果的建议
班主任在品德课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都与其角色有关系,因此需要通过学习提升品德课教学的专业水平以及基于角色优势进行相关课程整合;学校可以从教学管理制度角度进行整体岗位优化改革。
1.改进培训机制,给品德课兼任教师学习机会
小学品德课的兼任教师对课标与教材研读不够,专业培训少,行动意愿不足,因此学校应加强品德课兼任教师的职责管理,督促班主任及其他教师加强学习与相关培训,重视品德课教学。
教师培训机制的改进包括:教研与培训时间的协调、专任教师与兼任教师分类培训、组织不同背景任课教师通过专业对话实现优势互补,等等。
2.发挥班主任角色优势,整合德育途径
班主任自身扮演着多种角色,客观上呼应了小学教育综合性的特点,从班主任的视角整合小学品德课程与相关活动既有理论基础又有现实需要。从班主任角度整合德育相关课程可以促进品德课融入儿童生活,又可以提升班级管理工作的系统性与有效性,更可以避免德育与知识教学进一步分离的危险。
班主任可整合与协调的德育课程和活动主要有班级日常管理、班会、队会、品德课、班级与学校其他相关活动。班主任与品德课教师不同角色之间的工作转换、整合与融通机制,既需要班主任老师们探索,更需要学校为班主任提供指导与条件支持。
3.优化班主任与品德课教师的相关岗位制度
要从学校岗位管理制度方面优化品德课教师岗位。
(1)培养卓越小学教师,开展综合性教学
教育部2018年发布了《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在小学教师培养方面要“重点探索借鉴国际全科教师培养经验、继承我国养成教育传统的培养模式,培养素养全面、专长发展的卓越小学教师”[1]。小学全科教师利于开展综合性教学,必然可以整合班主任与品德课教师角色,避免品德培养与知识教育的分离,为小学教育教学的整合与调整带来机遇。
(2)专任教师协同班主任上好品德课
专任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了解,可通过从一年级跟班到六年级、多承担教学班的其他课程和活动指导、担任副班主任或班主任等途径建立整体的育人观念,培养师生关系。
同时,班主任应把本班品德课教师作为本班德育与班级建设的协助者,定期与品德课教师沟通班级情况,并参与品德课教学设计,把班级活动纳入到品德课设计体系中,方便品德课教师利用家长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工作,丰富学生的道德实践与体验。
(3)探索多类型岗位共存的品德课教学
小学品德课的诸多内容经常需要各方联合才能实现课程效果,因此学校应探索不同类型的岗位合作制度。以教育教学规律为基础,体现小学德育的基础性、综合性、生活化的特点,各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灵活设置品德课程的教学内容、形式、时间、地点和人员,建设丰富、多元的品德课程管理体系。 “教师的德育专业化不仅是一个现时代的新命题,而且是一个具有普适性、永恒性的教育之规律性要求。”[2]
对班主任兼任小学品德课教师的状况进行调研,其意图还在于对小学教育教学的基础性、综合性以及小学品德教育与知识教学一体化进行探索。在一些地方正在尝试通过“包班制小班教学”、心理辅导老师兼任班主任等形式进行教师岗位综合改革[3]。希望通过这些综合改革可以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教师〔2018〕13号)[Z].2018-09-30.
[2] 檀传宝.主动回应时代的呼唤:努力推进“教师德育专业化”[J].人民教育,2012(18):7-10.
[3] 裴娜.高考改革背景下的中小学班主任制度改革 [J].教學与管理,2017(01):15-17.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