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责任感培养:小学德育载体的研究与实践

2021-07-27夏芳芳浙江省舟山小学

教书育人 2021年20期
关键词:责任感载体问卷

夏芳芳(浙江省舟山小学)

立德树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必然之选。《资治通鉴·周纪一》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但一直以来我们的德育工作面临两大困境:一是在打着素质教育幌子的应试教育大旗指引下,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走入了误区,在不少“恨铁不成钢”的教师和“望子成龙”的父母心目中,道德评判标准被学科成绩所左右;二是有些学校品德教育只注重道德知识的灌输,或应时性的教育活动,既缺乏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实践培养,又缺乏系统的实践载体,忽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背景,笔者认为:学校新一轮发展提出的育人目标与当前青少年品德状态之间的矛盾,与学校德育工作实践现状之间的矛盾,都迫使我们需要寻求有效的教育载体,建立系统的育人工程,引导和培养时代公民。而作为道德的核心内容,其首要落脚点就是要教育和培养学生自我建设的责任感,培养具有责任感的青少年。小学阶段如何为“有责任”的未来社会人奠定基础,这是我们开展研究实践的背景所在。

一、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尝试

(一)责任感培养内容框架的确立

小学生责任感培养是建立在学校教育生活化,社会教育校本化的基础上的。其根本就是将责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通过丰富多样的教育载体,让学生在具体物化环境中通过体验来获得责任感的培养和建立。基于此,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小学生责任感培养从何开展”这一命题。

1.依据已有理论确立责任感培养内容框架。通过查阅资料获得责任感的文本概念,又访谈身边的同事收集他们心目中小学生责任感培养关注点,再结合自身长期以来丰富的教育经验积累,确立责任感培养的总方向:在尊重人的个性自由发展的同时,强调学会对自身、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以体现对人的尊重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以此为基础,课题组对培养内容进行深入解读,确定了初步的研究内容框架。(如图一)

2.开展问卷调查建立具体的责任感培养内容体系。为了研究内容贴近学生发展特点和发展需求,依托现代网络媒介,设置了包括“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三大方面40个选择项的问卷,借用“问卷星”在网上向全校三至六年级学生开展相关问卷调查。通过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进一步建立了更为具体的且贴合小学生的责任感培养内容体系。为了尽量贴近学生,便于学生识记和接受,还将“具体要求”以“儿歌问答三字经”的形式加以呈现。(如表一)

表一 “责任感培养”内容体系

(二)责任感培养实践路径的开发

1.实践载体的开发。实践的载体开发主要立足原有载体,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展示屏”三大动态阵地、“班级环境、走廊环境、校园环境”三大静态阵地、“节庆活动、社会实践、班级管理”三大活化阵地都被纳入载体开发研究范围。通过整合利用、拓展、重组,依循“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三大板块内容,尝试建立并最终确定八个实践载体。具体如下(见表二):

表二 “责任感培养”八大实践载体

2.操作流程的构建。“模拟式实施操作流程”:在具体的载体操作中,依托“社会化模拟情景”这一核心要素对学生进行责任感培养。通过收集、选择、采纳现实社会中的道德事件,以具体事件的形式简化为校园情景片段,融入校园生活,对学生进行责任感的培养。即根据教育所需确定和设计“教育主题”,并将其以“社会事件”的形式进行模拟情景创设教育,以达到学生个体责任感培养的目的。这就是“模拟式教育操作流程”,简称“模拟式”。

有些“模拟式”实践载体固定,通过具体内容的“模拟”来达成教育培养目的。可以是通过让学生亲临教育场所或将教育所涉及的场所搬进学校教育场景中,让学生受到体验教育;或者是让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形成自觉教育。如同样是“交通安全”教育,不同年段的“模拟式”教育各不相同:

有的老师带学生到车辆穿行的十字路口进行现场体验;

也有的老师在操场设置斑马线、红绿灯,进行交规执行体验;

还有的老师把“国旗下讲话”这一教育平台交由学生实施,学生通过小品的展示形式来达到既教育了自己又教育了他人的效果。

“项目式实施五步操作法”:有些“模拟式”实践载体由于教育对象的年级不同、水平不同、需求不同,自然采取手段也相应不同。为此,我们进一步开发了“项目式实施五步操作法”这更有针对性的教育载体,丰富和活化教育的形式和内涵,提升研究的成效,简称“项目式”。具体包括“体验场营造—开放式对话—点拨性提炼—跟进型拓展—暗示性强化”五个步骤。

如“把洁净留给自然”社会责任培养教育项目五步操作流程:

体验场营造:播放视频《哭泣的大自然》。

开放式对话:引导讨论“自然受到了哪些破坏?是什么造成的?”

点拨性提炼:先由各班主任引导学生交流“如何尽责老保护环境”?再建议学生写下“你的行动方法”。

跟进型拓展:配合春游踏青活动,分年段集中开展“为红领巾添彩,给少先队争光”的环保行动。

暗示性强化:活动后点评,突出表扬言行一致的同学;对照各自的行动开展自我评价,用一句话写下你的环保誓言,张贴在教室展示墙上(此环节三处暗示:表扬优秀暗示后进,自我评价暗示自我教育和包容差异,誓言上墙暗示行动跟进和监督持续)。

“项目式”的操作流程作为“模拟式”操作流程的补充,主要服务于不同的教育主题或年段学生发展所需,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时段性和主体性。“模拟式”为主,“项目式”补充,这就形成了实施操作的基本模型,如下:

在实际的运行中我们不断调整方案和设计,边做边改,力求获得最佳结果。研究最终形成的小学生责任感培养内容体系、实践载体和操作流程,为学校德育工作的系统、规范、有效开展提供了新的蓝本。

