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新课程改革的思考
2021-07-27韩军霞
韩军霞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有效的教学创新,不仅进行知识的讲解,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进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新课程改革理念有效地运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让学生能够用更加灵活的方式来解决数学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加强对学生的有效引导,能够把素质教育落实在具体的教学当中。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新课改关于数学教学的发展也提出一些新的理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展开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从中获得数学思想和数学技能。优化教学评价方式,灵活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数学教学的实际效率。
一、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
初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相对于小学而言比较抽象,需要学生调动理性思维来进行学习,难度比较大。而生活化的学习情境创设能够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而且非常有利于学生感知数学在生活中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能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效率。如何创设有效的生活化情境,初中数学教师首先需要透彻地理解教学大纲,这样才能有的放矢,还需要立足学生实际所处的学习阶段和学生教学的真实特点;再巧妙地借助多媒体手段,这样才能够将学生带入真实的生活场景里去发现背后所蕴藏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分析、总结的兴趣和能力。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观察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几何体的组成,如蒙古包、笔筒、包装盒,让学生观察分析这些立体图形的侧面和底面,结合所学知识认真分析。通过这种与实际生活相关联的实物的展示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如,在教学“统计图的选择”时,教师就可以结合生活中的一些实例,让学生去选择合适的统计图,例如,统计学校近几年人数的变化情况,调查学生的课余興趣爱好,调查学生的零花钱分配方式。通过这些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这样,在这一堂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会更加投入。
二、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和学生的有效沟通,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要能够突破传统师生关系的限制,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加强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增加对学生的鼓励,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要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还可以通过个别谈话以及调查问卷的方式来了解学生在学习中的困难,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的评价。通过良性互动,不断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的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让学生能够真正地信任教师,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三、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进步
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有效的方法,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包括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解题能力以及探究能力等,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就需要考虑不同学习层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求,采用分层教学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进步,例如,在教学“图形的全等”时,教师让学困生观察图形并且能用自己的话去总结全等图形的概念。而对于学习一般的学生,教师则让他们完成一些简单的证明三角形全等的练习题。而对于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让他们尝试在解题的过程中一题多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数学问题,拓展知识面,发挥数学才能。
总而言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初中数学教师需要顺应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与学生建立互动型的师生关系。同时,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冯捷.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5):108.
[2]欧阳洋.在新课程改革下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8):64.
[3]储永成.对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初步探析和思考[J].黑龙江教育(综合版),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