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情操,享受生活
2021-07-27赵倩
在新课程改革的推动下,生活元素与教育教学的有机融合已经成为常态化的教学方式。而音乐正是一门陶冶情操、享受生活的学科。基于此,作为一名初中音乐教师,应思考在生活视角下展开音乐教学活动的方式,以求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使音乐成为学生的兴趣之一。
由于音乐不是中考必考科目,所以在传统教育理念下,不少学校都没有对音乐教育给予重视,学生身上的艺术細胞难以激活。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理念对教师的教学思想产生冲击。作为新时代下的初中音乐教师,要了解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教育理念和教学要求,明白生活元素融入音乐教学活动中的意义,从而在生活视角下思索有效的教学策略,点燃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热情,达到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下面,本人将依据自身的教学实践经验,对生活视角下的初中音乐教学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联系创作背景
音乐的创作背景源自作者的现实生活,所呈现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感悟。基于此,初中音乐教师可以采取联系创作背景的方式,让学生感悟音乐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情感。通过优美的音乐陶冶学生的情操,使音乐成为学生享受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取得精彩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龙的传人》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我对学生说道:“《龙的传人》在20世纪80年代红遍了大江南北。其歌词朴实无华,充分体现了家国情怀。”然后,我播放歌曲,使学生认识到这首歌曲是对祖国山河的赞颂、对历史的反思、对民族复兴的渴望。最后,我组织学生融入情感合唱了这首歌曲,引导学生归纳学习音乐的一般方法。我通过联系创作背景融入歌曲中蕴含的生活元素,培养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对歌曲的分析能力和歌唱能力,切实取得了精彩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
二、借助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具有突破时空局限性的功能,其能够创建音乐作品中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高涨的热情参与到课堂中。因此,初中音乐教师要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借助信息技术让学生感受到音乐与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从而帮助学生高质量获取音乐知识与技能,达到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比如,在引导学生学习《春天的脚步》这部分内容时,首先,我将“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进行了板书,对学生说道:“春天是许多美好事物的开始。”进而借助信息技术在大屏幕上播放了春回大地时生机勃勃的景象,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之后,我和学生共同聆听了乐曲《渴望春天》,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学唱歌曲,学习了如何用恰当的情绪、声音表现春天的意境,使学生对歌曲的节奏特点有了初步的把握。我通过借助信息技术授课激发了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音乐的启迪和感染下使学生产生了热爱春天、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切实达到了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三、引入生活事例
音乐作品往往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所以生活中往往会有相应的事例与所学的音乐作品有联系。如此,音乐教师不妨多多留意生活,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事例,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助力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知识,实现提升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目标。
比如,以引导学生学习《故乡的亲人》这部分内容为例,首先,我板书了课题,将学生划分成学习小组,让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自己家乡的人文趣事,使学生在课堂初始环节初步感知生活与音乐具有紧密的联系,进而播放了歌曲《念故乡》,唤起了学生的情感。然后,我基于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福斯特歌曲的特点,指导学生对歌曲的曲式结构进行分析,让学生尝试根据在课堂初始环节提到的生活事例对音乐进行二度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编能力。最后,我引导学生归纳了学习内容。通过引入生活事例,激发了学生强烈的课堂参与度,使学生对所学有了深刻的理解,顺利实现了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生活视角下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改善初中音乐课堂教学质量。基于此,作为初中音乐教师的一员,我们还需要在联系创作背景、借助信息技术、引入生活事例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在生活视角下的教学策略,以求落实音乐素养于课堂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取得初中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洪瑞珠.如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加强学生的生活体验[J].北方音乐,2019,39(7)176,186.
[2]朱亚萍.新课标背景下农村初中音乐的生活化教学[J].北方音乐,2016,36(21):112.
作者简介:赵倩(1994—),女,汉族,江苏人,本科,南京市齐武路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