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班主任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策略分析
2021-07-27柳顺学
柳顺学
所谓的集体荣誉感反映的是学生个体通过自觉贡献和热爱集体的一种道德情感,属于一种积极的心理,凝聚的是精神力量。在初中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比较叛逆,思维比较活跃,此时对学生进行集体荣誉感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以初中班主任教学和管理工作为切入点,分析初中班主任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总体思路,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班级,成为班级的一分子。集体荣誉感有时也可以作为一种约束性的力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为班集体做出贡献,从而达到更好的班级管理效果。班主任要根据学生实际的情况制定出合理的规章制度,然后再开展各种各样的教学活动,强化学生的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
一、集体荣誉感培养目的研究
集体荣誉感是能够反映出集体主义精神的一种情感因素。学生在集体主义下能够感受到来自集体的荣誉感,时刻意识到自己的言行举止都和集体的荣誉相关,当学生有了这种集体意识之后,才能够真正融入班集体[1]。而教师培养学生班级荣誉感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进集体并亲近集体,最后热爱班集体。集体荣誉感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心理品质,能够时刻激励着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如果学生形成了这样的心理品质,那么就会表现得更加团结和向上,让学生认为自己和班集体有着密切的关系。学生如果脱离了集体,就会失去成长空间,学生是整个班集体中的一部分,因此每个学生都要严于律己,用自身的行动维护班集体的荣誉。
二、初中班主任培養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方式
(一)举办多样化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集体荣誉感的培养,需要班主任付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在班集体中举办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班主任可以组织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活动,如联欢会、运动会、诗词朗读比赛等,这些活动都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友谊,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通过集体活动,班主任有意识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合作和交流,让学生能够在活动中表现出更加积极和乐观的一面[2]。学生在活动中意识到了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充分地激发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使学生走进集体活动,从而收获感悟和启发,强化了学生的集体意识。例如,教师在举办朗读比赛时,有的学生并不善于在其他同学面前表现自己,那么教师就可以让这名学生去准备朗诵的文稿等其他的工作,让学生明白自己也能够为集体贡献力量。在教师的合理引导下,学生渐渐明白了,自己也是集体中的一分子,也能够通过自身的努力为集体争取荣誉。
(二)鼓励学生,提高学生荣誉感
班主任要在平时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鼓励和引导,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合理运用,利用一切契机使学生形成端正、良好的学习态度和生活态度,并且在班集体中营造出一个和谐的氛围,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教学之中。教师要采用鼓励性的教学方法,提高班级凝聚力,使学生在内心形成集体荣誉,在班级活动中教师可以使用多种形式使学生形成荣誉感[3]。例如,在集体比赛之中,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模式来取得良好的成绩,让学生在小组中树立集体意识和提升集体荣誉感,教师也要客观分析学生的状态,找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点,使学生明白集体荣誉感的追求并形成明确的目标。同时班主任在班级中也要建设良好的班级文化。初中阶段许多班级都会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越来越好,而另一部分学生的成绩越来越落后,这时候教师就要提倡学习成绩良好的学生,去帮助学习成绩较落后的学生,使学生个体之间保持良好的同学关系。
班集体的建设不仅仅是教师一个人的工作,更需要全班的学生共同参与。每一个学生都是班集体的一分子,教师更要重视对学生集体荣誉感的有效培养,当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其他同学和班主任都要给予帮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形成乐于助人和积极向上的优良精神品质,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怀和班集体的温暖,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班级中形成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参考文献:
[1]陈青凤,陈沚欣.基于群体心理学的班级共同体建设[J].许昌学院学报,2020,39(4):152-156.
[2]苏美满.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有效思路[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7):166.
[3]赵童.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0(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