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向深度学习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践

2021-07-27钱荷琴陈洋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21年7期
关键词:元认知策略绘本教学深度学习

钱荷琴 陈洋

摘 要 当前小学英语绘本教学中,不少教师缺少对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挖掘,忽视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教学实例深度引领,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采用元认知策略指导学生深度参与,促进自主化学习;通过绘本与学生个体的深度融合,实现其多元化发展,从而促使学生的英语阅读真正走向深入。

关键词 小学英语 绘本教学 深度学习 元认知策略

深度学习是指在基于理解学习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1]。绘本融入小学英语教育,极大地丰富了课程资源,拓宽了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能有效地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深度学习。本文将从深度学习的角度出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对绘本教学进行思考和探索,旨在为学生实现深度学习提供参考方法。

一、深度引领,发展创造性思维

基于“深度学习”下的绘本教学,与传统的外部灌输、被动接受、知识符号的“浅层学习”相比,更关注学生的学习内容是否具有挑战性,解答的问题是否具有高阶思维能力的特征。教师依据绘本内容,优化教学目标,设计深层问题,创设真实情境,从而引领学生主动学习,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思想,发展创造性思维。

1.优化教学目标,引领深度课堂

教学目标是一堂课的灵魂,是课堂教学的方向,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根据布鲁姆的“教育目標分类法”,教育目标可分成: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传统绘本中,部分教师只关注前两个阶段目标——“知道”和“领会”,导致学生对文本停留在浅表的理解状态。而深度学习更多地对应后四个阶段,强调对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绘本教学目标的设计,须深刻领会课程目标,深度挖掘教材,从发展学习者高阶思维能力的角度确定教学目标[2]。

比如在教学绘本Pet Heroes时,笔者对教学目标进行了这样的设置,见表1。

结合绘本教学目标,笔者适时引领学生走进故事,体验角色,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做一个“英雄”,如何在生活中帮助朋友。将文本学习与实际生活建立连接点,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感悟做事为人之道,引领深度课堂。

2.设计深层问题,引领思维发展

问题是激活思维的触发器,有挑战性、实用性的问题设计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增进他们对文本的理解,不断提高其阅读能力和思维品质。指向“深度学习”的绘本教学,要求教师精心设计问题,适时引入,为学生搭设支架,引领他们理清思路、构建模型,促进其思维进阶发展。

以绘本课The Camel and the Pig为例,该绘本讲述了猪和骆驼相遇,各自用自己的优点打赌,比赛谁能吃到蔬菜园里的食物。最终,两者相互认可并欣赏对方的长处。在设计任务时,可先以发散性问题“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导入文本,然后用“What will the camel and the pig bet? Why?”进行追问,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接着以问题“How did they eat vegetables?”的提问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增进对故事内涵的理解。最后的开放性问题“Being short or being tall,which one is better? Why?”让学生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实现对故事背后隐喻的更多思考。在这样层层递进的问题链中,学生在猜测、想象、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文本的主旨呼之欲出,思维的灵活性、逻辑性和创造性也得到有效的培养。

3.创设真实情境,引领意义建构

情境认知理论认为,学习的终极目标是要将自己置于知识产生的特定情境中,通过积极参与具体情境中的社会实践来获取知识、建构意义并解决问题。因此,在进行绘本教学时,教师应着眼于真实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投入到情境中,最终在真实的体验中自主地理解知识、建构意义。

比如在教学The camel and the pig绘本课时,绘本中用squeeze和reach这两个词形象地描述了骆驼和猪进入蔬菜园获取食物的神态。学生对于这两个词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可以运用道具gate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模仿骆驼去reach食物,模仿猪squeeze身体穿过大门。通过情境的再现,不仅使难点词不攻自破,而且使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Sometimes its good to be tall, sometimes its good to be short.”的道理。

二、深度参与,促进自主化学习

深度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和主动探究。元认知策略是最有效的自主学习策略。教师在进行绘本教学时,若能充分地利用元认知策略,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自主学习,便能促使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活动。M老师执教的一节观摩课Mother!Dear Mother!为我们作了很好的示范。

1.自主预测,激发学习动机

兴趣往往始于学生的好奇。当学生对绘本阅读产生兴趣的时候,就有一股力量自然地推动他们求知[3]。绘本的图片蕴含着丰富的信息,教师可通过设置悬念、文本补白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预测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例如在绘本阅读前,教师引导学生欣赏绘本的图片和文字,挖掘信息,并对故事展开预测:Whats the story about? What is the name of the story? 通过猜测故事内容和标题,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判断和推理能力得到培养。这种预测性的阅读,让学生自主学习、大胆预测,在观察和思考中,给予他们的是自主获得知识后的刺激和愉悦。

2.“亲身”经历,提升情感体验

“绘本中的角色和事情通常能唤起儿童生活中的经历。”[4]在教学中,通过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再)形成”和“(再)发展”的过程,全身心地去理解、领会、评判和体验,使得他们成为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社会实践主体。

