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初中阳光体育运动若干问题的探讨与改革
2021-07-27冯八武
冯八武
结合体育教学实施阳光体育运动是体育教学的目的,也是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要求学生走进大自然,走向操场,走到阳光下,愉快地参与运动,积极地进行锻炼,摆脱亚健康,实现强身健体的目的。可是由于有些教师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理解有误,落实不到位,使阳光体育运动在实施中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
阳光体育运动是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结合中小学生的成长需要,为消除学生潜在的亚健康,保证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而于2007年启动的一项有利于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体育运动工程。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结合全民健康、素质教育这个理念,把阳光体育运动理念融入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组织各类室外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进操场、走到阳光下、走进大自然,积极地参与体育教学,参加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实现强健体魄、热爱生活与学习的教学目的。
一、初中阳光体育运动存在的问题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阳光体育运动对于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积极性的调动、兴趣的培养都非常重要。可是笔者在初中体育教学中发现,阳光体育运动在具体的教学中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没有发挥阳光、积极的作用。究其原因:第一,教师的体育理念比较落后。在体育教学中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过程中,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形式上,组织学生参与课堂外的活动,如跑步、打篮球、爬山等,但是由于计划不科学,活动难以持续,也就难以达到达标争优、强健学生体魄的教育目的,使阳光体育运动流于形式,没有作用。第二,目标不明确。不管是文化课教学,还是体育课教学,目标都是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指南针。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笔者发现教师给学生设计阳光体育运动时没有目标性,都是凑热闹型的活动。比如,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质等这些目标,都没有在运动计划中体现出来,使阳光体育运动浮于表面,没有内核,难以让学生实现强健体魄的体育教学目的。第三,学校的支持力度不足。任何一项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学校的全力配合与支持有很大关系。笔者发现,初中阳光体育运动中好多学校的设备不完备、经费不充足,使阳光体育运动这一工程难以继续,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初中阳光体育运动的改革策略
1.明确教学目标,发挥阳光体育运动的作用
在阳光体育运动中,教师只要结合它的特点,让学生走出教室,就能制定切合实际的运动目标,提升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比如,以制定一节课的陽光体育运动目的为基础,制定一年、三年运动要实现的目的。经过小目标的指引向大目标迈进。或者结合阳光体育运动的特点,制定让学生每天坚持锻炼一小时、让学生掌握两三项自己热爱的体育项目技能,使每一位学生的体质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目标等。阳光体育运动有了目标,教师的体育教学不再盲目,学生的运动也就有了指引。这样不但能保证初中体育教学的质量,也能保证学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活跃的思维,有利于学生学习,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2.让学生掌握体育项目技能,强化学生运动能力
个性化是阳光体育运动与传统体育运动的区别。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教师更在乎完成体育课堂的整体任务,不顾及学生的喜好,会让学生掌握同一类或同一项体育运动项目。学生尽管能勉勉强强地完成任务,但能保证质量的却很少。阳光体育运动,教师要放下大课堂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结合学生的特点给学生传授两项能满足他们日常锻炼的体育项目技能。如跑步、打篮球、跳绳、骑自行车、爬山、乒乓球等,教师要让学生掌握这些运动技巧和注意事项。如跑步要注意的事项:时间长短的控制、结束时注意拉伸、要调整呼吸等,避免学生在运动中拉伤、磕碰、昏厥等,保证学生在阳光体育运动中安全的同时,实现体育运动的目的。
三、结语
阳光体育活动是有利于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的,教师不但要在教学中注意落实,学校也要结合本校的特点与发展需要,通过一些制度,完善阳光体育运动体系,使学生在阳光体育推动下爱上体育,使阳光体育为传统体育教学添彩、加油的同时,也实现为学生强身健体、活跃思想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多涛.探讨农村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J].学周刊,2016(2).
[2]张钦.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对大学生心境状态及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J].少林与太极(中州体育),2015(8):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