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课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策略
2021-07-27王新明
王新明
摘 要 小学美术教科书高度重视革命传统题材的编排,这类题材具有多样化艺术形式、多层次绘画形象、多方面时代内容等艺术特征。鉴于统编小学美术教科书的编排特点,把握革命传统题材的艺术特征、明确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价值,精选此类题材的教学内容,找准三个切入点:感知英雄的人格风范、品味作品的艺术表达、传承红色的文化基因。
關键词 小学美术 革命传统题材 美术作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艺术是落实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载体,在净化学生心灵、陶冶情操、提升人生境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统编小学《美术》总共编选了230节美术课,革命传统题材美术课达到18节,占比7.8%,革命传统题材类美术作品多达30余幅。国家重视美术课中的小学生革命传统教育,有助于发挥教科书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
一、把握革命传统题材的艺术特征
美术作品是艺术家用一定的材质创作出来的作品,如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等[2]。统编小学美术教科书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从一至六年级编排了不同类型的革命传统题材美术作品。通过对此类题材作品的系统整理,梳理出以下几方面特征。
1.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小学美术教科书围绕革命传统教育内容,在作品的选择上突出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形式。教科书中编排了年画作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石版画作品《小八路》、油画作品《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木版画作品《雷锋》、水彩画作品《解放军》、中国画作品《奔马》、浮雕作品《人民英雄纪念碑》,此类题材的艺术表现形式离不开革命传统教育的思想内核,更是为我们提供了对革命传统的绝佳诠释。
2.多层次的绘画形象
绘画形象是艺术家对真实的对象及事物进行表现的可视化的艺术样态,主要体现在表达和叙述过程中“瞬间”的状态。从叙事绘画的角度来看,艺术家对革命历史进行思考和梳理,呈现最能表现故事情节的瞬间,有表现革命领袖的作品,如《人民和总理》《贫农的儿子》等;有刻画英雄榜样人物的作品,如《雷锋》《为我们伟大祖国站岗》等;有描绘普通战士的作品,如《解放军》《救援队》等。这些作品多层次塑造了革命先辈的精神风貌特征,形成了特有的革命传统题材绘画形象体系。
3.多方面的时代内容
为让学生感受时代变迁,教科书还编排了具有不同时代气息的美术作品。如《保护文物》一课中,为学生呈现革命历史事件、革命运动及与革命人物相关的具有纪念价值的作品;《宇宙之旅》一课中,结合我国航天人对宇宙探索的历程,多方面展现他们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和新时代的革命精神。
二、明确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价值
革命传统题材运用生动的艺术形式诠释了浓厚的爱国情怀,充分利用这些艺术作品增进学生对革命历史、英雄人物、先进模范的认识,增强对党、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增长学生的历史见闻
革命传统题材能让学生欣赏到革命旧址及纪念建筑的风采,如《中共一大会址》《人民英雄纪念碑》等作品都是学生直观的爱国主义教育原始素材;能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如《中国馆》《鸟巢》《香港回归十周年》等作品能让学生凝聚团结的力量,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能为学生点亮成长的明灯,如《解放军》《救援队》《科学家》等作品引领学生向革命英雄、先进模范致敬,发挥榜样的力量,培育学生的英雄情怀。
2.涵养健康的审美趣味
革命传统题材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革命历史、革命英雄和先进模范的内在美。一是享受感官之美。通过对绘画形象的造型、色彩、线条、明暗等细心观察,用心比较绘出特色,是所有艺术家的共同夙愿。如《做共产主义接班人》学生结合鲜明的主题,巧妙地构图调动视觉和听觉去看去听,能感受到少先队员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宣誓的场景,体验感官带来美的享受。二是发现趣味之美。此类题材常常运用色彩冷暖、明暗以及色块的形状来再现事物的形态,传递艺术家独特的审美趣味。如油画作品《回望》中,将长城刻画出动态纵深的感觉,将起伏的山脉表现出静态的稳重,暗红色调贯穿整幅画面,流露出历经风雨后的人生感悟和高尚情操,呈现艺术家淡定平静的人生态度和积极向上健康的审美趣味。三是领悟意境之美。革命传统题材美术作品一般都会将事物形象置放在特定背景环境中来表现。如《宇宙之旅》《太空新居》中,将学生制作的宇宙飞船、太空新居作品都置放在浩瀚的宇宙空间背景中,情景相汇、意象相通的感受可以培养学生自强奋进、勇敢探索的科学精神,感悟科学成就背后的革命精神,学生心底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3.习得人物的观察方法
观察是美术创作的前提,尤其是以人物画为主的革命传统题材,离开了细致的观察很难进行惟妙惟肖的刻画。一是静态和动态观察。所谓静态观察是指观察绘画形象相对静止时的状态;动态观察指观察绘画形象处于运动时的造型和特点。两种观察方式相结合画面才能生动形象。如《人民和总理》中,画面的近景刻画的是在地震后残垣断壁的静态画面,艺术家巧妙地使用了倒三角的构图方式,使近处的景物产生不稳定感;中景刻画的是周总理以及灾区的人民群众,人物的动作和形态蕴含动感,画面构图呈现金字塔造型,庄重平实,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二是定点和动点观察。定点观察指固定立足点,有秩序地展开观察。如《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站岗》中,艺术家自下而上、由近及远地定点观察,《今天我值日》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往后的顺序观察,画家刻画了生动的值日画面。三是整体和局部观察。整体观察指总体、全面地观察人物、事物全貌特征;局部观察是指对局部细节特征的观察。如版画作品《雷锋》,艺术家用黑白肖像式的形象塑造了雷锋的朴实高大、自信朝气,同时艺术家侧重对人物五官的局部观察,微微张开的嘴角使画面增添些许可爱与活泼。
三、精选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内容
