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7-27韩亚妮
韩亚妮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方式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素养培育模式,但是农村地区发展较为落后,对应的教育水平相比城镇地区也有很大差距。针对新课改展开讨论,分析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讨论农村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旨在为全面提升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小学语文教学;问题;对策
农村地区的小学教育一直以来都是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地区留守儿童较多,儿童的家庭教育缺失,小学阶段的学校教学水平相对而言有着更加重要的地位。自从我国全面实施课程改革以来,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改变和完善,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计,还是教学方式的选取,改革小学语文教学方式是当前教育界讨论的重要话题。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思考
(一)教学理念和师资力量落后
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受限,相对应的教学水平较低,虽然在新课改实施以来,农村地区的教学设备以及师资力量都有了全面提升,但是很多教师文化程度不高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对于小学语文的要求重点在于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大部分农村教师并未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践行这一点,整体教学水平存在“两低一高”的状态。部分教师教学水平依然低下,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过于陈旧,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往往只对课本知识点进行讲解与阐述,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使课堂活动中学生参与较少。此外,部分教师对课堂节奏的把握较差,课堂过于沉闷,严重限制了学生的自主想象力与创造力,大部分学生长期在这种灌输式的教学环境下形成思维定式,甚至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
(三)教学效果整体不佳
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方法过于陈旧,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不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也没有针对性设计考核测评体系,教师无法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学活动内容容易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压力,学生没有在学习过程中获得乐趣,也没有获得情感上的体验。
二、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方式的改变和对策
(一)提高教师文化素质,更新教学理念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课堂氛围的营造者、课堂教学进度的推进者。新课改要求教师作为辅导者,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依然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因此,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学需要加强师资力量,鼓励小学语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学习活动,并展开课题开发与设计,鼓励农村小学语文教师通过课外学习提升教学水平,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分析新课标的具体要求,掌握新课改背景下教师的核心教学方向。
(二)创新教学方式,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
小学语文教学相比中学教学,小学生好动,课堂注意力不容易长时间集中。农村小学生这种情况更为突出。教师的知识面不够宽广,教学中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在教学方式上进行创新,广泛展开与教学知識相关的实践活动,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合理利用情境再现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自主思考,改变传统的强迫式学习方式。此外,教师需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与沟通,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挖掘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学生创造力与兴趣感染力的全面提升。
(三)开拓语文教学空间,构建开放的小学语文课堂
小学语文教师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把握课堂学习时间,选取一些学生喜闻乐见以及善于接受的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内容展开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宽农村小学教学空间。教师在课堂上可以采用话剧表演、朗读竞赛、诗歌赏析比赛等活动创设丰富多样的课堂,全面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
综上所述,在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地区小学语文教育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需要加强教师培训,拓展师资力量,营造开放式的课堂。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情感出发,体验学生的认知,以学生为主体打造丰富的课堂教学环境,提升农村地区的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淑珍.新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课程(小学),2017(1):9.
[2]许朝海.课改背景下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A].2020年基础教育发展研究高峰论坛论文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