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

2021-07-27李志栋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0期
关键词:重难点学案诗歌

李志栋

运用初中语文导学案的编写,以课文为单位,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拓展提高”为基本框架。自主学习部分包括学习目标的明确、重难点的标注和课文内容的相关链接,合作探究为小组讨论部分,主要包括讨论问题的设计、学生思考和学生展示;拓展提高部分主要是语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讲解的内容针对学生合作探究部分没有解决的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以自主学习为原则,设计学习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的预习内容

(一)结合学生实际,设计紧扣课标内容的三维学习目标,实现自主学习的有的放矢

确定三维目标是编制初中语文导学案的起点,在确定一节课的三维目标过程中,首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确定的目标必须是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能达到的。比如,在学习《天净沙·秋思》一文中,其中一个学习目标就是让学生掌握白描的描写手法。其次,确定目标用语要准确、具体。再次,学习目标应在考虑学生学情的基础上,确定为阶梯形,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把握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实现对课文中描写手法、抒情方式等的理解。比如,《观沧海》的三维学习目标可确定为:(1)知识与能力:了解曹操生平、写作背景,积累诗词中常用的字词,如“潺潺”“竦峙”,熟练背诵诗歌,准确默写诗歌。(2)过程与方法:品味诗句,能感悟诗歌的意境,了解情景交融的写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拓宽学生的古诗文阅读领域,培养学生同曹操一样远大的抱负。

(二)考虑多重因素,确定紧扣学习目标的重难点内容,掌握突破重难点的学习方法

初中语文教师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及特点,在确定重难点内容时,注重语文学科发展和学习的知识命脉及体系,在判断教材和考点内容的基础上,对重难点内容做出判断,确定好此部分的重难点内容,并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将重难点知识化难为易。比如,利用微课为学生补充适当的材料扩展知识,针对难度系数较大的题目,可采用分层设问来进行。如以《观沧海》为例,可将重难点知识确定为:

重点: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理解情景交融在本首诗歌中的运用。

难点:理解诗歌中作者曹操的远大抱负和感情。

(三)紧扣重难点,有助于新课内容基础知识的练习,奠定学习新课内容的坚实基础

为了扫清初中语文新课程内容的学习障碍,教师应根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知识,将课文中需要掌握的重点句子、字词等,以多种题型的形式设计在导学提纲的自主学习部分,要求学生通过自主独立思考完成这些题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为理解作者生平、词句停顿、课文内容,把握作者感情,奠定坚实的课前准备基础。

二、以合作探究为原则,设置学生感知探究、提纲挈领的合作学习问题

导学提纲中合作探究学习部分是课堂实施的重点环节,教师应在此环节为学生设计问题,通过学生对课文的朗读、感知,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基础上,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究。问题的设计应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是能活跃学生思维的,是有助于学生把握课文主旨内容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比如《天净沙·秋思》一文中的合作探究问题可设置为:诗歌中哪些景物是实写?哪些景物是虚写?通过写这些景物作者想表达什么思想感情?你觉得这首诗歌写得美吗?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合作学习、共同探究的过程中畅所欲言,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唤醒学生的思维。

合作探究的问题设置后,初中语文教师还应注意这些问题是否能落于实处,教师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进行,也可以个体独立思考,继而在全班同学面前分享。教师可以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确定不同形式的合作学习方式。

三、以拓展提升为原则,通过课外阅读、综合练习等查漏补缺、巩固新知

外延的语文知识有很广阔的空间,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拓展活动来发现这些外延。比如,课外阅读,阅读一些经典名著、文学作品、科普作品等,去滋养自己的语文学习,不断拓展语文外延知识,教师也可以通过设计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题目,开展一些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让语文学习的空间、时间不受局限,实现学生主动、自由学习。比如,在学习《观沧海》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综合学习与“海”相关的古诗,也可以设计一些与作者或诗歌相关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優质的导学案是实现学生学和教师教的桥梁,初中语文教师在设计导学案的过程中应紧扣教材内容,以学生为基础,确保导学案具有针对性,从而实现导学案在课堂教学中的科学、合理运用。

猜你喜欢

重难点学案诗歌
诗歌不除外
乡愁导学案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诗歌岛·八面来风
“比例尺(一)”导学案
化学平衡重难点知识突破
导学案不能沦落为“习题单”:以“中位数和众数”的导学案为例
学案“三何”
诗歌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