教科书中选编的革命传统题材作品都是思想内涵很强的主题性创作,该类题材教学内容要注重两点:一是着眼于形式语言,紧紧围绕艺术家的形式语言领悟其创作意图;二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看待欣赏活动,应该树立起“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美术鉴赏学习应找准三个切入点。
1.感知英雄的人格风范
革命传统题材的思想内涵往往是通过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呈现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感人的画面既能引导学生感知独特的艺术语言,又能培养学生对革命英雄的敬仰之情。教学中要认真研究作品的形式语言,聚焦人物形象和精神品质。
一是人物刻畫精妙处。如石版画作品《小八路》,艺术家围绕小战士形态上的“小”和性格里的“强”进行统一,教学时可以抓住小战士表情、动作的精妙处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让学生自主欣赏其他细节,培养他们的艺术感觉,形成对人物形象独特的审美感受。
二是人物关系交织处。在《小八路》中,艺术家将小战士的动作和神态作为“画眼”重点刻画。融洽和谐的场面进一步说明小战士和老大娘在战争年代亲密的军民关系;屋外晨曦中的战士正在墙上书写“军民团结”宣传词发挥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学中应该多角度引导学生观察人物与背景的层次关系,形象地感受人物性格特征,体会交错复杂的人物关系。
三是作品立意表现处。美术创作与时代生活密切相关,艺术家总是努力寻找着个性的创作方法。《小八路》这幅作品表现了特殊年代军民之间的鱼水深情。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家创造性的构思,分析作品独特的表现技巧,领会作品的立意,学习作品的表现形式和方法。
2.品味作品的艺术表达
美术教学不仅是品味革命传统题材的意蕴美感、分析思想情感的需要,更是学习艺术家的艺术语言运用路径。以油画作品《贫农的儿子》为例,品味艺术语言可以从以下方面切入。
一是内涵解读与情感寄托。深刻分析革命传统题材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学生了解作品的意义和艺术家的思想情感有着重要作用。如作品《贫农的儿子》教学中,引导学生发现画面内容和主题内涵之间的联系,通过认真观察画中的草鞋,推敲画面细节领悟少年加入队伍的决心,通过鉴赏引导学生体会作品的内涵思想,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二是形式语言与氛围营造。形式语言是画面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画家的一切思想情感都要通过作品的形式语言来呈现。《贫农的儿子》作品中画家采用金字塔形构图形式,借山势表现人的精神品质。教学中,要认真分析作品中的造型元素,通过画面动与静的形式原理,感受艺术家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引导学生学习艺术家个性鲜明的艺术表达。
三是内容理解与情怀厚植。革命传统题材美术作品内容在主题和教育目标方面有其特殊性。如在《贫农的儿子》作品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理解当时人物的处境,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画面的内容,对画中的少年产生敬佩之情,进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强化学生的理想和信念。
3.传承红色的文化基因
革命传统教育能唤起学生无穷的力量,激发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焕发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革命传统题材教学中应该深入挖掘革命文化的精神内涵,以学科育人的特有方式传承红色的文化基因。
一是引入真实的背景资料。革命传统美术作品呈现的是时代历史的画面,和学生的实际生活迥然不同,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如徐悲鸿创作的中国画《奔马》,学生对画家创作的真实历史背景了解得还不够透彻。教学中要适当地引入第二次长沙会战相关的历史资料,当时画家为抗战募捐远赴国外举办画展而国内战事胶着,画家忧心如焚,期盼捷报佳音,连夜创作此幅作品的情形,引导学生再次观察马,感受画家笔墨的生命力和抵抗侵略的民族精神的表达。
二是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真实的情境有助于学生感受作品艺术语言,促进美感和情感的融合。如《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站岗》从边防战士形象、动作、神态以及场景进行仔细观察。教学时以《今天我值日》为题,在教室实际的活动场景中认真观察值日的细节,抓住主题突出人物形体的变化。通过对比和联想感受两位边防战士为祖国执勤站岗的自豪、庄严、富有责任感的精神境界。
三是识读真实的图像内容。图像是一种交流方式,借助图像不仅可以传达信息,也能表达态度和情感。通过图像识读帮助学生感受生命的价值,塑造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识读图像,其一,可以从真实事件经历者的角度观察,如摄影作品《生命的敬礼》可以用记者的视角观察2008年汶川大地震“少儿式”军礼的瞬间画面。其二,从图像欣赏者的角度观察,学生要确切用语言表达对救援队战士以及被救人员的感受。其三,从更广阔的背景去认识,大地震中小郎铮心中的感恩让我们感受到了爱和孩子的坚强,让我们看到了民族的希望。
综上所述,革命传统题材的教学对学生继承革命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提升审美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生可以站在更高的艺术审美层面上去认识民族的历史、生命的价值,用直观的艺术形象塑造家国情怀、民族情感和精神品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革命传统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中小学课程教材指南》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ex2.jyt.ipv6.jiangsu.gov.cn/srcsite/A26/s8001/202102/t20210203_512359.html,2021-02-05.
[2] 尹少淳.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40.
[3] 林志芳,潘庆玉.中小学语文课程中革命文化教育的价值澄清与实践路径[J].课程·教材·教法,2020,40(05):99-105.
[4] 潘宏.论革命文化的时代价值[N].光明日报,2018-10-09(002).
[责任编辑:白文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