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的实践探究

2021-07-27邵昕波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0期
关键词:教学活动创设知识点

邵昕波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更加重视学生的素质水平,促进了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与落实。启发式教学方法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基于新课程要求来思索并创新教学手段,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有利于学生物理素养的培养,进而实现教育改革对物理学科的要求。

一、启发式教学的原则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在初中物理课堂开展启发式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教学目标,不断更新与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教学的激趣效果,为教学活动奠定良好的开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性。因此,要求教师尊重与维护学生的主体性,如采用互动式、创设问题情境等方法开展启发式教学。

(二)针对性原则

这里说的针对性,是基于学生差异性与问题设计两方面来说的。问题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主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需要具有针对性,保证问题的设计简洁又科学,充分发挥问题的引导作用。与此同时,启发式教学中的问题设计,需要具有层次性与梯度性,逐层提高问题难度,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趣味性原则

由于物理学科包含很多零散的知识点,相对抽象、难懂,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出现困境,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与积极性。兴趣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开端,有利于教学知识点的展开。因此,教师需要从基于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原则出发来思索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而为启发式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课堂实践中的应用思考

(一)创设趣味情境,实现课堂导入

课前导入是教学设计的初始环节,牵引着学生的思绪,因此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进而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做好准备工作。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教师需要重视课堂导入的设计。启发式教学展开的切入点就是极具趣味的导入。因此,要求教师结合教材知识点来创设有趣的情境,可以利用生活话题、实验或者研究前沿成果等。例如,在进行“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相关内容的教学时,教师可根据教材选择演示的方式作为切入点来进行课前导入活动。教师演示,然后让学生进行观察与总结,进而理解实验现象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实现了知识点的引入。由学生亲自感受、认识、总结出的结论,更有利于理解与记忆,也能帮助学生学会在探究与实践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實施精讲点拨,引导科学分析

实现课前导入后,就需要针对性地开展精讲点拨,是教学活动的重点与关键,需要全面发挥启发式教学的作用,采用生动、循序渐进的方法展开,逐步攻克教学重点与难点。需要注意的是,传统“灌输式”方法需要进行改善与创新,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与启发方面,让学生感知问题解决的过程,找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构建知识体系,进而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全面发展。例如,在进行“摩擦力”的教学时,明确教学的重点就是掌握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了解知识点存在的原理。在实践教学中,可以引入生活实践元素,结合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汽车轮胎上的花纹”“用拖把擦地”“用布擦桌子”等,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来启发思维,得到经验,更好地掌握知识。

(三)巧妙设置疑问,注重思维逻辑

启发式教学的关键就是运用一切方法来设疑引思,而问题充分体现了启发与思考的运用,有利于学生逻辑思维的发展。因此,问题的设计需要是科学有效的,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践,结合教材知识点找到运用生活问题的切入点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热情。与此同时,还要考虑问题设计的层次性,难易程度呈现梯度状态发展,以实现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例如,在教学“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内容时,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基于教学内容,提出问题:元宵节挂了很多灯,小灯泡用一根线连接起来,同学们认为这是运用了串联还是并联的原理?根据问题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已有的知识,深入探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在黑板上画出与情境相关的电路图,还可以运用实验演示的方法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所学知识。提出更深层的问题:串联电路分压、并联电路同压,那么电流规律如何?通过不断地引导与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巩固知识。

参考文献:

[1]薛欣.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数理化学习(教研版),2020(2):37-38.

[2]吴涛.探究“启发式”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 读写算,2020(18):93.

猜你喜欢

教学活动创设知识点
住培教学活动指南专题
一张图知识点
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活动初探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构建低耗高效的高中数学教学活动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