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教学在初中历史课堂的应用策略研究
2021-07-27丁艳芳
丁艳芳
摘 要:历史学科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历史事件众多且需要记忆,悬念教学是教师在课堂上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求知欲,以让学生沉浸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初中生的思维意识已形成,初中阶段是学生打好历史基础的重要阶段。基于悬念教学应用于历史课堂的意义和应遵循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对策。
关键词:初中历史;悬念教学;原则;应用策略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行,历史学科的教学改革也一直在路上。历史学科是学生打开视野,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等的关键学科,历史学科对学生的历史思维培养起着关键作用。当前很多初中生并不喜欢历史课,认为历史是枯燥乏味的,只需要记忆、背诵即可,因此如何才能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让学生从历史学习中提升思想认知是历史教师探讨的焦点话题之一。悬念教学是借助学生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理,通过提问、巧妙设置悬念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行动力和学科兴趣的教学方式。
一、初中历史课堂应用悬念教学的意义
悬念教学与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相匹配,应用悬念教学展开历史教学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悬念教学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专注力。教师在历史课堂上设置的环环相扣的悬念能显著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这有助于他们在课堂上保持兴奋,他们需要时刻紧跟教师的思路来一步步地揭开悬念,学生在不自觉间就投入课堂学习中,从而使学生的专注力得到锻炼和提升。其次,悬念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历史学习的兴趣。很多初中生对历史学科存在偏见,对历史事件、历史知识等提不起兴趣,而悬念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对知识的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另外,悬念教学有助于学生掌握历史课堂上的重难点,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设置悬念的地方往往是教学的重点或难点部分,而学生受悬念的吸引会对相对应的知识点有更深的理解,使学生无意中便掌握了重难点,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形成对历史学科学习的良性循环。最后,悬念教学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有较大帮助。教师能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来呈现教学内容,表明教师对相关知识掌握得较为透彻,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学生的特点等都了然于心,教师的每一次悬念教学都是专业素质过硬的体现,每一次悬念教学设计也都是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全方位锻炼。
二、初中历史课堂在设置悬念时应遵循的原则
悬念教学顺利开展的关键是设置悬念,因此初中历史教师在应用悬念教学法时应对设置悬念的基本原则有所了解。第一,设置悬念需要遵循趣味性原则。教师可以根据所授内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或使用趣味性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乐趣,拉近历史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但受历史学科特点的限制,很多内容可能是无趣的,教师切不可本末倒置,为了有趣而破坏历史。第二,设置悬念需要遵循多样性原则。设置悬念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历史教师需要根据课程内容的不同以及学生特点的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式。比如,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实物等设置悬念,也可以从课前、课中、课后的不同课堂节点设置悬念,确保悬念对课堂起到推动作用即可。第三,设置悬念需要遵循新颖性原则。历史教师要紧跟社会潮流,将历史与现代生活联系起来,不断创新以保证學生对历史的兴趣。第四,设置悬念需要遵循历史性原则。历史教师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特点,充分利用历史学科蕴含的各种历史材料和历史人物等,让历史活起来,借助各种史料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
三、初中历史课堂应用悬念教学的策略分析
悬念教学对历史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更好地将悬念教学应用到初中历史课堂中,历史教师需要从诸多方面做出改变。第一,改变历史教师的思想观念、更新教学理念。历史教师首先要认识到悬念教学对初中生学习历史的价值,对历史教学内容有深刻的研究才能设置出悬念,完成悬念教学。第二,历史教师在开展悬念教学时,需要灵活地设置悬念,不仅要遵循设置悬念的原则,还应思考设置悬念的方法。历史教师在设置悬念时要有巧妙的心思,如在极其枯燥、普通的内容处设置悬念以提醒学生加以注意;在两个知识点的过渡处设置悬念以帮助学生搭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基于学生的兴趣点设置悬念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历史教师通过巧妙设置悬念、引导解开悬念的过程拉近历史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养成主动思考、学习的习惯,对学生历史课程的学习和思维方式的培养都有一定的帮助。初中历史教师应共同努力,为设计出巧妙的悬念而努力,为实现高质量的教学课堂而努力。
参考文献:
[1]许以彬.初中历史悬念教学法的创设与应用策略[J].福建教育,2018(2).
[2]陈铭.悬念教学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应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