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视域中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2021-07-27马学锋
马学锋
微写作虽然发展较早,但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微写作教学模式已走入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因此研究微写作视域中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笔者认为运用微写作的教学模式要根据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要求展开,选择合适的阅读策略,最终拓宽学生的阅读思路。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核心素养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互促进,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更是提高阅读教学的核心要义,因此笔者认为应用好微写作对推动语文核心素养的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一、微写作基本分类及其特征
微写作基本分类及基本特征的研究是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能深刻认识到微写作的基本形态与特征。微写作按照训练文体的不同划分为微小说、微应用、微诗歌和微散文。
(一)微写作分类
本文主要研究微写作对阅读教学的促进作用,因此,本文按照阅读阶段的不同将微写作划分为以下几类。
1.初步感知阶段可进行的微写作
该阶段学生仅对文本进行了初步阅读,因此包括的微写作活动类型多为整体感知,主要包括阅读导语式微写作和概述文本式微写作。
2.精读文本阶段可进行的微写作
该阶段包含的微写作种类较多,且在语文教学中较为常见。例如,常在语文教学中出现的仿写、补写、改写、续写、对文本的品析等,都可归属于此范围之内。
3.拓展延伸阶段可进行的微写作
该阶段旨在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拓展阅读、积极思考,主要包括心得随笔式微写作、比较鉴赏式微写作、评论式微写作等。
(二)微写作特征
1.篇幅短小,目标明确
微写作最大的特点就是“微”,它不似传统写作般要求学生长篇大论,相反,它的篇幅较为短小,且并不要求像作文一样结构完整,它可以是大作文的微缩,也可以只是片段。
2.形式灵活多样
首先,微写作在内容上具有多样性,既可以针对文本进行赏析,又可以学习文章中的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技巧;其次,微写作的体裁灵活多样,可以是微广告、微小说、微剧本……这些贴近生活且极具趣味性的微写作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也可以针对文本展开扩写、仿写、补写……甚至还可让学生自主为文本设计导入语、写心得随笔等。
3.课内完成,即时反馈
由于微写作“微”的特性,它对篇幅要求不高、耗时较短,因此可以随时随地进行,且不会对学生造成过大的压力。
二、中学微写作应用策略
(一)仿写阅读策略
仿写是语文教学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练习方式,它不仅仅模仿书面语言,更多还涉及文本中的內涵与思想逻辑,它要求学生在理解作者思想情感、把握文章写作手法的基础上对文本进行仿照写作,力求写出形式上相似但具有自己思想个性的语段。
仿写绝不是让学生进行简单的机械模仿,要想让仿写发挥良好的促读作用,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注意以下几点:其一,仿写对外在的语言表达形式有着比较严格的限制,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挑选合适的文本,模仿的对象必须具有典型性。其二,仿写是一种“以新求新”的创造活动,动笔前需要引导学生全心潜入文本进行精读,认真学习作者遣词造句的技巧、领会其中情感,只有真正读懂了文本,才能将其巧妙地化为己用,开启创新的窗户。
(二)科学性衔接读写结合
阅读与写作是两个独立却又相互联系的主体,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好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写作价值的思考,要围绕写作教学的实质内涵科学化地创造有效衔接方式,既要强调文本阅读的有效衔接,又要强调写作能力的有效衔接。
例如,科学性的衔接读写结合要围绕不同读物相同的目标追求来展开,在教学《春》一课时,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带领学生感受作者丰富的内心感受,然后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根据教材的实际内容展开写作,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这一点同样也需要阅读教学的融合,教师可围绕《春》文本推荐作者其他的作品,通过其他作品的仿写来衔接学生的写作思维,当学生的写作思维能有效衔接时,学生的写作能力也会快速提高。
总之,微写作作为语文教学特有的教学方式,教师应重视微写作,在实际教学中创新微写作教学,依据教学实际情况及班级实际情况科学地运用好微写作。
参考文献:
[1]王正春.语文微写作话题捕捉策略[J].文学教育(上), 2021(8):108-109.
[2]史鹤群.“微写作”嵌入阅读教学探索[J].中学语文,2021(21):89-90.