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学生丰盈而不失活力的精神世界

2021-07-27赵礼宁

新课程·上旬 2021年44期
关键词:精神世界审美能力

赵礼宁

摘 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动下,各个小学提高了对素质教育的重视,小学生心智还不成熟,关于语文这门人文情感浓厚的学科,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感悟情感,陶冶学生的情操,让美育思想走进每一个教育者的心里。从情感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剖析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情感熏陶;精神世界;审美能力;语文与生活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心灵的依然是情。可以这么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可是,现实中的语文教育却远非如此,情感藏匿在了繁杂琐碎的传统教育方式中。学生学习汉语不同于学习其他语言,因为有原有的语言基础,就不必从固有的规则、模式入手,而应该提倡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语感的培养。而如今的课堂上,学生在传统教学下掌握了必要的学习技能与应付考试的能力,但是从语文学习中受到的精神滋养却很少。学生感受不到美,寻找不到美,学生在熟练掌握各项技能的同时,失去的是对人文之美应有的敏感。

一、情感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语言学家陆俭明说:“语文是给学生以真、善、美的熏陶与教育。”小学階段是孩子情感特征非常鲜明突出的阶段,但学生受到年龄与经验的限制,情感表现多为急躁和冲动,而在每一个孩子幼小脆弱的心灵中,他们极其渴望得到他人的关注与理解,而情感熏陶就是教师在尊重学生情感的基础上与学生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过程,老师用心静静地去靠近、去温暖、去解读每个孩子的心灵,让两颗心交融与碰撞。对于每一个语文教育者来说,人文情感意识的唤醒要求语文教育不能再照本宣科、空洞无味,而是重现它该有的细腻与活力。老师与学生一起沉浸于同一个美好的事物中感觉如何呢?笔者认为学生在教室里听到、看到、享受到的一切,都将成为一颗幼小的嫩芽埋藏在童年情感记忆的深处,使学生的精神世界丰盈而又不失活力。

二、情感熏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家长与学校将目光紧紧盯在了学生的考试成绩上,却很少关注对学生的情感熏陶。

在不少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进行情感熏陶脱离教学本质,只注重其形式。以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为例,老师一般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去抄写、默写,这种机械性地记忆确实让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学生在老师的分析讲解文本中却没有获得心灵上的震撼。另外,老师迫于教学压力,“费劲心思”让学生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不断地寻找速记速成的方法,很少有人去深挖小学语文教材中所蕴含的情感因素,倘若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都能够参悟语文课本中所流露出的情感意义与审美价值,以情发声,以美育人,就能一步一步引领学生体会文本中蕴含的情感并感悟生命的美,将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情感,辨清真、善、美,学习真、善、美,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丰富学生的情感。

三、情感熏陶推动小学语文教育的对策分析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材符合小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老师应当善于挖掘课本中的情感内容,引导学生逐步领悟教材中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和课本所表达的思想产生共鸣,有利于学生更好地从深层次把握文章主旨。语言是情感的外在体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老师可以使用适当的语言、抑扬顿挫的声调来向学生传达文章中主人公的情感,不断尝试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技能,增强学生对不同情感的把握与理解。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中从不缺少语文,老师在教学中应创设生活场景,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去表达自己的情感。

参考文献:

[1]李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J].新课程(小学),2019(3):232-233.

[2]齐贵贤.浅谈关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及实施对策分析[J].小学教育,2019(3).

[3]薛瑞萍.教育教学问答[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精神世界审美能力
故宫乾隆花园的建筑艺术特征
关于当代绘画艺术语言的相关研究
书香阅读 心灵成长
民俗与信仰:探访夯卡苗民的精神世界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艺术体操教学中提高审美能力的途径探索
新时期中学美术课教学方法的思考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马克思主体性思想的当代关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