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诵经典,感悟人文

2021-07-27刘芳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1期
关键词:有效策略语文教学小学

刘芳

摘 要:所谓“经典诵读”,即倡导青少年利用13岁以前的“记忆黄金期”诵读中国文化乃至世界经典文化。由于小学阶段是孩童记忆能力的巅峰时期,在此时期内通过小学语文教学贯彻经典诵读策略能有效夯实学生的文化修养基础,健全学生的人格、道德和智慧,为中国文化的发扬光大及建构“人文和科技交汇的未来世界”做出贡献。为实现这一目的,将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的有效策略进行探究,以此为广大教师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经典誦读;有效策略

语文教育是当今小学教育最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表达能力以及后续学习、发展均有切实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门以积累为主的学科,语文教学与经典诵读的真意两相契合,将经典诵读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使学生在最关键时期养成必备的核心素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突破传统教学的桎梏,以创新型的阅读教学发挥出经典诵读应有的效果,以此为学生的后续学习及发展奠定基础。经过实践与总结,教师可以通过以下策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经典诵读。

一、提升经典诵读类书籍范围

经典诵读应归属于阅读的范畴中,从本质上来说,小学教材中部分课文便是“经典诵读”。但仅仅诵读语文教材内的经典对学生而言远远不够,教师还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提升经典诵读类书籍涉及的知识范围,采用循序渐进的阅读次序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为后续经典诵读的实施打下

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采取建立“阅读角”“阅读书柜”的方式鼓励学生阅读,通过安排学习委员或语文课代表管理书籍的形式负责书籍的借、还事务,班级内所有教师与学生都可以将自己认为对自己或他人有益的书籍放入“阅读角”中,通过书籍共享实现经典诵读类书籍阅读范围的提升。另外,教师也可以通过教材教学向学生推荐必读或与课文相关的书目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范围。如教师对《赤壁之战》一文进行教学时便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三国演义连环画,在发现学生对其感兴趣后再推荐学生读《三国演义》《三国志》《三国史话》……通过这种广泛且循序渐进的阅读方式,学生能获得最有效的知识,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举办经典诵读大赛

经典诵读虽然对小学生大有裨益,但由于部分经典诵读内容较为晦涩,而小学生理解能力不足,往往难以沉浸到经典诵读中。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制订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其中比较有效的策略是举办经典诵读大赛。

例如,教师可以在语文课堂中举办临时的经典诵读比赛,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由每个小组轮流出一个学生对教师设定的经典诵读内容进行朗读,而教师则负责对其胜负及得分进行判定,得分最高的小组可以获得教师事先设下的奖励。这样的朗读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在经典诵读方面的兴趣与主观能动性,还能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丰富课堂经典诵读形式

在以往的经典诵读中,教师主要侧重于“让学生读”,但仅仅读还远远不够,除此之外,教师还应使学生真正融入“诵读”中,借助诵读引发自身的情感共鸣,继而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与情感及作者在创作时的灵感所在,最终实现经典诵读内容的“内化”。就目前而言,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形式仍然较为单一,为了实现经典诵读内容的“内化”,教师势必要对课堂中的经典诵读形式进行拓展,如此一来,在面对不同的文章时教师便可以依据文章的特征开展不同类型的经典诵读,以此使学生以更易接受及理解的方式完成诵读。

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对爱国情怀类的文章进行诵读时,便可以依据爱国情怀文章本身所具有的气势磅礴的特征而引导学生开展集体朗读,以集体朗读的方式凸显文章特征并使学生感受到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再例如,当教师带领学生对思念家乡类的文章进行诵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个人默读,在默读的同时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音乐,以此增强学生对作品情感的

把握。

综上所述,经典诵读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对学生而言可谓大有裨益,其益处并不仅限于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及为后续语文学习奠定素养基础等。由于经典诵读本身并非一日之功,教师势必要以语文课堂为主阵地不断针对经典诵读的教学形式做出优化,最终使学生真正爱上经典诵读并实现经典作品内容的有效内化。

参考文献:

[1]何曼.被认可充分体现了经典诵读培训的价值[J].在线学习,2021(7):42-43.

[2]张筱颖.让经典诵读走进语文课堂[J].江苏教育(小学教学版),2021(5):67-68.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语文教学小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有效开展幼儿游戏课程教学的策略探究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