M老师执教的Mother,Dear Mother!是个有关母爱的绘本故事。由动物妈妈如何关爱自己的孩子,到与人类妈妈进行类比,让孩子们思考“What is the one thing that makes all the mothers the same?”最后的高潮部分,M老师让孩子们尝试做一名朗读者,在朗读中体会母爱的细腻伟大。虽是角色扮演,但孩子们感受到的是和自己息息相关的体验和表达,能够引起情感共鸣。教师的文本推进层层深入,引导学生站在角色的角度思考、品味,在绘本阅读中丰富情感,提高共情能力,达成学科育人的目标。

3.及时调节,促进自我生长

从元认知的角度来分析,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仅仅是对所学材料的识别、记忆、加工和理解的过程,而且同时也是一个对该过程进行积极监控、调节的元认知过程。通过呈现问题情境,与实际生活建立关联,使学生及时地监控、调节自己的思维过程,从而实现概念的改变和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读后环节,学生体会到绘本故事中母爱的同时,联想到自己和母亲的生活点滴。有学生认为妈妈对自己太严格,总是催着自己写作业,这让她非常反感。但在潜移默化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能进行自我调节,感悟到这是母爱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学生在一次次的深度阅读中,不仅是在与文本对话,也是在和内心的自己对话,刷新自己的价值观,融入积极的情感体验。

三、深度融合,实现多元化发展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教师要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在个体和合作的实践活动中发展语言和思维能力,并能在展示活动中感受成功[5]。毋庸置疑,绘本是教材内容的有效补充,但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对于绘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通过分层作业、协同合作等方式,激发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促进绘本与学生个体的深度融合,使其在语言、思维等各方面获得多元化发展。

1.学习机会公平化

在学习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全体学生的共同需求,因此在学习任务设计时要注重公平性、全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进来,所有的学生都有机会经历思考、探究、实践、表达、研讨等学习过程[1]。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看似“热闹”的课堂不过是少数学生参与学习的课堂。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每个人對课堂的适应性不同。因此,教师应该创设公平的学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从思考、探索、交流的过程中获得反馈和鼓励,让学习真正发生。

在绘本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阅读策略的选择和任务的分层设计来保证学习机会的公平性。例如,针对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群体,可以采用阅读圈策略,他们可以自发组成阅读小组,根据阅读内容分工合作,决定方案。按照自身学习基础和兴趣选择不同的角色,如总结者、单词大师、篇章解读者、联系生活者等等。而学习基础较弱的学生群体,教师则可通过学习任务和作业的分层设计来实现。由简单的读绘本、理解故事大意到综合性、开放性强的主题式作业,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满足感和成就感,把“因材施教”的理念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

2.思维活动层次化

碎片化的学习一般是按照知识体系的逻辑顺序进行讲授,由小到大,由易到难。深度学习强调高阶思维,因此须设计有梯度的任务,对故事的处理要有层次感。

一是关注思维的概括性。要先让学生对故事进行整体理解,形成故事的轮廓。用一两句话概括故事的核心或对故事的内容进行排序,以此对故事的人物、事件有基本的了解。二是关注思维的连贯性。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揭开故事发展的序幕,对故事发展的过程有清晰的把握。比如引导学生关注故事的转折点、趣味点或关键点。三是关注思维的发散性。挖掘故事人物的心理活动和故事的旁白,通过补充内心旁白和补充对话的方式,促进学生对故事进行深度的感悟与思考。四是关注思维的批判性。采用发散性的问题,从故事的意义、作者的立场进行探讨和总结。

3.评价策略多维化

学生在意义建构过程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不是单一维度的数值反映,而是对多维度、综合能力的体现,因此对学生学习评价应该是多方面的。在绘本阅读教学中,评价的主体不应只是教师,评价的内容也不该只是一份简单的阅读测试卷。采用多维化的评价策略,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增强创造性思维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持续性学习评价是深度学习中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通过评价,及时有效地反馈信息,进而指导改进教学方式以及学生学习的方式。比如在学完一个绘本故事后,可以结合学习过程中不同学习活动的形式、特点,关注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时的思维表现、知识获得、能力提升、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给出具体的反馈信息,以促进学生的自我调整,为下一步学习做好准备。评价内容除了常见的故事表演外,还可以采用朗读、阅读报告、读书笔记、公开演讲等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表现。

深度学习下的绘本教学,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和主动建构。这不仅需要教师引领学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思想,促进学生自主化学习,还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在协同合作、思维进阶的语言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的多元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何玲,黎加厚.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现代教学,2005(05):29-30.

[2] 金怡. “阅”出精彩 “绘”就本领[J]. 教学研究,2018(06):15-17.

[3] 顾云. 一次绘本阅读课的磨课经历与收获[J]. 中小学外语教学:小学篇,2019(07):26-31.

[4] Kiefer, B. Z. 1986. The child and the picture book:creating live circuits[J]. 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Quarterly,1986,11(02): 63-68.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王 颖]

猜你喜欢

元认知策略绘本教学深度学习
医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成绩的相关分析
从图画的背后读出含义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元认知策略在大学非英语专业自主学习中的应用
元认知策略在高职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