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有效着力点

2021-07-27黄彩雯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朗读课文自然段课文

黄彩雯

朗读课文的训练,对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内容,把握文章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沟通交流、言语思维等综合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在阅读教学中有效培育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激发朗读兴趣

朗讀,粗略地看就是读课文。如果学生不能从朗读中感受到趣味的话,肯定会失去读下去的兴趣和动力。破解这一难题的策略就是教师从单一的以我为主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朗读课文是自己学习的需要,不是教师提出的学习任务。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进入积极的学习状态。

如《火烧云》这篇课文以“变化”为核心描绘了火烧云在颜色、形状等方面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如果教师将这种变化和美感通过讲解告诉学生,再让学生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学生的朗读兴趣就会大打折扣。在教学时,有位教师激励学生自己朗读课文第1、3、4、6自然段内容,从中找出一个共同的词语,并说这是打开课文阅读的钥匙。在这样的学习要求下,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积极性得到发挥,朗读的兴趣也很高。学生读着读着,眼光聚焦在“变”字上;获得成功之后,教师再让学生接着读其他的自然段,看看谁能够从中也读出“变”这个词来,并思考自己是怎么读出来的。相对来说,学生的朗读要求提高了,需要一边读一边从字里行间去寻找与品味,才能读出“变”的意味来。读着读着,学生果然从不同角度读出了各个自然段中的“变”。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提醒学生,能不能用自己的朗读来体现课文中这些丰富复杂的变化,学生又会乐此不疲地投入到朗读练习之中。

二、渗透朗读方法

学生朗读课文的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在课堂上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没有渗透朗读技巧。因为许多教师对学生的朗读评价,或者用示范进行对比,或者简单地让同伴互评好不好,而不是解决影响学生朗读水平提高的问题,如表达温柔的轻声低语用什么节奏,表达激昂的情感需要强调什么词语等。

如《陶罐和铁罐》这篇课文通过对话描写体现了陶罐和铁罐的不同特点与品质。很显然,对话需要通过朗读才能体现出不同角色说话时的内心活动。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需要下功夫指导学生读好对话。课后练习安排有分角色朗读课文的训练要求,落实这一要求的重点,并不是分角色读一读就能够达到要求,那仅仅是走个形式而已;如果不借助对话的具体内容把握角色在说话时的语气、语调和内心感受,对话肯定会显得苍白无力。一位教师是这样组织训练的:在学生熟读课文内容之后,教师要求学生合上课本,用课件将对话内容呈现出来,省去了提示语的内容,让学生读读这些对话,说一说这些对话分别是谁说的,是用什么口气说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如何用朗读把对话的用意表达出来;同桌之间互换角色练习对话,互相评价谁能够通过朗读把握角色的个性特征。这样的朗读训练,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三、践行朗读实践

朗读能力不是教师教的结果,而是学生自己在阅读的过程中习得的。正因为如此,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大量朗读实践中获得发展。

如《秋天》这篇课文的课后练习提出注意“一”的不同读音的朗读要求。许多教师认为这需要向学生讲授“一”的朗读变调知识,其实不然,不要说一年级刚入门的学生不适宜讲授这种知识,即使讲了学生在具体朗读的时候也用不上。正确的做法是让学生反复朗读,在感觉上形成固定的模式:如“一片片”“一会儿”中的“一”读的是第二声,在“一群”中的“一”读的是第四声,在“排成个‘一字”中的“一”读的是第一声。这样,以后再遇到与“一”有关的类似词语结构时,学生会受固定模式的影响,自然地发出不同的声调来。这就是在朗读实践中把握朗读规律最好的例证。当这样的朗读知识积淀得越来越丰富时,学生的朗读水平自然就获得了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的方略多种多样,教师要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学习特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训练学生掌握适当的朗读技巧,通过大量朗读切实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猜你喜欢

朗读课文自然段课文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青铜葵花》选段
《水滴的旅行》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及简析
调节课堂气氛策略探讨
美丽的秋天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