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构建
2021-07-27乔永兴
乔永兴
一、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对所有的事物都有着较强好奇心的阶段,与此同时也有一定的逆反心理。但在实际学习生活中,学生对信息技术虽然有着较高的学习兴趣,但因为许多教师在讲解相关知识时教学方法老旧,内容无趣乏味,便逐渐失去了学习兴趣。同时因为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认为信息技术科目在考试中占比较小,所以完全忽略掉了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热情偏低,学习效率无法得到提升。
二、初中信息技术高效教学策略
1.加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要注重培养每个学生善于动手实践的能力。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要求相对严格,因此任课教师在讲课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清整个课堂的教学主体。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综合水平合理选择各种教学方法。各班教师一定要及时与本班学生进行沟通,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此外,初中教师还要根据初中学生的技术水平合理选择各种教学方法,更具针对性地开展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重点放在提升学生的独立思考、处理实际问题、创新与社会实践的结合能力。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即使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中已经存在了许多年,但是仍旧有众多问题,学生兴趣较低正是影响最终教学效率的重要原因。如今大多数初中学生把学校信息技术课堂仅仅当作一个玩游戏的休闲娱乐的课堂,根本不会太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更别说培养学生核心知识素养了。因此教师需要通过多种形式的创新教学方法与活动形式来鼓励、吸引初中生积极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中,从而有效培养初中生的核心科学素养与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比如,在讲解“从因特网获取信息”内容时,课堂的教学任务是让学生学习常用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能下载想要的信息,所以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布置任务:下载喜欢的表情包、图片、视频或文字,之后再使用WPS把文字与图片进行整合,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学习插入视频、音乐等多种内容,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来驱动学生学习,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与核心素养。
3.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实践素养
即使信息技术具备较强的实践性,但是如今的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却存在与实际生活应用嚴重脱节的情况,从而造成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实践素养较差。因此,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就应注重把教学与实际相互联系起来,通过多种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素养。比如,教师可以先提出问题:大家在使用电脑时常常会出现什么问题?这个问题同样能够充分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会主动发言:电脑卡、死机、系统崩溃等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么优化电脑系统呢?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逐步展示360安装等操作。
信息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信息核心素养更是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的必备素养。因此,初中信息技术教师必须重视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导向作用,根据学生的实际问题来使用不同的策略,从而提高初中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为其未来的工作与发展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张明亚.例谈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策略[J].信息技术教育,2018(23):36-37.
[2]刘小丽.浅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教学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8(11):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