二、小学生责任感培养的实践收获

(一)从前后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看学生责任感提升

为了验证本项实践教育的有效性,我们以前期问卷为基础,重新设计了后期问卷进行再次问卷。本次问卷共有563名学生参加,虽然基于主观原因,学生对同一选题的答题随意性和不同时间段同一认知的不固定性等都可能影响数据的结果,势必造成前后所获取的数据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但在再次数据统计和分析中,我们还是可以看到某些明晰的变化。

具体可见的是,一些认知上的变化相对比较明显,诸如“社会责任感”层面的关心环境、关注食品安全等认知意识,可以通过前后数据对比看出实践载体建立后开展的研究实施取得的成效,见下图:

一些力所能及的做事行为改变也较为明显,如“您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家务,如扫地、擦地、刷碗等吗?”这一自护认知,问卷1有66.64%的学生能做到,问卷2则提高到了88.28%,这完全得益于课题组在问卷1的数据收集中发现学生“对他人(父母)负责”这方面的认知不足,在“新呼吸”广播站和“育责”放映厅两个实践载体开展了相关主题的教育引导,建立起学生“关心他人,孝敬父母”的基本意识。

又如,“父母总记得你的生日,那你能很快说出父母的生日吗?”这一“对父母负责”上的行为表现,问卷1的数据显示非常不乐观,仅有37%的学生选择了“能说出”。这凸显出农村孩子以及农村家庭在这方面的教育薄弱,也凸显出学校在这方面的引导不足。针对此项问题,课题组通过“项目化”实践载体,开展“分年段‘爸爸妈妈生日快乐’系列创意设计大赛”来寓教于乐地开展“对家长负责”最基本的认知教育:低段开展了“送爸爸妈妈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构想比赛;中高段开展“爸爸妈妈生日庆祝”创意设计赛,同时鼓励了解家里其他长辈的生日并记住、评选关心父母好少年等活动。问卷2的同类数据反映出研究实践的有效作用,参加问卷的学生66.61%都选择肯定答案,18.47%的学生能说出其中一个。可以明显看到,理解父母生日(至少一方)的学生比例前后有了非常明显的区别,可见,实践载体的建立以及随之开展的教育活动针对性和时效性都比较明显,研究的意义也就不言而喻了。

另外,我们在后期问卷中,还结合三个层面的责任感,新增了一些调查题,从具体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反映出来的行为表现还是可喜的,虽然没有比对无法验证是否是课题研究的作用。但研究实施中系统的责任感培养,应该也起了不可否定的推波助澜。

(二)从行为变化看责任感提升

表现在学生行为变化上的良性发展,也进一步验证实践教育的成效。我们在具体实施中开展了观察研究,观察内容包括学生对自己、对公共财物、对班级、对同学、对老师、对岗位、对学习、对家长这几方面的言行表现,分两部分进行:

附:随机观察记录汇总

第一部分:在研究第二阶段选取确定了每个班级1名各项行为较差生作为观察对象,比对其前后行为变化。具体见表:

如上表所见,通过实践载体的建立,参与其间的一些特殊个体虽然相对而言行为矫正比较困难,进程相对缓慢,但通过教育引导,其责任感培养也有一定的成效。

第二部分:在研究后期定时定点对部分学生日常行为表现开展了随机观察研究,在两周的观察中,各方面负责的观察人员提供了如下汇总数据:

如上可见,一些常规的责任感培养内容通过研究实践已经逐渐被学生接受并形成大多数人的自觉意识,整体呈现正面发展的趋势。但观察中也发现,诸如“食品安全,零食购买”这类的自觉责任意识尚未大部分形成,这也告诉我们:一些认知层面的教育实践有时只能是暂时或浅层的行为建立,要真正让学生意识到“关注食品安全从我做起”必须采取更直观的体验教育和更广泛的教育协助,以待我们去努力。以上种种说明,本课题的研究其实际意义还是不容忽视的。

三、小学生时代责任感培养的理论创新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诠释

我们提出的学生责任感培养目标,是基于学校“轻巧灵动”学生文化这一核心价值而开展的,同时也是培养时代“社会人”这一长远目标的践行,这与“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四大个人价值准不谋而合。其实,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释义》中就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这说明本研究是具有高度的时代性和价值性的,是贴近时代发展的脉搏的教育探索和创新,更是将作为顶层设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学校这个基层进行了理论的现实探索。

(二)有效德育的自我价值观的实现

学校教育是未成年人成长的关键环节,必须在有限的条件下坚持做“有效教育”,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首、注重实效三个基本观念。我们将此定位在“要培养学生辨别真伪善恶的鉴赏力,首先需要在他们心中建立良好的道德责任感,给他们服下增强‘免疫力的药’”这一观点之上,而本课题研究就是“一剂”做有效德育的“良药”,是我们作为教育者对社会、对教育、对学生尽责的行为表现是课题组成员“做有效德育”的自我价值实现。

(三)赋予生活教育理论以新的生命价值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在当时环境下创造性提出和践行的理论精髓,进入新时期,它依然有巨大的思想价值和现实意义。我们正是站在时代角度践行“生活教育”真谛的不懈实践。把教育的空间从课堂、学校延伸开去,到家庭、社会;把教育的形式从讲授、活动活化起来,到模拟情景、项目载体;把教育目标从“做个好学生”深入下去,到建立以“责任感”为核心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负责”的“高素质社会人”的培养系统中,这都是赋予生活教育理论新的生命价值的行动说明。

猜你喜欢

责任感载体问卷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创新代表履职载体 充分发挥代表作用
以葵园为载体构建英语开放的现代课堂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试论责任感的评价与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