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到立德树人
2021-07-27安怀超
安怀超
新时期围绕核心素养理念所展开的教育教学,不仅需要我们在技能上给予学生更多有效指导,更需要我们关注他们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作为小学义务教育的重点科目之一,体育应如何与德育建立有效的联系,该如何看待和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需要我们不断探究和摸索。下面本文将对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做到立德树人进行分析。
一、學校教育中,体育与德育的关系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的主要目的是“育体”,即发展学生的身体,强大生理功能,提高身体素质,让学生对“育体”有着正确的认识,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身体更健康。体育是充分认识自身存在价值的实体对于生命的一种自觉的铸炼。如果我们懂得把“身体”看成承载一切思想和意识的载体,那么就不难理解“智”“德”“美”“劳”皆寄于体的含义了。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我们不但要在健康的基础上塑造学生的形体,还要融入更多与实际活动无法分离的元素,如脑、心、情趣、意志、信心、信念、生活态度、自然等,所以我们既要帮助学生健体、健形,也要健脑、健心、健情趣、健意志、健信心、健信念、健生活态度、健自然,其中也包括健德。
二、如何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
(一)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有助于塑造正确的态度和行为
当代体育运动并不提倡“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老旧竞赛观念,而是主张挖掘运动本身的潜能极限,无论是个人比赛还是团体比赛,个体在训练中和赛场上,必须时刻想着提升自己的运动能力,即便是在注重团结协作的团队竞赛中,如足球、篮球、排球、接力赛跑等,团体的竞争力也是需要建立在每一个个体都能发挥应有水平和个人能力必须满足比赛要求的基础上。大家之所以没有刻意强调比赛道德方面的问题,那是因为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道德本就应该被包括进竞赛机制中,这从大家对违反体育道德和比赛道德行为发生的态度上便能看出,如对足球裁判莫雷若的口诛笔伐(2002年世界杯意大利VS韩国比赛的主裁判);对那些服用兴奋剂的游泳运动员的惩罚。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活动中,需要借助一些典型的比赛案例向学生灌输体育道德意识,让他们在学习体育和从事体育活动的过程中逐渐吸收“德”,认识到“德”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
(二)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有助于提升学生抗挫折的能力
在体育活动中获得奖励或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固然值得表扬、夸奖和称赞,但这并不代表“失败者”就一无是处。以“失败是成功之母”为代表的老旧安抚方式只会在表面上帮助学生缓解失败带来的沮丧感和挫折感,但并没有教给他们怎样吸取教训。面对一次次失败,即便是心理素质再好的学生,自信心也会慢慢丧失。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教育学生调整好心态,学会站在另一种视角去看问题,看清事情的本质。例如,这次比赛输了,回去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自己薄弱的地方,争取在下次比赛中表现得更好。这就是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多去关注自己需要提升的地方,找到提升的方法,这样即便受到更多次挫折,也不会因此遭受到严重打击。
(三)健康的体育运动观念有助于督促我们建立和维护公正的竞争环境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既然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也不要强加给别人。关于体育运动的公平竞争问题,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就诠释得很好,国际奥委会在《奥林匹克宪章》的“奥林匹克主义的原则”条款中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而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并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争的奥林匹克精神”,也称现代奥林匹克精神。所以当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体育道德教育时,必须将这种精神加入,无论学生是否对体育持有足够的热爱,这种思想是必须具备的。正所谓:竞争时,或因好胜之心过大,而不免有不正当之举动,此最宜切戒者也。即使用不正当之法,幸能胜人,而于道德已有碍矣。
作为众多德育的平台之一,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以体育教学为本,同时将体育中所涉及的道德元素凸显出来,让学生领悟和体会到“德育”与“育体”是分不开的;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道德是约束人们体育行为的有力武器。从当前我国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德育将会长期占据重要地位,所以作为教育者,我们要将它融入学生的体育能力中,使学生逐渐形成健康的体育观念。
参考文献:
[1]郭耀洪.浅谈新时代下小学体育教学中的“立德树人”[J].新课程(小学),2018(7):223.
[2]霍光涛.在合作学习中“立德树人”: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低年级体育课堂教学[J].田径,2017(8):46-47.
[3]李萌.中小学体育德育现状和对策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